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地景
  • 2篇地理
  • 2篇湿地
  • 2篇湿地景观
  • 2篇景观
  • 2篇教学
  • 2篇海平
  • 2篇海平面
  • 2篇本科
  • 2篇城市
  • 1篇大学教育
  • 1篇大学通识教育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科学专业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玉米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进化

机构

  • 15篇宁波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黑龙江科技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5篇孙艳伟
  • 4篇高超
  • 2篇马仁锋
  • 2篇曹罗丹
  • 1篇胡宝华
  • 1篇李加林
  • 1篇李伟芳
  • 1篇郭青海
  • 1篇肖黎姗
  • 1篇王润
  • 1篇周婷
  • 1篇陆苗
  • 1篇汪丽

传媒

  • 2篇高教学刊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2015年浙...
  • 1篇浙江省地理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流域夏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农业干旱时空特征被引量:16
2019年
基于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日尺度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 (P-M)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分析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 CWDI)为农业干旱评价指标,揭示夏玉米生育期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四大类33种分布函数拟合水分亏缺指数序列,建立最优概率分布模型,估算淮河流域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发生概率。结果表明:1)近55年来,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均大致呈现流域中北部较高而西南部和东南部较低的特征;2)夏玉米各生育阶段水分亏缺指数无明显趋势变化,除拔节—抽雄期外,其余生育阶段流域整体上均呈现水分亏缺状态,且流域北部相对于南部水分亏缺严重;3)夏玉米生育期中,播种—出苗期和抽雄—乳熟期干旱发生概率最大,除播种—出苗期特旱发生概率在30%~50%之间,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概率均大致在20%以内。
高超李学文孙艳伟周婷罗纲陈财
关键词:农业干旱夏玉米
依托科研平台的地理科学专业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被引量:5
2021年
文章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对象,分析科研工作对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作用。根据调查结果可知,科研平台建设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毕业论文+跨学科融合培养+学习-教学-科研的连接体+平台建设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在现有人才培养大纲框架下,利用教学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性课程教学强化等方面,将教师科研工作融入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途径。文章为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一种模式,也可供其他专业参考。
杨晓东曹罗丹孙艳伟
陆海交通连接工程对海岛区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研究——以平潭综合试验区为例
2024年
陆岛联通工程是沟通陆域与岛屿地域的重要纽带,探明陆岛连接交通工程对海岛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对维护海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2022年10 m分辨率土地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大陆-海岛交通连接工程对海岛区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7-2022年,平潭综合试验区景观格局整体呈现斑块间连通性趋好、景观集聚性越来越高,破碎化程度、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程度在不断减弱;(2)在空间方面,平潭岛内与海岛边缘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差异显著,集聚度及破碎化趋势岛内高于边缘地带;(3)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公铁大桥建设对景观蔓延度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说明公铁大桥开通在短时间内导致海岛整体景观格局趋向于破碎化。
艾红颖孙艳伟马仁锋许方涵
浙江省湿地景观双向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浙江省是我国沿海湿地资源类型最齐全、分布最广泛的省份之一。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采用2000、2005与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信息源,提取了浙江省近10年来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分析了湿地系统景观格...
孙艳伟
关键词:湿地
文献传递
浙江省湿地景观双向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浙江省是我国沿海湿地资源类型最齐全、分布最广泛的省份之一.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采用2000、2005 与2010 年Landsat TM/ETM 影像为信息源,提取了浙江省近10 年来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分析了湿地系...
孙艳伟
关键词:湿地
海岛城市碳排放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被引量:25
2018年
