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建
- 作品数:32 被引量:2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建成环境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9
- 2018年
- 通过EBSCOhost等数据库,检索建成环境与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相关性的研究文献,应用Combie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建成环境中的下列因素均能促进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安全性、目的地可达性、环境安全性、美学感知、公园绿地、居住密度和土地混合使用率;街道连通性、人行道质量对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未产生影响。建议政府规划部门改善城市建成环境中的各有利因素,促进老年人休闲性体力活动,提高其健康水平。
- 吴志建王竹影宋彦李青
- 关键词:老年人建成环境META分析
- 太极拳习练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探究太极拳习练对老年人健康效益的研究进展,对促进老年人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可视化分析法,分析太极拳习练与老年人健康的相关研究者背景信息、关键热点,并通过时间聚类观察研究热点的时间序列。结果发现:(1)相较于外文文献研究者,中文文献研究者众多,但合作较少;(2)关键词热点均呈现从横断面研究转向实证研究的特点,主要集中于平衡能力、预防跌停、预防痴呆等课题。这一研究特征和趋势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李树管梁培根吴志建高亮
- 关键词:太极拳老年人
- 太极运动对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探究了太极运动对促进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康复的影响,总结了有关的研究进展.太极是一种安全、节约、简便的运动方式,对肺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太极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免疫能力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张思宇吴志建宋彦李青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太极老年人
- 我国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对社区老年居民的户外体力活动及身体健康自我评价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以南京市城市社区为例,探索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因素对社区老年居民户外体力活动及身体健康自我评价的影响,以期了解南京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对社区老年居民户外体力活动与身体健康自我评价的影响情况,为促进南京城市抽样社区老年居民体力活动、优化抽样社区建成环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南京市5个市辖区,从中抽取32个社区,最终获得有效样本501人,女性人数为287人,平均年龄为(68.02±5.92)岁,男性人数为214人,平均年龄为(69.3±5.28)岁。受试老年人佩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与GPS定位器测试其户外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多阶层线性模型(HLM)分析抽样社区建成环境对受试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与身体健康自我评价的影响。结果:1)社区街道连通性值每增加10%,受试老年人平均每日MVPA将增加11.73%;2)在其他变量恒定的情况下,社区街道连通性与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工作日MVPA有正向关联,社区街道连通性值每增加10%,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工作日户外体力活动时间将增加9.52%;3)在其他变量恒定的情况下,抽样社区到周边交通站点距离与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工作日MVPA有正向关联,抽样社区到周边交通站点的距离每增加10%,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工作日MVPA将增加2.75%。4)在其他变量恒定的情况下,社区街道连通性与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休息日MVPA有正向关联,社区街道连通性值每增加10%,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休息日MVPA将增加12.62%。5)在其他变量恒定的情况下,社区建筑密度与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BMI值负相关,社区建筑密度每增加10%,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BMI值将减少8.08%。6)本研究中的城市社区建成环境所有变量与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慢性病均无显著关联。7)在其他变量恒定的情况下,抽样社区到其周边健身休闲场所(场地)的距离与抽样社区受试老年人的
- 王厚雷王竹影朱建勇吴志建张怡
- 关键词:老年人
- 不同缓冲区客观建成环境对城市社区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分析不同缓冲区客观建成环境对城市社区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的影响。方法:根据社会生态理论,对南京市32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三维加速度计和GPS测试仪测量老年人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和活动轨迹,使用“GIS”提取不同缓冲区(500 m、1000 m)内诸多建成环境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500 m缓冲区内土地混合利用度(β=2.59)对老年人户外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成正向影响,居住密度(β=-316.14)、人均道路长度(β=132.34)、交通站点数(β=13.31)和至交通站点距离(β=0.31)均与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时间有关;1000 m缓冲区内土地混合利用度(β=2.57)与老年人户外MVPA成正相关,居住密度(β=-406.92)、人均道路长度(β=88.21)、至交通站点距离(β=0.19)和至商业场所距离(β=0.06)都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同时发现客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时间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无论缓冲区大小,老年人户外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土地混合利用度存在正相关关系。500 m缓冲区内,男性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与至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成正相关关系,女性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与人均道路长度、交通站点数、至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成正相关关系。1000 m缓冲区内,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时间与人均道路长度、至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至商业场所距离存在相关关系;居住密度与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时间成负相关关系,并且无关缓冲区大小。
- 吴志建王竹影王厚雷李国一张帆刘路马力
- 关键词:建成环境缓冲区老年人GIS
- 城市社区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建成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健身场所、社区治安、居住密度等建成环境感知因素对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的影响,为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的优化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市5个市辖区32个小区内501名60~80岁老年人佩戴ActiGraph GT3X+型加速度计和GPS定位器测量其户外体力活动。建成环境感知数据利用老年人体力活动建成环境调查问卷进行收集,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建成环境感知与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对小区及其周围的交通站点、社区治安、商业场所等较为满意,对小区及其周围的专用服务设施、居住密度、环境卫生等评价较低,不同类型社区建成环境感知质量得分高低排序依次为边缘社区、综合社区、单位社区和传统社区。不同类型社区老年人户外MVPA高低排序依次为边缘社区、单位社区、综合社区和传统社区。结论: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平均户外MVPA为28.41min/d,74.7%能够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推荐量,与他国同类研究报导数据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提高城市社区老年人建成环境感知质量,可能是改善其户外体力活动的一个有效策略。
- 王厚雷王竹影朱建勇吴志建张怡
- 关键词:老年人
- 城市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社区分异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健康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健康促进的社会生态学理论认为城市社区建成环境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建构"社区建成环境-体力活动-老年健康"的概念模型,探讨社区...
