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麻醉
  • 4篇术后
  • 3篇镇痛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手术
  • 2篇术后镇痛
  • 2篇全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术
  • 1篇毒性
  • 1篇心脏毒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认知障...
  • 1篇血尿
  • 1篇液罐
  • 1篇医生
  • 1篇仪器

机构

  • 13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13篇吴育林
  • 8篇付学强
  • 6篇邱颐
  • 5篇王莹
  • 5篇王彩霞
  • 3篇丁玉美
  • 3篇托娅
  • 1篇白艳艳
  • 1篇燕兴梅
  • 1篇托娅
  • 1篇王晓冬
  • 1篇付裕
  • 1篇安敏

传媒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3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乳预处理对左旋布比卡因致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
2020年
脂肪乳预处理针对左旋布比卡因造成大鼠心脏毒性的作用分析。对象方式:成年大鼠60只,雄性,体重220-300g,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n=12),左布比卡因对照组(B组,n=24),B组分为取材组(B1:n=12)和致死组(B2, n=12)。脂肪乳预处理组(C组,n=24),C组分为取材组(C1:n=12)和致死组(C2, n=12)。A组持续输注0.9%氯化钠溶液3ml/(kg(min),7min后开胸取大鼠心脏,B1组以3ml/(kg(min)持续输注0.9%氯化钠溶液5分钟,之后以1mg/(kg(min)输注0.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2分钟,B2组以3ml/(kg(min)持续输注0.9%氯化钠溶液5分钟,之后持续输注0.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直至大鼠心跳停搏。C1组以3ml/(kg(min)持续输注脂肪乳5分钟,然后以1mg/(kg(min)输注0.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2分钟,取大鼠心肌测定ATP酶含量,C2组以3ml/(kg(min)持续输注脂肪乳5分钟,然后持续输注0.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直至大鼠心跳突然骤停。继续监督大鼠心率情况,及平均动脉压。将大鼠心律失常与心跳骤停时段登记记载,及左布比卡因的用量。结果:C组比B组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明显延迟,区别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肌ATP酶含量对比:A组大于C1组大于B组,随意两组分别对比有显著区别化全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脂肪乳可以降低左布比卡因导致的大鼠心脏毒性,其机制会跟脂肪乳提升心肌ATP酶含量有一定关联。
付学强邱颐李敬宇吴育林托娅
关键词:脂肪乳左布比卡因心脏毒性
纳布啡、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对疼痛介质释放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 观察纳布啡、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对疼痛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纳布啡组,每组49例。舒芬太尼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2.0μg/kg+氟比洛芬酯2.0 mg/kg进行PCIA干预,纳布啡组术后给予纳布啡2.0 mg/kg+氟比洛芬酯2.0 mg/kg进行PCIA干预。记录两组≤24 h和24~48 h患者PCIA按压有效次数,统计两组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率,记录两组止吐药追加剂量,评估两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检测两组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应激反应、疼痛介质水平。结果 纳布啡组≤24 h和24~48 h的PCIA按压有效次数均少于舒芬太尼组(P <0.05);补救镇痛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 <0.05)。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术后4、8、12、24和48 h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切口周围机械性痛阈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术前及术后24、48 h应激反应、疼痛介质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皮质醇(Cor)、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Cor、Glu、NE、SP、NPY、PG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杨泽群丁玉美柴国东白艳艳吴育林
关键词:子宫切除自控静脉镇痛氟比洛芬酯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1年
分析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采用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为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患者为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结果:观察组的维库溴铵用量少于对照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T0时血糖、肾上腺素相比P>0.05,T1、T2时观察组血糖、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应用超声引导的颈丛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其术中应激反应。
吴育林丁雷
关键词:应激反应颈丛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
基于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七氟烷影响抑制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基于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七氟烷影响抑制剂及应用;针对由使用七氟烷而导致的PND,所述抑制剂为cAMP、PKA、BDNF、CREB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针对由使用七氟烷而导致的PND,所述抑...
邱颐王晓冬王莹吴育林付学强王彩霞丁玉美安敏
文献传递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列腺源性血尿临床效果
2022年
分析在前列腺源性血尿治疗中实施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择50例前列腺源性血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分析手术成功率、成功止血率、术后并发症、红细胞积压、血红蛋白变化的情况。结果 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腰痛、恶心等栓塞后综合征,经过针对性治疗得以缓解。止血有效率为48例(96.00%),手术成功率为98.00%,随访后均没有出现再次出血情况,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经过治疗后有所上升,疗效显著。结论 将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应用在前列腺源性血尿的治疗中,整体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的血尿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吴育林
