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吉明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大学航空理论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视频
  • 2篇基于视频
  • 1篇带状回波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强迫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多路
  • 1篇站网
  • 1篇抬升
  • 1篇频域
  • 1篇自动识别
  • 1篇飑线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降水
  • 1篇夏季降水异常
  • 1篇模块化
  • 1篇均匀化
  • 1篇雷暴
  • 1篇雷暴过程
  • 1篇回波

机构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 8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孙吉明
  • 6篇彭旭东
  • 4篇夏士明
  • 2篇程小平
  • 2篇黄小刚
  • 2篇费建芳
  • 1篇胡玉梅
  • 1篇周英杰
  • 1篇陈先亮
  • 1篇朱浩
  • 1篇刘敏
  • 1篇康红
  • 1篇皮阳军

传媒

  • 5篇电子测试
  • 2篇气象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内蒙古气象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提取天气类别动态特征的算法研究
2016年
现有的用于天气类别识别的动态特征存在一定不足,本文进行了相应改进,提高了整体的识别率。现有的相关性特征提取依赖于人工选取天气现象明显的区域进行,基于本文的改进算法能实现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
彭旭东夏士明孙吉明
关键词:动态特征
基于视频的天气类别识别分类器设计
2016年
通过实验发现SVM多分类(导向无环图)对于不同场景的天气类别识别能力较弱,而以随机森林为弱分类器构成的Ada Boost强分类器能有效提高对不同场景的识别能力。基于此,本文最终提出了基于视频的天气类别自动识别分类器的设计。
彭旭东夏士明孙吉明
关键词:ADABOOSTSVM
基于视频的天气类别识别系统
2016年
针对目前尚未有基于视频的天气类别自动识别系统,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视频的天气类别自动识别系统框架。对于给定的一个测试视频,该系统根据其场景是否与现有的场景相同,选择相应的分类器进行识别,最终输出对应的天气类别识别结果。
彭旭东夏士明孙吉明
关键词:自动识别视频
基于LabVIEW的翻斗式雨量计多路采集系统
2016年
基于LabVIEW 11.0开发平台,运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模式,结合NI-6008数据采集卡,开发了翻斗式雨量计多路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翻斗雨量雨强的动态测量、实时采集、显示和数据存储。
彭旭东孙吉明刘敏
关键词:LABVIEW多路模块化
2013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高架雷暴过程的成因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综合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等多源数据,分析了2013年2月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高架雷暴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类高架雷暴过程发生在冷锋后部对流稳定的环境大气中,其主要形成过程为:首先气块在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作用下产生垂直运动,由于对流稳定环境大气的抑制,气块只能到达较低的中性浮力高度并产生与环境大气之间的绝对地转动量差(ΔM),在ΔM调整机制作用下自低层抬升的气块将产生沿等熵面的惯性加速度从而加强了倾斜运动,当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至约700 hPa高度时,在辐合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耦合等的共同作用下,倾斜运动进一步加强,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对称不稳定并通过反馈机制促进倾斜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的基础上,ΔM调整与对称不稳定的共同作用使得冷锋后部锋区上空产生旺盛的倾斜运动,倾斜运动的持续发展使对流得到组织化,产生带状的对流云和降水带,最终形成了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总之,在对流稳定的环境大气条件下,由于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ΔM调整、辐合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耦合以及对称不稳定等机制的联合作用激发了倾斜对流运动的强烈发展,使倾斜对流有效位能大量累积并释放,最终形成了此次冬季高架雷暴天气过程。
黄小刚费建芳孙吉明程小平
关键词:地形强迫
提取天气类别静态特征的算法研究
2016年
现有的用于天气类别识别的静态特征存在一定不足,本文进行了相应改进,提高了整体的识别率。在对现有的功率谱斜率特征进行研究时发现功率谱能量均值可能对大量的样本区分更有效,因此本文最终采用功率谱能量均值特征的提取。
彭旭东夏士明孙吉明
关键词:功率谱
一次弱弓形飑线后方入流特征的观测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后方入流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内中尺度环流的一部分,表现为一支从风暴后部穿过层状回波区进入风暴系统的相对气流,对增强中尺度下沉气流和地面冷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雷达径向剖面内反演的系统相对水平速度,对2012年5月16日江苏省一次弱弓形飑线的后方入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是在东北冷涡影响下,受高、低空温度平流差动、低空急流和低层温度暖脊的共同作用生成。飑线发展阶段,后方入流最早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的层状回波区中,并向前伸展到对流回波区后缘;成熟阶段,后方入流逐渐下沉并与对流区前低层辐散外流合并,形成一条从飑线后部中层延伸到对流区前缘的持续性后方入流通道;消散阶段,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附近,与冷池外流共同增强,与其前侧西南入流的局地辐合,可能是触发对流单体后向新生并促使双带状回波出现的有利条件。后方入流把中层干冷空气持续输送到对流区中下方,通过加剧降水粒子的蒸发冷却作用,增强地面冷池及其出流,导致成熟阶段地面大风生成,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受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以及新生带状回波系统的影响,地面冷池持续增强,可能是消散阶段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此外,后方入流与飑前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康红费建芳黄小刚程小平孙吉明
关键词:飑线
基于趋势项误差控制的频域积分算法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7
2015年
针对工程测试中利用振动加速度积分获得位移时出现严重趋势项误差问题,采用低频衰减算法对加速度信号在频率内直接积分,并利用积分精度控制方程保证积分精度。通过与积分算法比较及验证,证明该算法对积分误差控制具有一定优势。搭建含限位冲击的振动测试实验台,研究该算法在工程测试中应用特性。实验研究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控制趋势项误差,且随待积分加速度基频提高积分所得位移信号与真实位移信号吻合度提升。基于所用测试系统,加速度信号基频超过3.8 Hz时积分幅值误差小于10%,满足工程测试需要;加速度基频大于4.35 Hz时积分峰值误差小于5%,可获得较好测试效果。
胡玉梅周英杰朱浩陈先亮孙吉明皮阳军
一种站网均匀化方案在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析中的应用
2016年
文章利用站网均匀化方案对中国1951—2012年160站夏季(6—8月)总降水量距平场序列作了订正,并对订正前后数据的EOF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订正后的典型场突出了青藏高原区域的高值区,并使中国东部的高值区集中于华南地区,这与均方差场的异常集中区域一致;订正前资料的主要特征向量的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并未凸显异常区域。(2)订正后资料的时间系数中,线性相关不明显,线性趋势减弱,但1、3模态的年代际分量的方差贡献增大,使年代际变化中有价值信息更加集中于主要模态;其中,第3模态的时间系数突出了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3)订正后发现,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中的典型场与年代际均方差的分布异常信息集中区域一致。上述结果说明,站网均匀化订正改进了中国夏季总降水量异常的EOF分析。
彭旭东李逍潇孙吉明
关键词:夏季降水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