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静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CIN在三阴型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乳腺癌因其高发病率而备受广泛关注。目前乳腺癌根据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
- 简文静
- 关键词:乳腺癌发病机制细胞增殖
- 一种用于乳腺癌发病风险预测的多因素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癌发病风险预测的多因素模型及其建立方法,该多因素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对基因检测的筛查,筛查包括步骤:(1)外周血样本的收集及处理;(2)构建样本的文库DNA,并采用Hiseq测序平台进行上机测序;(...
- 王先明简文静肖瑜刘维湘
- 文献传递
- 小柴胡汤对肝癌肺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评价小柴胡汤对肝癌肺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肝癌肺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5-FU/CF(FOLFIRINOX)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柴胡汤,14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血AFP含量以及血液学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5%(P<0.05);治疗组的血AFP下降发生41例,发生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3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3~4级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9.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13%(P<0.05)。结论: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对肝癌肺转移进行治疗可增强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王济国简文静李阳罗昌国
- 关键词:小柴胡汤肝癌肺转移临床疗效
- 敲低BRIX1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BRIX1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MDA-MB-231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细胞株分为实验组(shBRIX1组)及对照组(shCtrl组)。shBRIX1组采用构建敲低BRIX1基因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以敲低BRIX1表达;shCtrl组采用慢病毒空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的转染效率;采用Celigo细胞成像技术、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连续5 d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选(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技术和Caspase3/7活性检测比较两组细胞的凋亡能力。结果与shCtrl组细胞相比,敲低BRIX1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72 h后,RT-qPCR检测shBRIX1组中细胞的BRIX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shBRIX1组细胞中的BRIX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敲低BRIX1后,Celigo、MTT及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从第二天开始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较shCtrl组明显下降(P<0.01);FACS实验及Caspase3/7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敲低BRIX1组的MDA-MB-231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5)。结论下调BRIX1能抑制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为寻找TNBC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 简文静冯清枝盛海艳刘国文
- 关键词:乳腺肿瘤增殖凋亡
- 羟考酮缓释片与华蟾素注射液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羟考酮缓释片与华蟾素注射液对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8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华蟾素组,每组144例。羟考酮组口服羟考酮缓释片,华蟾素组静脉滴注华蟾素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组的疼痛缓解率为82.64%,显著高于华蟾素组的6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控制良好,KP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羟考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9%,显著低于华蟾素组的68.75%(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济国简文静李阳
-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中重度癌痛疗效
-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
- 2024年
- 目的:从近十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医药研究文献中,探究其研究轨迹与发展动向。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对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的中医药领域TNBC治疗文献进行检索,利用CiteSpace 6.2软件从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近十年中医药领域治疗TNBC文献发文量呈增长态势。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线及聚类分析中发现,TNBC中医药研究主要聚焦在细胞凋亡、化疗、增殖、转移、免疫及生存质量方面,而分子对接是新出现的研究热点,突现分析提示细胞自噬是近五年出现的热点。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刘胜。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结论:关于TNBC的中医药研究处于上升阶段。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应用提升TNBC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辅助化疗和细胞增殖凋亡机制。而分子对接和细胞自噬是新出现的研究前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挖掘。
- 简文静岳双冰卓超林张广路宋亚中金宇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中医药CITESPACE知识图谱
- MUTYH c.892-2A>G剪切位点突变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背景与目的:MUTYH基因变异与结直肠癌患癌风险升高有关,但其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尚不明确,该研究探讨MUTYH c.892-2A>G剪切位点突变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检测95个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亲属MUTYH基因突变情况,并与BRCA1、BRCA2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5个家系224名受试者中有4个家系共7名受试者检出MUTYHc.892-2A>G突变,突变率为3.1%,其中只有1例先证者检出MUTYH c.892-2A>G突变。95个家系中也只有1例先证者检出携带BRCA1突变;5个家系中共9名受试者检出携带BRCA2突变,突变率为4.0%。MUTYH c.892-2A>G突变人数分别与BRCA2、BRCA1突变人数相比较,不存在基因共突变现象。结论:MUTYH c.892-2A>G突变虽然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正常人群中突变率较高,但很可能是低外显的乳腺癌发生相关的致病位点。
- 简文静邵康肖瑜曹博洋谢欣彤盛海艳宋淑芬刘仁斌王先明
- 关键词:MUTYH家族性乳腺癌BRCA1BRCA2
- 十六味流气饮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十六味流气饮用于辅助化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十六味流气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恶心呕吐及脱发等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六味流气饮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同时能减少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济国简文静李阳罗昌国
- 关键词:乳腺癌晚期
- 3971例肺癌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3年397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患者的总体发病趋势、病理类型、性别、发病年份、发病年龄、职业、户籍地。结果2019-2023年,肺癌患者例数呈增长趋势。所有病理类型中,肺腺癌构成比最高(89.73%)。2019-2023年各年度,肺腺癌构成比均明显高于肺鳞状细胞癌、肺腺鳞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其他类型肺癌(罕见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肺癌患者例数是男性的1.36倍,男性、女性肺癌患者例数均随年份的增长呈增加趋势,但女性增速较快;男性以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为主,女性以肺腺癌为主。肺癌高发年龄为51~70岁,占54.07%,其中女性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51~60岁,而男性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61~70岁;肺腺癌、其他类型肺癌(罕见类型)高发于51~60岁,肺鳞状细胞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高发于61~70岁,肺腺鳞癌高发于41~50岁。不同职业的肺癌患者例数均呈现随年份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排前3位的职业依次是职员(12.06%)、农民(8.96%)、工人(6.70%)。不同户籍地肺癌患者例数均呈现随年份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广东省外增速最快,其他城市(深圳市外)增速居中,深圳市增速相对较缓(其中2022年有下降趋势);深圳市各个病理类型肺癌患者例数均少于广东省其他城市、广东省外。结论肺癌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腺癌占比最高,女性肺癌例数逐年增多(已超越男性)。肺癌发病高危人群为中老年人,但有一定年轻化倾向。
- 宋亚中王垲涵简文静金宇张莉张广路林洪岳双冰范中农蔡俊媛陈启庭卓超林
- 关键词:肺癌流行病学病理类型性别发病年龄
- 12基因模型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复发风险预测的回顾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评估12基因模型对中国人群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复发预测效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79例DCIS患者的术后石蜡组织标本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检测,根据12基因模型计算DCIS评分并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CIS复发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不同层次DCIS评分对DCIS复发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CIS病理核分级是其复发的高危因素,高核分级者的复发风险是其他分级者的4.581倍,而其他病理因素(肿块大小,ER、PR及HER2阳性,Ki67阳性表达)以及是否术后行内分泌治疗与DCIS复发并不相关(P>0.05)。对79例患者根据12基因模型计算出的DCIS评分进行分组,低危风险组30例、中危风险组20例、高危风险组29例,随访发现其肿瘤复发/转移者分别为1例(3.3%),2例(10%)和4例(13.8%)。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危风险组在较早出现DCIS复发,而中、低风险组出现复发时间相对较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12基因模型能初步区分中国人群DCIS患者的复发风险等级;利用其进行DCIS预后预测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参数能更好地指导治疗决策。
- 简文静唐静王先明
- 关键词:乳腺肿瘤导管原位癌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