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文姣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患儿
  • 3篇通气
  • 2篇衰竭
  • 2篇咪达唑仑
  • 2篇机械通气
  • 2篇急性
  • 2篇儿童急性
  • 2篇肺炎
  • 1篇动脉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有效性
  • 1篇躁动
  • 1篇诊治
  • 1篇正压通气

机构

  • 9篇湖南省儿童医...

作者

  • 9篇赵文姣
  • 7篇张新萍
  • 7篇贺杰
  • 6篇肖政辉
  • 6篇周雄
  • 3篇杨梅雨
  • 3篇袁远宏
  • 3篇蔡姿丽
  • 3篇段蔚
  • 1篇仇君
  • 1篇杨龙贵
  • 1篇隆彩霞
  • 1篇卢秀兰
  • 1篇臧平
  • 1篇王承娟

传媒

  • 4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幼儿肺动脉吊带诊治中的价值
2018年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婴幼儿肺动脉吊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05—2017-06期间在我院确诊为肺动脉吊带的患儿1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培养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11例患儿因咳嗽、喘息、气促等不同呼吸道症状入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发现气道不同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经心脏彩超和心脏CT增强血管造影(CTA)证实为肺动脉吊带,3例患儿因病情危重放弃死亡,8例经外科手术及内科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婴幼儿反复出现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者,应尽快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道狭窄及畸形,应高度警惕肺动脉吊带可能,结合心脏彩超和心脏CTA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赵文姣隆彩霞
关键词:肺动脉吊带纤维支气管镜气管狭窄婴幼儿
枸橼酸钠抗凝在儿童血液净化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RCA)技术在儿童血液净化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患儿分为肝素抗凝组(20例)和枸橼酸钠抗凝组(23例)。观察两组治疗时间、滤器使用时间,滤器、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APTT及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1)枸橼酸钠抗凝组平均治疗时间及滤器使用时间均要显著高于肝素抗凝组(P<0.05);(2)枸橼酸钠抗凝组滤器和静脉壶的凝血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肝素抗凝组(P<0.05);(3)枸橼酸抗凝组原有出血加重和新发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肝素抗凝组,枸橼酸纳抗凝组在CBP治疗过程中未见新发出血(P<0.05);(4)肝素抗凝组治疗后APTT明显延长(P<0.05),枸橼酸钠抗凝组治疗前后APT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肝素抗凝组较枸橼酸钠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5)肝素抗凝组治疗前后内环境无明显变化(P>0.05),电解质、酸碱维持在正常范围;枸橼酸钠抗凝组治疗前后Na+、iCa2+I、总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P>0.05),治疗后pH、HCO-3呈逐步上升趋势,治疗12h后出现代谢性碱中毒(P<0.05);两组同一治疗时间点的Na+、iCa2+I、总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h后,枸橼酸钠抗凝组pH、HCO-3较肝素抗凝组高,枸橼酸钠抗凝组最终有代谢性碱中毒(P<0.05)。结论:RCA在儿童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抗凝效果,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CBP治疗。
贺杰杨梅雨袁远宏周雄彭雅妮康霞艳王承娟宋宇雷赵文姣张新萍肖政辉
关键词:血液净化枸橼酸钠抗凝儿童
右美托咪定在撤机躁动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机械通气撤机躁动患儿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前瞻性开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入住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由于躁动导致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而应用右美托咪定的病例。将镇静-躁动评分≥5分定义为躁动。观察入组患儿使用右美托咪定0.5、1、2、6、12h后的镇静情况,拔管前及拔管后1、24、48h血气分析结果,SBT前、拔管前、拔管后10min、拔管后60min、拔管后120min、拔管后24h的重要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使用右美托咪定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9例患儿纳入研究。患儿入组时均为躁动状态,使用右美托咪定0.5、1、2、6、12h后分别有12、17、17、18、18例患儿达到目标镇静状态。拔管前后各时间点的氧合指数、PaCO2及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仅1例患儿发生可逆性心动过缓。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机械通气撤机躁动患儿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贺杰张新萍杨梅雨袁远宏周雄赵文姣肖政辉
关键词:躁动机械通气儿童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 2018年1月~2020年3月行NCPAP并需镇静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共100例患儿入组。比较两组镇静后0.5 h(t1)、1 h(t2)、2 h(t3)、6 h(t4)、12 h(t5)、24 h(t6)、48 h(t7)7个时间点的镇静深度、达适宜镇静时间、NCPAP时间、NCPAP失败率、镇静前(T0)和镇静后1 h(T1)、24 h(T2)、48 h(T3)的氧合指数(P/F值)及主要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D组T4、T5、T6、T7时适宜镇静比例高于M组[98%(49/50)比84%(42/50)、94%(47/50)比90%(45/50)、96%(48/50)比88%(44/50)、90%(45/50)比88%(44/50),χ^(2)=6.538、8.043、8.174、7.678,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组与D组相比,达到适宜镇静时间明显缩短[(58.6±7.9)s比(66.7±9.3)s,t=4.682,P<0.01];(2)D组NCPAP治疗时间、失败率低于M组[(134.9±25.5)h比(147.8±24.3)h、10%(5/50)比28%(14/50),P均<0.05];两组治疗后P/F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D组T2、T3时P/F值较M组改善更显著[(199.3±26.1)mmHg比(188.5±24.2)mmHg(1 mmHg=0.133 kPa)、(212.2±25.4)mmHg比(200.8±24.8)mmHg,t=2.132、2.278,P均<0.05];(3)两组镇静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镇静后HR、RR均较镇静前下降(P<0.01),D组T1、T2、T3时的HR较M组明显下降更显著[(116.3±17.6)次/min比(124.8±14.1)次/min、(110.2±18.4)次/min比(121.9±15.2)次/min、(108.5±18.7)次/min比(117.6±12.8)次/min,t=0.479、-3.474、-2.840,P均<0.05];两组镇静后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1.632、1.675,P均>0.05);D组T1时MAP较T0下降(P<0.01),D组T1时MAP低于M组[(65.5±5.1)mmHg比(68.0±5.7)mmHg,t=-2.297,P=0.02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50)比14%(7/50),P
