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香云

作品数:40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1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合金
  • 26篇非晶
  • 21篇非晶合金
  • 10篇力学性能
  • 10篇力学性
  • 7篇显微结构
  • 7篇金属
  • 6篇塑性
  • 6篇大块非晶
  • 5篇金属玻璃
  • 5篇ZR
  • 5篇大块非晶合金
  • 4篇耐蚀
  • 4篇激活能
  • 4篇复合材料
  • 4篇ZR基非晶
  • 4篇CU
  • 4篇大块金属玻璃
  • 4篇复合材
  • 3篇性能研究

机构

  • 40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40篇张香云
  • 39篇袁子洲
  • 8篇冯雪磊
  • 5篇康健
  • 2篇孙渊
  • 2篇崔立志
  • 1篇康健
  • 1篇刘建军
  • 1篇王剑
  • 1篇郭廷彪
  • 1篇张展飞
  • 1篇徐骏
  • 1篇李悦

传媒

  • 10篇特种铸造及有...
  • 7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有色金属(冶...
  • 3篇铸造技术
  • 3篇功能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稀有金属
  • 1篇铸造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u_(60)Zr_(33)Ti_7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行为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Cu60Zr33Ti7大块非晶合金(BMGs),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确定其非晶态结构,并利用同步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其晶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BMGs第一晶化峰晶化产物为Cu10Zr7,其晶化过程有显著的动力学效应.由Kissinger法和Ozawa法得到的全局晶化激活能分别为116.27、122.9kJ·mol-1,该大块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袁子洲张香云冯雪磊崔立治
关键词:大块非晶合金晶化激活能
带有自动融雪路面的能源互补抗滑结构及施工与运行方法
带有自动融雪路面的能源互补抗滑结构及施工与运行方法,属于滑坡区支挡结构领域,带有自动融雪路面的能源互补抗滑结构由抗滑能源桩、矩形横梁、槽型路面板、地源热泵设备、循环管道、钢托架构成;将传热U型循环管插入内套钢管内,外套翅...
康健袁子洲刘建军张香云李断弦李锐阳
文献传递
Cu-Zr-Ag-Al非晶合金晶化过程的动力学效应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3 mm的Cu_(40)Zr_(44)Ag_8Al_8大块非晶合金(BMGs),并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同步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其晶化过程中显微结构的演变及其晶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BMGs在晶化过程中依次从非晶基体中析出Al_3Zr和Cu_10Zr_7相。采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计算的非晶样品第一晶化峰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315.69和312.65 k J/mol,该非晶合金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此外,该非晶合金晶化过程具有很强的动力学效应,特征温度对升温速率的依赖性遵循Lasocka方程,但其晶化机理函数却无明显的动力学效应,与加热速率无关。采用GM模型对30 K/min加热速率下的DSC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其拟合参数由λi=5.2,n=3.4变为λi=2.5,n=4,说明该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遵循形核率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初晶型晶化规律。
张香云袁子洲冯雪磊崔立志李断弦
关键词:晶化动力学大块非晶激活能晶化机理
Fe-Si-B非晶合金薄带对水中Cu(Ⅱ)的去除性能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Fe-Si-B非晶合金条带(Fe-Si-BAR)。分别将0.08、0.30、0.60、1.00 g/L的Fe-Si-BAR加入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含Cu(Ⅱ)溶液中进行Cu(Ⅱ)去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Fe-Si-BAR剂量从0.08增加到1.00 g/L,Cu (Ⅱ)的去除率从85%升高到99%,且去除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Fe-Si-BAR去除Cu (Ⅱ)主要基于氧化还原反应,还原产物为Cu和Cu2O。反应过程中,Fe-Si-BAR表面产物层形成松散结构,并且从条带表面脱落。
杜进英张香云李世霞袁子洲