海岛城市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轨迹以及碳排放特征。定量剖析海岛城市碳排放的演变趋势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对于指导"低碳海岛城市"和"生态海岛城市"建设意义重大。以中国典型海岛城市舟山市为案例区,采用IPCC参考方法,测算2001-2015年间舟山市各部门的碳排放量,并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定量分析能源强度、人均GDP以及城市化率等关键驱动因子对海岛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情景分析技术对舟山市未来的碳排放量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间,舟山市碳排放量增加迅速,年均增长率达到32%,碳排放强度遵从先降后增的"U型"变化规律,年均值略高于厦门市。(2)岭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影响最大,其次为能源强度,人均GDP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弱。(3)舟山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Kuznets曲线假说,且理论拐点将出现在人均GDP为10.46万元附近(2000年可比价)。(4)舟山市在2020年和2030年的碳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2142万t和4333万t。总体而言,产业结构低碳化和能源效率提升是缓解舟山市未来碳减排压力的有力抓手。
孙艳伟李加林李伟芳李伟芳
关键词:碳排放STIRPAT模型影响因素
海平面上升风险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人口与经济暴露度被引量:14
2019年
基于全球潮汐和浪涌再分析数据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支持下,提取了中国大陆沿海11个省市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范围,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海平面上升风险暴露度评估模型,评估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风险的人口和经济暴露度。结果表明:①海平面上升风险可能淹没范围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苏北沿海、珠三角和环渤海等滨海平原地区,其中可能淹没范围最大的是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为耕地,约占受影响总面积的65%,其次为建设用地;②基于2015年人口、经济统计数据,随着海平面上升水位值重现期的变化(10 a一遇至1000 a一遇),海平面上升风险影响的人口和经济总量逐渐增加;对海平面上升风险暴露度而言,广州是暴露度等级最高的城市,高暴露度等级的区域仍集中于长三角及苏北沿海、珠三角、环渤海地区;③基于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预估的人口和经济统计数据,随着海平面上升水位值重现期的变化,2025年和2100年受影响的人口、经济总量在不同路径下均呈增长趋势,常规发展路径下受影响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最大,局部或不一致发展路径和不均衡发展路径下受影响的人口、经济低于其他3种路径;从重现期角度看,10 a一遇至1000 a一遇海平面上升风险的人口、经济暴露度向高暴露度等级转移;对比2025和2100年两时段的人口、经济暴露度,2100年的暴露度等级整体低于2025年。
高超汪丽陈财罗纲孙艳伟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重现期
多维城市形态参数对地表热场形成的影响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主要表征城市地表要素的构成及其空间组织形式。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物质空间不仅能增强城市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弹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在全球变暖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物质空间形...
孙艳伟
关键词:城市热场
文献传递
基于人居尺度的中国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解析被引量:18
2021年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日趋恶化是全球现代城市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城市地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空气质量改善以及植被生长发育等诸多方面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利用2001~2018年时间序列MODIS地表温度数据产品,基于一致性方法对我国1232个主要城镇人居斑块(面积>10 km2)的热岛强度及其时空变化模式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应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试图揭示人类活动、城市形态、地形、植被以及气象因素对我国城市热岛强度的非线性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人居尺度上,我国超过90%的城镇存在显著的昼夜热岛现象;昼夜城市热岛强度分别达到(0.75±0.6)℃和(0.81±0.53)℃,且夏季日间热岛强度显著高于冬季,冬夏季节夜间热岛强度差异不大.2001~2018年间我国白天热岛强度呈现逐年轻微下降趋势,而冬季夜间热岛显著增加,在夏季和年均尺度上则无显著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的白天热岛强度显著高于西北和高原省份,而夜间热岛分布模式正好与之相反.RF回归结果表明,城镇的气候背景(年均降雨量)和地理位置(纬度)是我国昼夜城市热岛的最为重要的两个主控因子.此外,缩小城乡绿色植被覆被差异对白天热岛的减缓将起到一定作用,而优化调控中小型城镇建成区规模与人口密度对缓解我国夜间热岛的持续升高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孙艳伟王润郭青海高超
地理师范专业GIS本科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基于中学地理教学GIS应用需求视角被引量:8
2020年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为本科地理师范专业GIS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系统阐述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对GIS技术应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高校地理师范生GIS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科地理师范生GIS教学改革与优化的路径,试图为培养合格的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孙艳伟
关键词:GIS教学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