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辉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超声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阳性
  • 1篇阳性表达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超声
  • 1篇直肠超声引导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块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神经电生理检...
  • 1篇术前
  • 1篇术前指导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抗原

机构

  • 5篇滨州市中心医...
  • 1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5篇孙辉
  • 2篇李培玉
  • 2篇陈秀平
  • 1篇劳伟
  • 1篇任鹏
  • 1篇刘赟
  • 1篇李延海
  • 1篇魏伟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外医药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CD44V6、p21阳性表达及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CD44V6、p21阳性表达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胃癌根治术。观察组先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术后给予常规化疗;对照组仅术后给予常规化疗。两组手术前(观察组新辅助化疗后)经胃镜取胃癌组织,手术后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CD44V6、p21表达。术中清扫淋巴结,观察淋巴结阳性率;术后随访3年,观察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对照组手术前后胃癌组织中CD44V6、p21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21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淋巴结阳性率、术后3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胃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提高p21阳性表达,继而改善胃癌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李延海孙辉任鹏
关键词:胃癌新辅助化疗CD44V6P21
经直肠超声引导结合血清PSA浓度制定个体化
2016年
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前列腺声像图特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作用,探讨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的可行性,以提高前列腺癌(PCa)的初次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142例PSA>4.0ng/ml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初次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方法为6针、10针穿刺法。依据穿刺病理结果,分析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与TRUS、血清PS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42例患者中检出PCa76例(53.25%),在PSA4~20ng/mL之间102例患者中,检出PCa42例(41.17%),其中6针法阳性检出率10.78%;10针法阳性检出率30.39%,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PSA在4~20ng/mL时,对PCa检出率上10针法明显优于6针法;在PSA20~50ng/mL之间32例患者中,检出PCa26例(81.25%),其中6针法阳性检出率37.50%,10针法阳性检出率43.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5),表明PSA20~50ng/mL间时,10针法对提高PCa检出率并不优于6针法;在PSA>50ng/mL8例患者中,检出PCa8例,其中6针法检测阳性率50.0%;10针法检测阳性率5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当PSA>20ng/mL时,10针法对提高PCa检出率并不优于6针法。结论:依据血清PSA浓度、前列腺超声表现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方案是可行的,并且当PSA≤20ng/mL,采用10穿刺法;PSA>20ng/mL,采用6穿刺法是合适的。
李培玉陈秀平刘赟劳伟孙辉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肿瘤穿刺活检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乳腺肿块患者(91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查,初步定性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1例乳腺肿块患者(91个病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恶性病灶25个,恶性率为27.47%(25/91);确诊良性病灶66个,良性率为72.53%(66/91)。以手术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为标准,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共检出乳腺恶性病灶21个,符合率为84.00%(21/25);共检出乳腺良性病灶63个,符合率为95.45%(63/66);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查乳腺肿块良、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95.45%,准确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87.50%,阴性预测值为94.03%,且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805)。结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准确评估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情况,为早期诊断、治疗乳腺恶性病变提供参考。
李培玉陈秀平魏伟孙辉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良恶性
高频超声在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肩关节镜检查结果分为部分撕裂组和全层撕裂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特征(腱鞘积液、肩袖钙化、肌腱变性、肌腱增厚),肌筋膜厚度、冈下肌腱厚度、冈上肌腱厚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36例,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39例。全层撕裂组腱鞘积液、肩袖钙化、肌腱变性、肌腱增厚占比高于部分撕裂组(P<0.001)。全层撕裂组肌筋膜、冈下肌腱和冈上肌腱均比部分撕裂组更厚(P<0.001)。结论:不同撕裂程度肩袖损伤患者的超声检查特征及肌筋膜、冈下肌腱和冈上肌腱厚度存在差异,超声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肩袖损伤的辅助检查方法。
孙辉
关键词:高频超声肌腱
肌骨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联合诊断在肘管综合征术前指导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肌骨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联合诊断在肘管综合征术前指导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肘管综合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肌骨超声、肌骨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分析肌骨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联合诊断在肘管综合征术前指导中的意义(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确诊阳性患者68例,阴性患者32例;肌骨超声诊断敏感度82.35%、特异度81.25%、准确度82.00%;肌骨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联合诊断敏感度98.53%、特异度68.75%、准确度89.00%。联合诊断敏感度高于肌骨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患者侧尺神经横截面积水平高于阴性患者,肘上、肘下感觉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水平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肌骨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联合诊断在肘管综合征术前指导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综合应用价值较高。
孙辉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检查肘管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