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晶 作品数:7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身麻醉下儿童口腔治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对儿童口腔全身麻醉(dental general anesthesia,DGA)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门诊全身麻醉下行舒适化口腔治疗的47例患儿病例资料,记录术后各项不良反应,包括有无哭闹、牙疼、口腔不适、情绪不稳易激惹、发热、牙龈渗血、咳嗽、口唇红肿等。选择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长、总治疗牙数和既往治牙史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岁组、BMI异常组、手术时长> 3 h组、总治疗牙数>10颗组患儿出现≥2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高于> 4岁组、BMI正常组、手术时长≤3 h组、总治疗牙数≤10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967,95%CI:1.154~13.636,P=0.029)、BMI(OR=10.905,95%CI:1.192~95.921,P=0.039)、总治疗牙数(OR=19.460,95%CI:2.759~149.474,P=0.004)、手术时长(OR=9.098,95%CI:1.045~57.984,P=0.046)是DGA术后发生≥2种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口腔不适、牙龈渗血、哭闹在患儿DGA术后不良反应中发生率较高。结论 年龄、BMI、总治疗牙数、手术时间是儿童DGA术后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儿童DGA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范晶 谷雅楠 赵金荣 林梅关键词:儿童 术后不良反应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口腔科儿童全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口腔科全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需接受全身麻醉下口腔综合治疗的3~6岁患儿共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口腔综合治疗,干预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儿科畏惧症、口腔健康知识、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术后改良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CF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干预组术前准备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术后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01),干预组儿童刷牙及饮食习惯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且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下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全麻治疗效率;增加患儿舒适感,培养患儿口腔健康习惯及观念,提高患儿及监护人就诊满意度。 张朝霞 高小丽 范晶 李红云 康娜 粟申平关键词:集束化干预 基于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铜死亡相关基因在牙周炎中的作用研究 2023年 目的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在牙周炎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铜死亡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通过下载GEO数据库中牙周炎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0334,分析12个铜死亡相关基因在牙周炎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用随机森林算法(RF)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算法确定6个关键铜死亡基因,并用其构建诊断模型且进行校准。然后,使用CIBERSORT分析关键铜死亡基因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筛选出6个关键的铜死亡相关基因与牙周炎有相关性,分别为SLC31A1、DLD、LIAS、ATP7A、DLST和DLAT。基于关键基因构建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AUC=0.855)。此外,关键铜死亡基因与肥大细胞及NK细胞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6个铜死亡相关基因(SLC31A1、DLD、LIAS、ATP7A、DLST和DLAT)的诊断模型,其与牙周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本研究不仅为牙周炎提供了新的可能病理机制,而且为牙周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赵丹丹 郭子怡 郭易阳 谷雅楠 范晶 张冬雪关键词:牙周炎 生物信息学 牙周炎与急性心肌梗死串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式探究牙周炎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潜在的串扰基因、共享的信号通路,揭示两疾病之间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牙周炎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6134与急性心肌梗死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6360,利用limma包筛选出两疾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后获得串扰基因。对串扰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串扰基因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基因(hub基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hub基因诊断价值。结果筛选出41个串扰基因,主要富集在对细菌源分子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中性粒细胞迁移等生物学功能,以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NF-κB,百日咳等信号通路;PPI网络中筛选了10个相互作用程度较高的hub基因,分别为:IL-1β,CXCL8,FCGR3B,PECAM1,MMP9,CD14,CXCL1,HCK,LYN,CSF2RB。其中IL-1β与CXCL8在两疾病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结论IL-1β与CXCL8是牙周炎与心肌梗死之间重要的串扰基因,可能在牙周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谷雅楠 高小丽 张天翼 范晶 王双 李威关键词:牙周炎 心肌梗死 Er:YAG激光在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在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并总结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外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行单颗种植修复的二期手术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种植二期手术行传统切开缝合法;观察组:采用Er:YAG激光切开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及愈合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hVAS评分和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8、9.369、15.510、19.133,P<0.01);术后3个月评估显示观察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Z=-3.407,P<0.05),牙龈美观度和功能恢复更佳;观察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结论: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运用Er:YAG激光效果显著,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确保修复效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朱雪涛 张朝霞 范晶关键词:ER:YAG激光 围手术期 护理 CBCT指引下取出误入咽旁前间隙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例报告 被引量:1 2015年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拔除术是口腔科门诊的常见手术。由于IMTM变异性大、存在多种阻生情况、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视野局限等原因,拔除IMTM也是拔牙手术中难度最大的手术。拔除IMTM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或继发症[1,2]。由于舌侧骨壁较薄弱,拔除IMTM(特别是低位、 王陈保 王静娴 何磊 谷雅楠 范晶 王左敏关键词:CBCT 前间隙 水平阻生 拔牙手术 折裂 2.9%过氧化氢牙贴临床美白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23年 目的验证某款成分为2.9%过氧化氢牙贴的牙齿美白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于某院纳入75名受试者,采用单中心、自身对照试验,每位受试者连续使用试验样品21日,每日使用1次,统计受试者使用后牙齿色阶值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实验前(V0)的检测结果为基线数据,分别对使用1周(V1)、2周(V2)、3周(V3)访视的数据与V0访视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25。结果受试者的牙齿在使用牙贴后的1周、2周、3周均可观测到牙齿色阶的改善;与V0相比,V1、V2、V3分别改善了2.24、3.72及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部分受试者出现牙齿敏感、口腔粘滞及牙龈和唇粘膜酸痛等不适感,但没有受试者报告出现严重的口腔硬组织损伤。结论某款含2.9%过氧化氢的牙贴在使用一周后开始有效改善牙齿色阶,具有美白效果,且不会对使用者的口腔软硬组织产生损伤。 韩静 丁宇堃 范晶 谷雅楠 赵冬关键词:牙齿美白 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