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飞
- 作品数:24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脊神经离断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尿动力学评估
- 李云龙文建国高宛生何翔飞
- FK1706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和膀胱功能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观察FK1706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和膀胱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30~250 g,随机分为3组:FK1706组、单纯吻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FK1706组:L5水平横断脊髓,形成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左侧腰6前根(L6VR)的远端与腰4前根(L4VR)显微镜下进行端侧吻合,术后连续8周皮下注射FK1706(0.3 mg/kg),每周5 d;单纯吻合组:模型建立与FK1706组相同,术后未应用FK1706;对照组:离断L5、L6、S1、S2前后根,保持左侧L6VR的完整。术后4个月,左侧盆神经节(MPG)和坐骨神经(SN)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快蓝(FB)进行逆行神经示踪,明确吻合后神经通路是否建立。距吻合口远端截取一段L6VR,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计数有髓轴突数量。通过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进行大鼠尿动力学检测,测量最大逼尿肌压力和残余尿量。结果 逆行神经示踪确定FK1706组和单纯吻合组L6VR和L4VR之间神经通路成功建立。FK1706组和单纯吻合组大鼠吻合口远端L6VR有髓轴突数量分别为535.7±45.2和337.4±5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刺激吻合口近端L4VR,FK1706组大鼠最大逼尿肌压和残余尿量分别为(44.6±6.7) mmHg(1 mmHg=0.133 kPa)和(1.16±0.24) ml,单纯吻合组大鼠最大逼尿肌压和残余尿量分别为(32.5±5.4) mmHg和(2.36±0.34) 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FK1706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效果,促进膀胱功能修复。
- 高宛生李云龙何翔飞文建国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再生
- 遗尿患儿初始尿意与强烈尿意时尿流率及残余尿测定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遗尿患儿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两种不同情况下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应用尿流率测定来判断遗尿患儿膀胱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102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男性60例,女性42例),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分别进行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比较两种情况下尿流率参数(排尿量、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及每次残余尿量检查结果。结果初始尿意时测得患儿最大尿流率为(15.5±8.2)m L/s,残余尿量为(2.9±5.9)m L;强烈尿意时测得患儿最大尿流率为(19.9±9.7)m L/s,残余尿量为(5.2±6.9)m L;初始尿意与强烈尿意下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随尿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尿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最大尿流率反而有下降趋势。男性与女性在初始尿意时的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强烈尿意时,男性的最大尿流率显著低于女性,(18.5±8.2)m L/s vs(24.2±12.5)m L/s(P<0.05),而残余尿量没有差异。结论遗尿患儿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下尿流率-残余尿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遗尿患儿进行自由尿流率测定时不宜过度憋尿,临床上分析尿流率及残余尿测定结果时要考虑尿意状态和排尿量对尿流测定参数的影响。
- 李琦文一博张瑞莉冯锦锦何翔飞文建国
- 关键词:遗尿尿流率残余尿
- FK1706对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大鼠神经再生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神经形态学观察FK1706对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大鼠内脏神经再生作用。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FK1706组、端侧吻合组和对照组(n=10)。FK1706组:将大鼠左侧腰6前根(L6VR)与腰4前根(L4VR)进行端侧吻合,术后皮下注射FK1706(0.3 mg/kg),连续8周,每周5 d;端侧吻合组:单纯将内脏神经(L6VR)与体神经(L4VR)进行端侧吻合,术后未给予FK1706;对照组:离断左侧腰6后根(L6DR)、骶1前根(S1VR)和骶1后根(S1DR),保持L6VR的完整。术后4个月,取FK1706组和端侧吻合组吻合口远端L6VR延续而成的节前盆副交感神经(PPN),制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计数有髓轴突数量,观察髓鞘形态及厚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4个月,FK1706组与端侧吻合组吻合口远端L6VR生长良好,两组大鼠吻合口远端再生PPN有髓轴突数量分别为515.6±43.3和328.4±4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K1706组和端侧吻合组大鼠再生PPN的髓鞘厚度分别为(0.672 4±0.110 1) μm和(0.466 8±0.076 3) 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FK1706能够提高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内脏神经再生效果,促进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
