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凯昊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颅内
  • 6篇动脉瘤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3篇预后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2篇动脉
  • 2篇栓塞
  • 2篇安全性
  • 1篇弹簧圈
  • 1篇导管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预后分析
  • 1篇神经功能

机构

  • 9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韩凯昊
  • 7篇徐浩文
  • 7篇管生
  • 5篇权涛
  • 4篇陈振
  • 3篇郭新宾
  • 2篇闫保君
  • 2篇刘朝
  • 1篇王林玉
  • 1篇刘新奎
  • 1篇宋波
  • 1篇张松
  • 1篇田庆丰
  • 1篇邢丹
  • 1篇王子博
  • 1篇李玉生
  • 1篇许予明
  • 1篇刘凯
  • 1篇李亚鹏
  • 1篇范锋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双微导管注射不同黏度Onyx胶技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初步疗效观察
2024年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以双微导管注射不同黏度Onyx胶技术(DODT)作为颅内动静脉畸形首次治疗方法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行DODT栓塞共42例次(22例栓塞1根供血动脉,10例栓塞2根供血动脉),31例达到满意栓塞.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21例患者(65.6%)的病灶减少率为100%,7例(21.9%)为90%~99%,3例(9.4%)为80%~89%,1例(3.1%)为70%~79%.病灶最大直径≤4 cm的患者的即刻完全栓塞比例高于病灶最大直径>4 cm的患者(分别为17/21和4/11,P=0.020).2例患者(6.3%)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未出现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ODT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是安全和有效的.
韩凯昊管生权涛袁永杰付晓杰刘过徐浩文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神经功能障碍供血动脉ONYX胶神经介入
郑州市卒中及其常见危险因素城乡流行现状对比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郑州市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病率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城乡流行现状。方法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纳入符合要求的郑州市40岁以上常住人口11 366例,采集人口学、卒中危险因素、既往用药、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结果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共纳入11 366例社区居民,其中卒中患者344例,卒中标化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3.3%vs 2.5%,Z=-2.649,P=0.004),逐步调整各项影响因素后,卒中的患病率与居住地为农村呈正相关(OR 1.77,95%CI 1.31-2.38)。心房颤动、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既往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农村低于城市(P〈0.001),吸烟比例农村高于城市(P〈0.001)。结论郑州市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显著,卒中防控工作应当针对当地卒中防控的薄弱环节,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卒中社区防治策略。
韩凯昊李亚鹏刘凯刘新奎田庆丰邢丹李玉生宋波许予明
关键词:卒中城市农村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分支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动脉瘤愈合良好率、被覆盖旁路血管受累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治疗,围手术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发生率2.4%。在5~18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mRS评分1分,其他患者均为0分。动脉瘤愈合良好率75.0%,被覆盖旁路分支血管的狭窄率和闭塞率分别为34.1%和6.8%,但均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分叉部动脉瘤安全有效,被覆盖的旁路分支血管可能发生无症状性的狭窄或闭塞,需要长期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唐国强付晓杰韩凯昊权涛袁永杰方松徐浩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预后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采用PE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3例(108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65例,Willis环远端动脉瘤23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15例;囊状动脉瘤83例,夹层和梭形动脉瘤20例;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94例。术后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标准判断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03例患者(108个动脉瘤)共置入109枚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动脉瘤闭塞OKM分级A级45例(43.7%)、B级42例(40.8%)、C级6例(5.8%)、D级10例(9.7%)。10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9例(8.7%)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事件1例(1.0%),缺血性事件8例(7.8%),死亡1例(1.0%)。术后12个月,102例患者中,mRS评分≤2分者99例(97.1%),3~5分3例(2.9%);7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OKM分级B级和C级各7例(各占8.9%),D级65例(82.2%),无一例患者的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PED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椎-基底动脉动脉瘤及Willis环远端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陈振张松刘兵辉韩凯昊刘朝王林玉郭新宾徐浩文管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人科自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其中采用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62例,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与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1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血流导向装置,技术成功率100%。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愈合率(16.7%)高于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84%vs.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随访时间(6.72+3.80)个月,随访时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为0分;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患者mRS评分I分.2分各一例。mRS评分0分60例;2组患者mRS评分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组动脉瘤最终完全愈合率(83.3%)高于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组(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愈合率和安全性。选择性采用血流导向装置辅助弹簧圈栓塞能够更有效促进动脉瘤的早期愈合。
