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从伟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对比剂
  • 2篇造影
  • 2篇造影剂
  • 2篇双能量
  • 2篇头颅
  • 2篇静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成像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流量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平扫
  • 1篇血管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量
  • 1篇噪声指数
  • 1篇双低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刘从伟
  • 6篇石明国
  • 5篇李剑
  • 4篇王栋
  • 3篇石磊
  • 3篇郑敏文
  • 3篇刘豹
  • 3篇王帅
  • 3篇姜文龙
  • 2篇吴志斌
  • 1篇印弘
  • 1篇杨红兵

传媒

  • 3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在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2017年
目的应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采集,并用融合系数重建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重建,实现在低剂量、低造影剂下获得最佳门静脉血管的图像。方法选取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双能量扫描,造影剂用量1 m L/kg。B组采用常规120 k V,造影剂用量1.2 m L/kg。对各组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门静脉CT值,噪声,计算SNR、CNR。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5分评价。对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和B组的门静脉强化CT值分别为175 HU以上和124 HU以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所得图像在图像质量方面较B组常规组有明显的提高,图像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A组图像得分(4.4±0.5),B组得分(3.8±0.38),低于A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较B组降低35%。结论采用双能量扫描并进行融合图像模式重建图像,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血管图像且辐射剂量得到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近35%,而门静脉血管平均CT值较常规组提高60 HU以上,值得临床推广。
李剑石磊刘豹王栋杨红兵刘从伟吴志斌石明国
关键词:门静脉能谱CT
腹部双能量增强中静脉期最佳信噪比单能谱图像与常规双能量及双能融合图像质量的对比分析
目的 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对全腹行双期增强扫描,并对比分析静脉期最佳信噪比单能谱图像与常规双能及双能融合图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32例行双能全腹部扫描患者,得到静脉期三组图像:100kV(组1),120kV(组2)及...
刘从伟李剑石明国
关键词:双能量
双低剂量对比剂和最佳单能谱成像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扫描后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分析,进行最佳单能量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双侧大脑中动脉3个层面动脉血管的强化CT值和图像噪声,并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差异性。结果在55 ke V重建图像中,低剂量组重建图像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强化CT值,对比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采用30m L在对比剂并重建最佳单能量60±5 ke V图像,其强化CT值,图像噪声都已达到影像诊断标准,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比常规扫描对比剂用量减少近40%,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王帅石磊郑敏文李剑姜文龙刘从伟王栋石明国
关键词:造影剂
运动负荷心脏双能量CT成像评估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初步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双能量心脏扫描模式在运动负荷状态下分析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能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所有患者被分为2组,其中进行运动负荷扫描的患者10例,静息进行扫描的患者8例。所有双能量数据被传至工作站进行双能量重建,重建序列包括碘图序列和融合120 k V序列。分别在碘图序列和融合120 k V序列测量冠状动脉各支近端、中段和远端的强化值和主动脉根部强化值,以此计算冠状动脉强化比率(CER),并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以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50%和心肌负荷显像显示心肌缺血的患者被进行分层。碘图所测的狭窄程度>50%和心肌负荷显像显示心肌缺血的患者CER分别为0.77±0.05和0.76±0.05,明显低于狭窄<50%和无心肌缺血的患者CER分别为1.05±0.35和0.99±0.31,P<0.05。而融合120 k V图像两组比较没有差异性。结论碘图CER是一种可选的方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
李剑石磊王栋刘从伟王帅姜文龙刘豹郑敏文石明国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双能量
Radimetrics的ICRP103有效剂量计算方式与常规DLP有效剂量计算方式在头颅及胸部CT平扫中的对比分析
刘从伟石明国
不同的噪声指数在头颅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备受关注,降低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是放射工作者应认真考虑的问题,降低辐射剂量已在心血管CT检查中广泛应用,而在头颅,腹部等部位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很有限.本文采用不同噪声指数进行CT扫描,评价在保证图...
刘从伟
冠状动脉CT成像中依据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中,依据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实现冠状动脉均一强化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拟行CCTA检查的77例患者,依据心率将其分为低心率组(44例,心率≤75次/min)和高心率组(33例,心率〉75次/min)。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CTA检查,低心率组对比剂注射流率3.8 ml/s,剂量0.7 ml/kg;高心率组注射流率5.0 ml/s,剂量0.9 ml/kg。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强化CT值以及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及主观评分,并观察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的均一性。两组患者间对比剂用量、客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低心率组和高心率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43±6)、(5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7,P〈0.01)。高心率组冠状动脉CT强化值波动范围大,均一性差;低心率组强化CT值波动范围小,均一性好。两组间的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强化CT值以及SNR和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组中图像质量评分1、2分者分别为16、17例,低心率组中1、2分者分别为35、9例,两组均无3分者,两组间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34,P=0.005)。结论在CCTA中依照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切实可行,在不降低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
李剑石明国印弘刘从伟王栋王帅姜文龙刘豹吴志斌郑敏文
关键词:造影剂冠状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