Nb元素对Zr-Cu基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3mm的(Zr_(0.48)Cu_(0.36)Al_(0.08)Ag_(0.08))_(100-x)Nb_x(x=0,1,2,4)非晶试样,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试验机对合金的相组成、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Nb含量的增加,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不断降低,试样由完全非晶结构变为非晶基体与晶体相的复合结构。此外,试样的塑性先增加后减小,当x=2时试样塑性达到最大值,最大塑性应变为1.025%,并且出现了一定的加工硬化现象。x=4时最大断裂强度为1.723GPa且加工硬化现象最明显。因此,添加适量Nb元素有利于Zr_(48)Cu_(36)Al_8Ag_8非晶合金室温塑性的提高。
路世盛袁子洲张香云张香云
关键词:非晶合金塑性
镁合金表面喷涂铁基非晶涂层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
2024年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在ZK60A镁合金表面沉积Fe_(78)Si_(9)B_(13)非晶涂层,对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动电位极化和阻抗测试研究了非晶涂层在模拟体液(SBF)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涂层致密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非晶占比高,孔隙率小。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显示涂层腐蚀速率远低于镁合金基体,且低于骨缺损修复前两阶段的降解速率上限,阻抗谱分析结果与极化曲线对应,涂层在SBF中的耐蚀性明显高于镁合金基体。
何鹏袁子洲张香云张咪
关键词:电化学测试SBF
高温结构弛豫对非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Cu40Zr44Al8Ag8非晶复合材料(BMGCs),在玻璃转变温度(Tg)退火不同时间(5,10,15,20,25,40,60,85min)后,采用单轴压缩实验测试了试样退火前后的力学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同步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退火前后试样的显微结构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制备铸态试样主要为非晶结构,非晶基体中弥散分布着少量的纳米级及微米级的Al3Zr金属间化合物。随着退火的进行,非晶复合材料中微米级晶体相的尺寸和形貌并不发生变化,这些晶体相是裂纹形成的源泉;但是纳米级晶体相不断增加,最终析出产物相为Al3Zr,Cu10Zr7和Ag3Al相。非晶复合材料中自由体积与析出晶体相共同控制着该BMGCs的力学性能。退火初期,试样的强度和塑性缓慢增长,至退火15 min时达到极值,最高强度达到1.77 GPa,最大塑性应变量达到1.67%;但是继续退火,试样内自由体积大量减少,强度和塑性均迅速下降;其断裂方式也由单一剪切面断裂转变为多剪切面断裂,最后发生脆性劈裂。
张香云袁子洲冯雪磊崔立治李断弦
关键词:力学性能显微结构大块金属玻璃复合材料
预压缩处理时间对Zr-Cu基非晶合金塑性的影响
2017年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φ3mm的Cu_(36)Zr_(48)Al_8Ag_8非晶合金试样(BMGs),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透射电镜(TEM)、万能材料试验机、同步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预压缩处理时间对Zr-Cu基非晶合金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合金均为非晶态;随着预压缩处理时间的延长,试样内部的自由体积含量及室温塑性提高,当处理时间为100min时,试样内部的自由体积含量及其室温塑性均达到最优值,继续延长预压缩处理时间,自由体积含量及室温塑性虽有增加,但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
陈文斌袁子洲张香云吴启明
关键词:非晶合金自由体积室温塑性
冷却速率对(Zr_(56)Co_(28)Al_(16))_(98)Y_2非晶合金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纯金属为原料,采用磁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不同(即冷却速率不同)的块状(Zr_(56)Co_(28)Al_(16))_(98)Y_2非晶合金,同时采用冷却速率更高的甩带法制备了同成分的条带状非晶合金,研究了冷却速率对该合金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降低,块状非晶合金的塑性降低,硬度增大,非晶合金中冻结的自由体积减小,非晶合金基体内逐渐有纳米晶析出,但这并没有提高合金的塑性;自由体积更多的合金具有更高的塑性。
李锐阳袁子洲康健张香云徐骏
关键词:冷却速率自由体积非晶合金
金属型中温度梯度和浇注温度对ZL205A合金充型和组织性能的影响
2017年
浇注温度和温度梯度是控制材料凝固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下浇注温度对ZL205A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θ相由连续分布的条状转变为颗粒状,对基体的割裂减少,且总体残余量减少,分布也变得相对均匀规则。由壁厚差引起的温度梯度对θ相形貌和径向成分梯度产生一定影响,降低温度梯度能促进Cu原子在基体中的固溶度,从而增加固溶强化效果。合金的充型能力随浇注温度的升高(680~740℃)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壁厚的增加(5~25 mm)而持续增加。当壁厚为8~10 mm时,合金的抗拉强度随浇注温度基本呈线性变化;而壁厚为12~18 mm时,抗拉强度在205 MPa左右波动。在同一浇注温度下,壁厚(8~18 mm)对该合金的铸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太明显。
张展飞袁子洲郭廷彪张香云
关键词:ZL205A浇注温度温度梯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