关键词:栓塞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手术,B组入室后麻醉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A组不予任何处理。记录术后6、12、24 h患者静息与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及24 h内镇痛药补充给予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A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及24 h内镇痛药补充给予人次明显大于B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B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王彩霞马鹏垒吴育林邱颐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膝关节镜镇痛
全麻术中深度镇静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脊柱手术在全身麻醉下使用右美托咪定深度镇静后对于术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在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80岁,ASAⅡ~Ⅲ,纳入患者伴随有血管性痴呆高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患者随机分DV组和NV组两组各44例。DV组为观察组,NV组为对照组,两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推咪达唑仑2 m,依托咪脂0.3 mg/kg待BIS≤55时,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3 mcg/kg,待满足插管条件后予以气管插管。DV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6 mcg/kg恒速15 min后调至0.8 mcg/kg至内固定完毕,NV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3 mcg/kg恒速15 min后调至0.5 mcg/kg至内固定完毕。术中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在40以上及P ETCO_(2)(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 mmHg,按需追加顺式阿曲库铵。术毕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5 mg/kg。达到拔管指征后所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送PACU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MMSE、MoCA及ADL术前(T0),术后6 h(T1),术后24 h(T2),术后7日(T3)术后30日(T4)以及90日(T5)评分。结果T0、T1、T2、T3两组的MM SE、MoCA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 DV组的MMSE、MoC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NV组(P<0.05)。观察期间,DV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7%,显著低于NV组的18.87%(P<0.05)。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在实施全身麻醉时,加深镇静深度对于术后短期内(6、24 h和7日)老年患者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于患者术后30日和90日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有显著改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精神、认知及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托娅付裕付学强吴育林王莹吕亚男
关键词:全麻脊柱手术
腰方肌与髂筋膜阻滞在患儿髋脱位术后镇痛的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和髂筋膜阻滞在患儿发育性髋脱位(DDH)手术的镇痛效果及致痛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全麻下行DDH手术患儿40例,年龄2~1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n=20)和髂筋膜阻滞组(F组,n=20)。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记录术后即刻(T0)、3h(T1)、6h(T2)、12h(T3)、24h(T4)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分别于T1、T2时间点采集患儿血液5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记录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血肿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T0~T4时Q组患儿FLACC评分明显降低(P<0.05)(表2);T1、T2时Q组患儿血清中前列腺素E2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呼吸抑制、穿刺部位血肿等不良反应。Q组3例(15%),F组2例(10%)发生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FICB相比,超声引导下QLB用于患儿DDH手术,能有效降低致痛因子表达水平,术后镇痛效果更完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垚付学强王莹邱颐燕兴梅吴育林
关键词:发育性髋脱位
麻醉医生微型操作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麻醉医生微型操作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带刹车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套,一个所述滑动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架,另一个所...
托娅付学强吴育林李敬宇吕亚男徐梦颖
文献传递
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本科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2021年
探究分析本科临床麻醉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这一期间我院接收74名麻醉专业本科学生,将这74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学生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观察组学生利用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分析两组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和临床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结论: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在本科临床麻醉教学实践中,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好值得推广。
付学强吴育林张垚托娅
关键词:教学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