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庆楠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膜
  • 2篇生物膜反应器
  • 2篇曝气
  • 2篇膜反应器
  • 2篇膜曝气生物膜...
  • 2篇反应器
  • 1篇电池
  • 1篇电性能
  • 1篇阴极
  • 1篇生物燃料电池
  • 1篇脱氮
  • 1篇脱氮工艺
  • 1篇脱氮研究
  • 1篇燃料电池
  • 1篇微生物燃料
  • 1篇微生物燃料电...
  • 1篇污染
  • 1篇膜材料
  • 1篇膜污染
  • 1篇PP

机构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海油天津化...

作者

  • 2篇曾庆楠
  • 1篇张宏伟
  • 1篇张楠
  • 1篇吴云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以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为阴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研究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是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特性的新型脱氮工艺,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可以获得清洁的电能,针对MABR脱氮过程中的反硝化进程不易控制且效率不高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导电膜曝气...
曾庆楠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脱氮工艺产电性能
膜材料对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性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选择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PP)中空纤维曝气膜作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的膜组件材料,比较两种膜材料由于亲疏水性能、表面形态、生物相容性等性质的差别,对MABR挂膜启动速度、生物附着量、脱氮除碳及膜污染等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运行末期PVDF和PP膜纤维生物附着量分别为35.62 g·m^(-2)和30.63 g·m^(-2)。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种膜表面生物污染情况,PVDF膜纤维表面呈鱼鳞状结构,有效保护了膜孔不被微生物完全堵塞。在90 d的运行周期内以PVDF为曝气膜材料的MABR获得了90%以上的COD去除率和78%的TN去除率;而以PP为曝气膜的MABR由于运行后期曝气膜纤维污染严重仅得到了76.5%的COD去除率和49.1%的TN去除率。因此,PVDF曝气纤维更适于作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曝气膜。
曾庆楠吴云张宏伟张楠
关键词:PVDFPP生物膜膜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