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琼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麻醉
  • 2篇静脉
  • 1篇凶险
  • 1篇凶险型前置胎...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 1篇乙型脑炎病毒
  • 1篇植入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性
  • 1篇神经病理性疼...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恶心
  • 1篇术后恶心呕吐
  • 1篇双氢青蒿素
  • 1篇胎盘
  • 1篇胎盘植入
  • 1篇疼痛
  • 1篇剖宫产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罗琼
  • 2篇张宗泽
  • 2篇罗晶
  • 1篇王成夭
  • 1篇周妙苗
  • 1篇吕琼莹
  • 1篇张静
  • 1篇彭思思

传媒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氢青蒿素联合七氟醚调控PERK/CHOP通路对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2024年
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因,其感染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阐明其作用机制。治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由于其不良反应多、疗效不佳等原因,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首先使用JEV感染小鼠,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病原分布;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检测大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实验探究了NS1、PERK、CHOP相关通路蛋白表达。随后我们选用了双氢青蒿素联合七氟醚的治疗方案,并对其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显示,JEV感染后,荧光标记病毒周围大量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元细胞坏死,小鼠MWT和TWL明显下降,脑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SOD和CAT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NS1、PERK、CHOP表达明显上调。双氢青蒿素联合七氟醚治疗后,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显著缓解,且氧化损伤被抑制,小鼠MWT和TWL明显上升,NS1、PERK、CHOP表达明显下调。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双氢青蒿素联合七氟醚可通过PERK/CHOP通路抑制神经元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发挥其神经病理性疼痛保护作用。本研究阐述了JEV感染机制,同时预估了JEV中的NS1蛋白具有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罗琼彭思思罗晶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七氟醚乙型脑炎病毒神经病理性疼痛
两种麻醉方法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剖宫产术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科收治并择期行剖宫产术的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A组)与腰椎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CA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S-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术中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前1 h(T0)、手术结束时(T1)及术后24 h(T2)3个时间点的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放置球囊、S-D、U-D、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组术中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术后2、6 h VAS评分,T1、T2时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剖宫产术更为合理的麻醉方式,该方式能减轻炎症反应,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罗琼吕琼莹罗晶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剖宫产联合麻醉
呼气末CO_2和静脉血CO_2分压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呼气末CO_2分压(PeCO_2)和静脉血CO_2分压(PvCO_2)对儿童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测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接受单侧腹沟股斜疝修复术的患儿88例分为喉罩组43例和面罩组45例,分别采用喉罩和面罩给氧。在5 min和10 min测量两组的PeCO_2、PvCO_2,并分析两者与PONV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喉罩组PeCO_2和PvCO_2低于面罩组;喉罩组和面罩组分别有14例(32.56%)和29例(64.44%)患儿出现PONV,喉罩组PONV发生率低于面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7,P=0.003);PONV组不同时间点PeCO_2和PvCO_2均高于非PON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BMI)、5 min PeCO_2、15 min PeCO_2、5 min PvCO_2、15 min PvCO_2五个因素均为PONV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较高的PeCO_2和PvCO_2与PONV呈正相关,可用于预测PONV的发生,但确切的联系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张静张志杰罗琼张宗泽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呼气末静脉血
BIS监测下两种快通道麻醉方式应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BIS指导两种快通道麻醉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诱导维持麻醉组(VIMA组)与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VIMA组:8%七氟醚,氧流量8L/min,潮气量法吸入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TIVA组:异丙酚2 mg/kg诱导,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诱导时都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监测TOF值为0、BIS<60并维持5 s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分别调整七氟醚和异丙酚维持剂量使BIS值在气管插管后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左右保持在40~60之间,手术最后15 min保持于60~70之间。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并比较两组各时点SBP、DBP、HR,拔管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率和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IMA组拔管时间(11.60±2.55 min)比TIVA组的(7.13±3.26 min)明显延长(P<0.05);TIVA组快通道成功率显著高于VIMA组(P<0.05)。两组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拔管时间比七氟醚诱导维持麻醉短,快通道麻醉效果更好。
罗琼周妙苗张宗泽王成夭咸淑悦
关键词:BIS快通道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