- 高宛生李云龙何翔飞文建国
- 关键词:神经再生内脏神经端侧吻合
- 大鼠脊神经离断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大鼠脊神经离断神经源性膀胱(NB)模型并对其进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方法25只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体重200~2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B组(n=15)和假手术(Sham)组(n=10)。NB组大鼠行椎管内双侧腰6(L6)和骶1(S1)脊神经离断,Sham组只行椎板切除,不离断脊神经。术后1个月,两组大鼠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结果NB组大鼠术后出现排尿障碍,表现为下腹部饱满,可触及因尿潴留而增大的膀胱,按摩下腹部有较多尿液排出,Sham组大鼠无上述排尿障碍表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与Sham组比较,NB组大鼠逼尿肌无明显收缩,最大膀胱测压容量[(3.97±0.90) ml比(1.03±0.21) ml]和膀胱顺应性[(0.203±0.068) ml/cmH2O比(0.037±0.010) ml/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增加(t=10.070,P=0.000;t=7.616,P=0.000),逼尿肌漏尿点压[(20.64±5.03) cmH2O比(27.88±3.94) cmH2O]明显降低(t=3.746,P=0.001);同步影像检查结果显示与Sham组大鼠比较,NB组大鼠膀胱容积增大,呈"橄榄球"状。结论采用脊神经离断法能建立大鼠逼尿肌无收缩NB模型。
- 李云龙何翔飞高宛生文一博李延伟韩中将吴军卫冯锦锦闫少华文建国
-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脊神经尿动力学
- 婴幼儿排尿训练对儿童排尿异常影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调查分析婴幼儿排尿训练对儿童排尿异常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遵循随机化原则对河南、深圳等省市幼儿园和小学的3~12岁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按小儿出生后开始排尿训练的时间分为三组:A组≤12月龄、B组12~18月龄、C组18~30月龄,比较每组≥3岁儿童日间尿失禁和≥5岁儿童夜间遗尿的发生率。结果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5010份,有效问卷11410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76.02%。日间尿失禁和夜间遗尿总体发生率分别为7.84%和10.66%。其中,日间尿失禁和夜间遗尿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6.82%和8.69%、B组9.62%和14.34%、C组10.54%和16.55%。A组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出生12个月之后开始接受排尿训练的婴幼儿长大后发生排尿异常的风险显著增高(P<0.05)。结论婴幼儿在出生后12个月之内开始接受把尿训练,能有效减少儿童期排尿异常的发生。
- 花朝阳汪玺正马源王一鹤韩中将何翔飞李云龙冯锦锦李延伟李守林郎景和文建国
- 关键词:排尿训练尿失禁遗尿症儿童
- 神经源性膀胱伴输尿管反流的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有输尿管反流的神经源性膀胱(NB)患儿有或没有逼尿肌过度活动(D0)时的尿动力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此类患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5年就诊并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NB患儿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4~12岁,平均7.5岁。按照充盈期有DO,将其分为DO组(n=20)与无DO组(n=48)。观察记录两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灌注量、逼尿肌压并计算发生反流时的膀胱顺应性;记录两组充盈结束时最大膀胱测压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并计算充盈期膀胱顺应性。结果DO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98.7±16.1)ml和(5.2±1.9)ml/cm H2O,无DO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127.3±36.3)ml,(7.1±2.1)ml/cm 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逼尿肌压分别为(21.6±9.2)cmH2O、(19.2±7.4)cm H2O,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O组充盈结束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182.7±31.2)ml、(5.4±1.7)ml/cm H2O,与无DO组充盈结束时的膀胱容量(230.6±34.6)ml与顺应性(6.5±1.1)ml/cm H2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束时逼尿肌压分别为(33.8±7.8)cm H2O、(36.4±8.1)cm H2O,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容量小,膀胱顺应性差是有输尿管反流的NB患儿伴发DO时的尿动力学特征。
- 文建国何翔飞吴军卫文一博李云龙冯锦锦吕宇涛
- 关键词: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动力学