贺杰张新萍周雄蔡姿丽康霞艳段蔚赵文姣肖政辉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咪达唑仑
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MRMPP)的临床特征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2019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42例,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果分为耐药组(MR组)92例和敏感组(MS组)50例,其中MR组按初选抗菌药物分为阿奇霉素组(A组)67例和非大环内酯类组(N组)25例,分析各组临床指标、疗效、肺外并发症等。结果:MR组和MS组年龄、性别、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S组比较,MR组总热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阿奇霉素疗程、阿奇霉素治疗后发热时间均延长(P<0.05)。A组和N组年龄、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N组总热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延长(P<0.05)。N组WBC水平高于A组(P<0.01)。MR组总有效率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S组(P<0.05)。结论:儿童MRMPP发病率较高,患儿病程较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延长阿奇霉素疗程治疗仍有效,及早诊断、早期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改善MP耐药尤为重要。
贺杰张新萍赵文姣杨龙贵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阿奇霉素
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s组,0.3μg/(kg·h),47例]、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m组,0.7μg/(kg·h),45例]、小剂量咪达唑仑组[Ms组,2μg/(kg·min),48例]和大剂量咪达唑仑组[Mm组,5μg/(kg·min),49例]。观察各组镇静指标、机械通气指标、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各组镇静情况比较:4组达镇静目标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镇静评分、需追加药物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达镇静目标时间最快,Ds组及Dm组均较Ms组、Mm组更快苏醒,Ds组、Dm组、Ms组均可维持适宜镇静评分,Dm组需追加药物比例最低,Ms组需追加药物比例最高;(2)机械通气情况比较:4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机械通气时间最短,Ds组及Dm组机械通气时间均要低于Ms组、Mm组;Ds组拔管时间最短,Ds组及Dm组拔管时间均要短于Ms组和Mm组;4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2h的氧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24、36、48h氧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组患儿镇静前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T1、T2、T3、T4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心率下降最明显(P<0.05);T1、T2、T3、T4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组患儿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谵妄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可以达到适宜的镇静效果,停药后能迅速苏醒、拔管,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贺杰张新萍杨梅雨袁远宏周雄赵文姣肖政辉
关键词: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咪达唑仑
手足口病患儿重症化的预测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者重症化的预测因素,为手足口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014-01-2015-09我院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病例组(n=78),以年龄、性别作为匹配因素,按1∶2的比例抽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未发生重症化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对照组(n=156)。收集2组患儿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年龄8个月-9岁,平均(4.7±2.6)岁;男134例,占57.2%,女100例,占42.7%。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抽搐(OR=4.183)、最高体温≥39℃(OR=1.158)、白细胞计数异常(OR=2.861)、乳酸脱氢酶异常(OR=6.997)、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OR=9.164)、N-末端脑钠肽原异常(OR=4.128)是手足口病患儿进展危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结论:抽搐、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原是手足口病患儿重症化的预测因素。临床医生在手足口病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识别这些危险因素。
赵文姣臧平仇君肖政辉卢秀兰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儿童急性肾损伤的应用时机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KI并行CRRT的患儿病历资料。根据AKI分期将符合标准的患儿分为早期组(AKI 1、2期)和延迟组(AKI 3期),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启动CRRT时的指标及预后。结果(1)共3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早期组23例,延迟组16例。两组患儿在月龄、性别、体重、机械通气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高于延迟组(P=0.008);(2)两组患儿启动CRRT时血钾、碳酸氢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尿量高于延迟组(P<0.001),早期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延迟组(P<0.05);(3)早期组患儿28 d存活率、28 d肾功能恢复比例显著高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CRRT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迟组(P<0.05)。结论当危重症患儿并发AKI时,在AKI 1、2期时早期启动CRRT,可以提高患儿28 d生存率,且能促进幸存者肾功能恢复。
贺杰康霞艳周雄蔡姿丽段蔚赵文姣张新萍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儿童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用于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血浆置换组(PE组)和DPMAS组,每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DPMAS组人工肝次数、ICU住院时间均小于PE组(P<0.05),两组12周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均下降,DPMAS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治疗后白蛋白较治疗前上升,而DPMAS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PE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缩短,而DPMAS组较治疗前延长(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MAS治疗PALF有效且安全,可作为PALF人工肝治疗时的备选新模式。
贺杰张新萍周雄蔡姿丽康霞艳段蔚赵文姣肖政辉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