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受体在婴儿痉挛症致痫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IS),又称West综合症,属于年龄依赖性癫痫综合症,脑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多被认为是IS的可能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在人IS患者致痫灶中得到直接依据。试验研究IS患者手术切除致痫灶中CRH的表达,探讨CRH信号途径与IS癫痫痉挛发作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17例IS患者临床手术切除的致痫灶标本与6例尸检正常对照作比较,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S致痫灶标本中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CRHR1)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分析其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进一步检测下游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号的表达,分析其与CRHR1及癫痫发作的关系。结果在17例IS致痫灶标本中,CRH和CRHR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RH主要在神经元表达,CRHR1则分布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CRH和CRHR1的表达水平与癫痫发作频率存在相关性。PKC高表达于IS致痫灶,分布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且与CRHR1的表达水平及癫痫发作频率存在相关性。结论 CRH、CRHR1及其下游信号PKC高表达于IS致痫灶,且与痉挛性癫痫发作呈明显正相关,提示CRH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IS的发病机制,支持IS的CRH发病假说。
- 杨小林张晓青陈兵李维杨梅花陈欣张伟杨辉邹丽萍刘仕勇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蛋白激酶C
- 甲基氧化偶氮甲醇诱导皮质发育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建立经甲基氧化偶氮甲醇(MAM)诱导的新型皮质发育障碍(MCD)大鼠模型,研究其病变程度与鼠龄的关系、癫痫易感性及发作对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妊娠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AM组与对照组,MAM组在妊娠的第15灭给予二次腹腔注射MAM(15mg/kg)建立MCD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子鼠行为并检测脑电图。琉瑾-吉姆萨染色、NeuN免疫荧光染色动态观察病理形态。采用匹鲁卡品诱发实验研究癫痫易感性及发作对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AM组子鼠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癫痫易感性增高。病理及免疫荧光染色示MAM组子鼠皮质变簿、层状结构紊乱,皮质和海马内存在团块状增殖结节、异位神经元和胞体较大的异形神经元;上述病理改变因鼠龄不同而存在差异,呈现鼠龄越长病理改变越明显的趋势。与单纯MAM组比较,经历匹鲁卡品诱导癫痫发作后的MAM组子鼠皮质发育异常加重。结论二次腹腔注射MAM可建立MCD模型,其病理特征与MCD患者极为相似.且病变程度与鼠龄有关;联合匹鲁卡品诱导癫痫发作后其病变程度加重,是建立MCD癫痫模型的较佳方法。
- 陈兵杨小林刘立红陈欣杨辉刘仕勇
- 关键词:皮质发育障碍大鼠模型癫痫
- TLR1在KA诱导癫痫模型中的表达
- 目的 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介导的炎症反应在癫痫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后TLR1在癫痫生发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研究TLR1在癫痫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 王法祥杨清武郑新陈欣路林香陈兵熊晓揖树海峰刘仕勇杨辉
- P2X7受体在大脑皮质发育障碍癫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魏宇佳郭为孙飞吉郑大海陈欣李松臧振乐张春青刘仕勇杨辉
- MAM诱导皮质发育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
- <正>目的运用甲基氧化偶氮甲醇(MAM)诱导新型皮质发育障碍(MCD)大鼠模型,研究其病变程度与鼠龄的关系、癫痫易感性及发作对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利用二次腹腔注射MAM建立MCD模型,观察子鼠行为并检测脑电图。琉瑾-吉姆...
- 陈兵杨小林刘立红陈欣杨辉刘仕勇
- 文献传递
- 瞬时感受器电位辣椒素受体4型在FCD病灶中的表达
- 目的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病因。有研究提示瞬时感受器电位辣椒素受体4型(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
- 陈欣孙飞吉魏宇佳王禄康臧振乐陈兵李松刘仕勇杨辉
- 神经导航和有框架立体定向系统置入癫痫深部电极的比较
- <正>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癫痫患者深部电极置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36例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置入深部电极的癫痫患者,观察深部电极置入的精度和并发症,同时和有框架立体定向方法比较。结果影像导航组36例患者置入深部电极数目在2-14...
- 侯智陈欣石先俊安宁杨梅华杨辉张东刘仕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