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美荣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大庆龙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内科
  • 3篇内科
  • 2篇学习算法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识别率
  • 2篇投票
  • 2篇脑梗
  • 2篇护理
  • 2篇表情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神经内科患者
  • 1篇氢氯吡格雷
  • 1篇重症
  • 1篇重症脑梗死
  • 1篇卒中
  • 1篇疗效
  • 1篇临床护理
  • 1篇临床护理路径

机构

  • 6篇大庆龙南医院

作者

  • 6篇杨美荣
  • 2篇耿红梅
  • 1篇韩淑芬
  • 1篇袁玉英
  • 1篇李宏

传媒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饮食科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神经内科用护理监控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护理监控系统和方法,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决策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第一采集模块和第二采集模块,第一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神经系统电信号,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动作表情数据;通过设置第...
耿红梅杨美荣万秋阳
问题管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问题管理模式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6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问题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问题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应用与推广。
杨美荣袁玉英韩淑芬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疗效
2020年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有何积极作用。方法在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10例,就诊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实施分组,将其分作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与研究组(55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脑组织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能力。
杨美荣高靖如万秋阳雷琴王开平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阿斯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阿斯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2018年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抛硬币形式,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了脑保护等一些对症处理。观察组主要是采用了阿斯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的配合治疗方法。而对照组主要只是使用阿斯匹林。结果: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到,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神经的损坏情况基本一致,没有比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恢复情况有了明显的恢复,而对照组患者神经恢复情况不如观察组患者,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不好事件总发生个数为1,总发生率为3%,但是对照组总发生个数为11%,总发生率为37%,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好,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阿斯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配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损坏情况,并且患者治疗后的不好事件的发生率也是远远低于普通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高有效率。综上所述,阿斯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配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脑梗塞,可以推广使用。
邵琦李宏杨美荣张海东李庆峰闫庆宝
关键词:脑梗塞安全性
急性重症脑梗死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观察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分析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有效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1-12月随机纳入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62例参与实验,实验组采用联合用药,对照组选择单一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更高,实验组治疗后不同时间NIHSS分值均明显更低,实验组治疗后不同时间MMP-9水平均明显更低,实验组治疗后FIB、APTT均明显下降,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NIHSS分值、MMP-9水平、FIB、APTT以及不良反应,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采用有效联合用药治疗方案,药物选择阿替普酶、丁苯酞,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闫庆宝邵琦张海东李庆峰杨美荣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梗死阿替普酶丁苯酞
一种神经内科用护理监控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护理监控系统和方法,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决策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第一采集模块和第二采集模块,第一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神经系统电信号,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动作表情数据;通过设置第...
耿红梅杨美荣万秋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