- 吴志建蒋扬帆
- 关键词:建成环境健康
- 城市老年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空规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城市老年人户外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的时空规律,并揭示不同类型MVPA的时空规律,为我国城市老年群体制定精准的体力活动促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南京市老年人GPS活动轨迹和GT3+调查的第一手数据,采用时间地理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户外时空规律。结果:工作日老年人户外MVPA高峰期主要集中3个区域,分别是(500 m,8∶00~10∶00)、(200 m,14∶00~15∶15)、(200 m,19∶00);休息日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弹性较大,空间更窄,并呈现部分碎片化热点。体育活动的MVPA基本符合随活动距离、活动时间增加而衰减的规律,活动时间集中在8∶00~11∶00、13∶00~17:00;而休闲MVPA空间较分散,其活动时间无明显规律。结论:老年人户外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在空间规律上呈现出“近家型”规律,在时间规律上呈现出“三峰”规律,在时空规律上呈现出高密度区,同时也存在随活动距离衰减规律。建议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通过“由下而上”的视角规划城市设施;遵循老年人活动规律,合理规划城市社区健身休闲场所以及时间管理,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 吴志建朱建勇王厚雷刘路张帆王竹影
- 关键词:GISGPS
- 基于等时替代的久坐行为、身体活动与老年人身体成分和握力的关系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评估久坐行为和不同活动时间与老年人身体成分和握力的关系;又因行为改变(如身体活动代替久坐行为)对体成分、握力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采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不同身体活动、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相互替代后,老年人体成分、握力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28个社区,共有366名老年人(60.6%为女性)提供了加速度数据,包括每日SB、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体成分通过BMI指数、体脂率、脂肪质量指数、去脂质量指数、腰围、臀围6个指标衡量,肌肉力量通过握力衡量。使用33种线性回归模型(单因素模型、分配模型、等时替代模型)来评估SB、LPA、MVPA与老年人体成分、握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配模型发现LPA、MVPA和SB与老年人体成分的改善有关;MVPA与握力呈正相关关系。等时替代结果:1)30 min LPA等时替代SB时,老年人臀围多下降0.33 cm,反之,升高;2)30 min MVPA等时替代SB时,老年人BMI指数多下降0.30 kg/m^(2)、体脂率下降0.61%、腰围下降0.87 cm、去脂质量指数增加0.54 kg/m^(2),反之,BMI指数、腰围、臀围升高;3)30 min MVPA等时替代LPA时,老年人BMI指数下降0.73 kg/m^(2),去脂质量指数升高0.62 kg/m^(2);4)30 min MVPA等时替代SB时,男性老年人握力多提高0.91 kg,而对女性老年人无影响。结论:MVPA和LPA替代SB(30 min/d)不同程度地改善老年人体成分;MVPA替代SB(30 min/d)明显提高男性老年人握力水平;MVPA替代LPA(30 min/d)使老年人BMI明显下降,去脂质量指数提高;MVPA和LPA二者之间在提高握力方面可能不具有替代效应。
- 吴志建王竹影郑贺
- 关键词:老年人身体活动身体成分握力
- 我国肥胖青少年运动减肥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运动处方对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效果,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最优运动处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期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16年11月,全面收集运动干预肥胖青少年的实验研究,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33篇研究文献,共1399名肥胖青少年,文献质量为A级的8篇、B级的14篇、C级的11篇。Meta分析结果:肥胖青少年BMI、BF%均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84个标准差、3.89个百分点;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实验周期是引起BMI异质性的来源之一;肥胖青少年腰围、臀围、WHR分别下降了7.02 cm、4.32 cm、0.024个百分点;肺活量和VO2max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291.17 m L、1.21个标准差;肥胖青少年血脂水平得到改善,TC、TG、LDL-C分别下降了0.39 mmol/L、0.24 mmol/L、0.37 mmol/L,HDL-C升高了0.2 mmol/L。结论: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血脂水平。肥胖少年运动减肥效果好于青年;与臀围相比,腰围下降更加明显。
- 吴志建王竹影宋彦李青
- 关键词:肥胖青少年减肥效果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