徐浩文韩凯昊付晓杰袁永杰王子博闫保君权涛管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预后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串联病变机械取栓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预后,评价串联病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3家医院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179例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串联病变患者20例,单处病变159例。比较分析不同病变组间基线特征、再通率、治疗策略、并发症及90 d预后,评估影响串联病变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总成功再通率为96.6%(173/179),90 d预后良好率为43.6%(78/179)。串联病变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单处病变组[(87.0±13.0)min对(67.0±15.0)min,P<0.0001]。串联病变组、单处病变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20.0%、46.5%(P=0.030)。支架植入和替罗非班应用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 d死亡风险。结论机械取栓能有效改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脑卒中预后,但串联病变手术难度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患者预后较差。
韩熙成韩凯昊付晓杰徐浩文闫保君权涛赵岩江管生
关键词:机械取栓预后椎基底动脉
支架"摆尾"技术辅助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初步观察
2024年
目的初步观察支架"摆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PCoA)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支架"摆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fPCA的PCoA宽颈动脉瘤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是否达到技术成功以及操作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术后6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并择期复查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神经功能状态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动脉瘤的栓塞效果以Raymond分级评价。结果14例患者全部获得技术成功,均未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6 d因呼吸衰竭死亡;另13例患者中,出院时mRS 0分11例,1分1例,2分1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13例患者的mRS均为0分。11例患者完成DSA随访,随访时间[M(Q_(1),Q_(3))]为7(5,10)个月;结果显示,PCoA均开放良好,未出现支架内狭窄,其中Raymond分级Ⅰ级8例,Ⅱ级3例。另2例患者仅复查磁共振血管成像,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初步观察发现,采用支架"摆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fPCA的PCoA宽颈动脉瘤的手术并发症较少,且可有效栓塞动脉瘤。
韩凯昊郭新宾刘烁陈振权涛范锋徐浩文管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合并毗邻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初步经验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合并毗邻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合并毗邻动脉中重度狭窄的40例患者(共4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FD置入术,毗邻的狭窄动脉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以球囊扩张狭窄段。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程度,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定期行电话随访,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随访,采用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并观察有无支架内狭窄。结果42个动脉瘤共置入41枚FD,无一例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动脉瘤即刻OKM分级为:A级8个(19.0%)、B级23个(54.8%)、C级8个(19.0%)、D级3个(7.2%)。4例(10.0%)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死亡1例、脑出血1例和脑梗死2例。39例(97.5%)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围手术期出现脑出血和脑梗死并发症的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mRS均为0分),2例既往以脑梗死起病的患者mRS仍为1分,其余34例患者的mRS均为0分。32例(80.0%)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2例既往以脑梗死起病的患者mRS为1分,其余30例患者的mRS均为0分。32例患者(34个动脉瘤)完成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M(Q_(1),Q_(3))]为6(6,10)个月,动脉瘤OKM分级为:A级3个(8.8%)、B级5个(14.7%)、C级4个(11.8%)、D级22个(64.7%);存在轻、重度支架内狭窄各8例(25.0%)。结论初步研究显示,采用FD治疗颅内动脉瘤合并毗邻动脉中重度狭窄有效,安全性可接受,但随访期支架内狭窄和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需进一步研究。
韩凯昊宫文韬陈俊凡刘烁陈振郭新宾管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2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患者共27个动脉瘤,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4个,后循环动脉瘤13个。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27个动脉瘤共置入28枚FD(包括Pipeline 16枚,Tubridge 9枚,Surpass 3枚),支架的置入成功率为100%。27个动脉瘤的术后即刻OKM分级:A级3个(11.1%),B级15个(55.6%),C级5个(18.5%),D级4个(14.8%)。27例患者中,5例(1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缺血性事件3例(11.1%),出血性事件2例(7.4%),致残2例(7.4%),死亡1例(3.7%)。2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M(Q_(1),Q_(3))]为8(7,19)个月,其中18例患者(18个动脉瘤)行DSA随访,OKM分级:B级1个(5.6%),C级3个(16.7%),D级14个(77.7%),无一例患者的动脉瘤复发;末次随访显示,mRS≤2分者25例,3分者1例。结论应用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成功率高,中期随访动脉瘤的闭塞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振刘兵辉刘朝孙晓祯韩凯昊王禹徐浩文管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