-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尿路受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上尿路受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2020年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31例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入院前未进行相关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尿动力检查结果。根据肾功能及泌尿系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上尿路受损组及上尿路未受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上尿路受损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ROC曲线确定上尿路受损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31例患者中,上尿路受损组82例,年龄(7.08±3.79)岁,男37例,女45例;上尿路未受损组49例,年龄(8.03±4.06)岁,男27例,女22例。上尿路受损组与上尿路未受损组之间膀胱容积比(bladder volume ratio,BVR)、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力(maximum detrusor pressure during filling,maxPdet)、膀胱顺应性(compliance,△C)、峰值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膀胱排空效率(bladder emptying efficiency,BVE)、逼尿肌漏尿点压力(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膀胱壁厚度(bladder wall thickness,BWT)、尿液中白细胞计数、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以及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逼尿肌括约肌协同障碍(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DSD)、逼尿肌无收缩(acontractile detrusor,ACD)、膀胱宝塔样改变、膀胱壁粗糙、多发憩室样改变、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 reflux,VUR)、尿培养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LPP升高(OR:1.223,95%CI:1.035~1.444)、BWT增厚(OR:3.763,95%CI:1.347~10.551)、△C下降(OR:0.760,95%CI:0.603~0.957)、LY下降(OR:0.507,95%CI:0.274~0.940)为上尿路受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BWT预测上尿路受损效能最佳(AUC=0.866,95%CI:0.800~0.933),其最佳截断值为3.925 mm(灵敏度为0.854,特异度为0.776)。结论DLPP升高、△C下降、BWT增厚以及LY下降是NB患者上尿路�
- 杨兴欢陈燕蒲青崧何翔飞文一博王一鹤刘二鹏吕磊文建国
-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儿童
- 幼鼠清醒状态下耻骨上和经尿道膀胱置管的影像尿动力学比较
- 2016年
- 目的 比较幼鼠清醒状态下耻骨上和经尿道膀胱置管的影像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建立清醒状态下幼鼠影像尿动力膀胱测压模型.方法 选取Wistar雌性幼鼠20只,年龄4-6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手术组(经耻骨上置管)通过外科手术经耻骨上将导尿管放入膀胱,非手术组(经尿道置管)通过尿道将导管放人膀胱内.术后5d后,在清醒的状态下,并用特制的塑料马甲固定小鼠使其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对两组小鼠分别进行影像膀胱测压.观察记录两组小鼠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排尿压、充盈末期膀胱压并计算膀胱顺应性.结果 经耻骨上置管组的最大膀胱测压容量为(0.83±0.27) ml,最大排尿压为(26.3±7.8)cmH2O(1 cmH20 =0.098 kPa),膀胱顺应性为(0.026±0.070) ml/cmH20;经尿道置管组的最大膀胱测压容量为(0.92±0.34) ml,最大排尿压为(37.2±5.9) cmH20,膀胱顺应性为(0.032±0.050) ml/cmH2O;两组的尿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经尿道置管比较,手术组放置尿管的操作更容易,稳定性更高,可重复性更强.结论 经耻骨上膀胱置管的影像膀胱测压雄性幼鼠动物模型更容易建立。
- 何翔飞崔林刚文建国吴军卫李云龙冯锦锦张艳
- 关键词:清醒状态幼鼠
- FK1706对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形态恢复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FK1706对神经吻合后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膀胱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K1706+神经端侧吻合组(FK1706+ECG, 15只)、神经端侧吻合组(ECG, 15只)和手术对照组(SCG, 10只)。FK1706+ECG大鼠先离断左侧腰6(L6)和骶1(S1)脊神经前后根, 然后将左侧L6前根端侧吻合到左侧L4前根上, 术后连续8周给予皮下注射FK1706溶液(0.32 mg/kg);ECG大鼠手术方法同FK1706+ECG大鼠, 术后连续8周注射相同剂量的30%的二甲基亚砜(DMSO);SCG大鼠离断左侧L6后根和S1前后根, 作为手术对照组, 术后连续8周注射相同剂量的30%的DMSO。术后4个月, 麻醉3组大鼠, 打开下腹部, 暴露膀胱, 取出膀胱并称重, 剪开膀胱并测量膀胱壁厚度, 比较3组大鼠膀胱湿重及膀胱壁厚度。之后将膀胱标本置于10%的福马林中, 并放在4 ℃冰箱保存, 将膀胱标本制作成石蜡切片, 然后行苏木精-伊红(HE)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进行图像分析, 计算并比较3组大鼠膀胱纤维化面积。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FK1706+ECG组大鼠膀胱湿重[(0.291±0.023) g]和膀胱壁厚度[(1.613±0.051) mm]明显高于SCG组[(0.122±0.017) g和(1.169±0.035) mm, t=19.463、23.537, P<0.01], 但低于ECG组[(0.415±0.032) g和(2.005±0.075) mm, t=11.345、15.583, P<0.01]。HE染色显示:SCG组大鼠膀胱组织形态正常, 上皮扁平, 肌束排列整齐, 肌束间结缔组织紧密;FK1706+ECG组和ECG组大鼠膀胱肌层排列不规则, 并且有水肿, 但FK1706+ECG组大鼠的肌层排列不规则和水肿程度较ECG组轻。VG染色显示:FK1706+ECG大鼠和ECG大鼠膀胱纤维化面积[(16.99±2.45)%比(19.99±2.55)%]明显大于SCG大鼠膀胱纤维化面积[(11.10±1.38)%, t=6.796、9.928, P<0.01], 但是FK1706+ECG大鼠膀胱纤维化程度较ECG大鼠轻(t=3.059, P<0.01)。结论 FK1706能够促进神经吻合后NB大鼠�
- 李云龙何翔飞高宛生
- 关键词: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