王洪洲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临朐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临床资料和一氧化氮相融合的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反复喘息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 2024年
- 目的构建关于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反复喘息的Nomogram预测模型,为临床反复喘息的患儿提供更科学的防治和临床决策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并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相关指标,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反复喘息分为观察组(反复喘息)和对照组(未发生反复喘息)。将两组参数通过Lasso回归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关于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反复喘息的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计算C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85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观察组17例,对照组68例。在一般资料分析中发现,FeNO(P=0.048)和淋巴细胞计数(P=0.023)存在组间差异。分别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经过年龄和性别调整后,发现FeNO[OR=1.242,95%CI=(1.002,1.541),P=0.048]和淋巴细胞计数[OR=1.428,95%CI=(1.028,1.985),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so回归分析,其最小均方误差的λ为0.042,对应模型的变量选择为FeNO和淋巴细胞计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发生的Nomogram列线图模型后,Hosmer-Lemeshow检验χ^(2)=3.881,P=0.868,C指数为0.706,FeNO和淋巴细胞计数AUC分别为0.654和0.674,表明该评分模型工作效果良好。决策曲线分析发现模型=反复喘息-FeNO+淋巴细胞计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通过FeNO和淋巴细胞计数建立的关于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反复喘息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绍霞沈广礼吴海霞刘继鹏王洪洲朱美云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呼出气一氧化氮反复喘息儿童
- 低分子肝素联合氨溴索对婴幼儿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氨溴索对婴幼儿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30 mg氨溴索加入5 m L 0.9%Na Cl注射液中混匀后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在雾化吸入氨溴索的同时静脉注射剂量为1 mg/(kg·d)的低分子肝素。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婴幼儿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并与健康婴幼儿比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0%(46/50)比70.0%(35/5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气促、咳嗽、发绀、三凹征、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18±1.27)d比(6.4±1.6)d、(1.38±0.91)d比(3.7±1.2)d、(2.04±0.86)d比(3.9±1.5)d、(2.42±0.67)d比(4.0±1.1)d、(3.46±0.84)d比(6.8±1.7)d](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吸气时间(tI)、呼气峰值流速(PEF)、呼气时间(tE)、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呼气中期流速/吸气中期流速(ME/MI)分别为(39±4)次/min、(6.9±1.4)m L、(0.65±0.16)s、(1.13±0.22)s、(22±5)、(21±5)、(101±43)m L/s、(0.69±0.23),观察组RR、TV、tI、tE、tPEF/tE、VPEF/VE、PEF、ME/MI分别为(38±5)次/min、(7.0±1.2)m L、(0.67±0.13)s、(1.16±0.29)s、(25±6)、(24±4)、(100±47)m L/s、(0.70±0.18),两组患儿各项指标(ME/MI除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各项治疗(ME/MI除外)均明显改善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疗效指标(TPEF/TE、VPEF/VE除外)比较差异无统计�
- 王洪洲祝介云
- 关键词:肺炎低分子肝素氨溴索肺功能
- 小儿肺炎患儿血清CK、cTnT水平及心电图变化特征在疾病治疗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患儿血清中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的水平及心电图的变化特征在疾病治疗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2例)和重症组(60例),同时选取60例正常的小儿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肺炎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小儿血清中CK和c Tn T的活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床边常规性心电图对两组受试者心电图的变化特征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前,重症组CK、c Tn T水平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症组和重症组CK、c Tn T水平低于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CK、c Tn 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窦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P波高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轻症组和重症组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重症组P-R或QT间期延长、ST段抬高或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的血清中CK和c Tn T水平明显较高,同时其心电图也发生了特征性变化,随着患儿肺炎病程的加深,其心肌的损伤程度也更严重。将三者联合在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中具重要的意义。
- 王洪洲祝介云白士丽
- 关键词: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T心电图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