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辉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基于介孔分子筛MCM-41“有机-无机”互穿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体系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介孔分子筛MCM-41内、外表面进行改性,并利用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小角X衍射等进行表征,其结果显示KH550分子被引入MCM-41纳米孔道中,且—NH_2基团成功嫁接到MCM-41纳米颗粒表面.凝胶液相色谱实验结果证实本文中采用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低分子量环氧.随后,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不同MCM-41含量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最后,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复合材料自由体积孔洞;利用透射电镜,动态热机械分析和交流击穿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进行研究.复合材料超薄切片TEM观察结果显示,在低MCM-41添加含量时,MCM-41颗粒可在复合材料中良好分散.同时,环氧分子在外施作用力和硅烷偶联剂功能作用下引入纳米孔道,形成"有机-无机"互穿结构复合材料体系,增强MCM-41和环氧树脂间相互作用力,在低MCM-41添加含量下提高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15.1%↑)和击穿电压(22.6%↑).
- 罗潘徐曼王绍辉徐阳曹兴忠张鹏
- 关键词:MCM-41环氧树脂自由体积
- 不同偶联剂对介孔分子筛MCM-41的表面修饰及对MCM-41/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使用2种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792)对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表面改性,采取氮气吸附-脱附、FTIR和TGA等进行表征,并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MCM-4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种类和MCM-41用量等对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可与MCM-41表面的硅羟基反应,在分子筛内外表面接枝上功能化基团。经表面修饰的MCM-41比表面积下降为原来的1/5,KH550在MCM-41表面接枝率仅为KH792的一半。KH550与MCM-41外表面反应得更充分,KH792对MCM-41孔道内壁的修饰效果更强。固化动力学结果表明:KH792的功能化基团有伯胺和仲胺,与环氧树脂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但不利于环氧大分子进入孔道,仅以球形粒子的形式添加在环氧树脂中;KH550表面修饰的MCM-41可使环氧大分子进入孔道内形成互穿结构。KH550表面修饰体系更多体现出MCM-41多孔的特征,形成了有机-无机互穿结构的复合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KH792表面修饰体系则呈常规球形纳米粒子的特征,其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纯环氧树脂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 王绍辉徐曼罗潘慕坵林谢大荣李仰平
- 关键词:介孔分子筛环氧树脂热分析
- 介孔分子筛MCM-41对环氧树脂固化性能影响
- 本文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表面修饰后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得到环氧树脂/MCM-41复合材料。采用热分析、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表面修饰前后的MCM-41进...
- 王绍辉徐曼罗潘谢大荣
- 文献传递
- MCM-41表面改性及MCM-4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陷阱特性被引量:1
- 2018年
- 在复合材料MCM-41/环氧树脂的制备中,采用硅烷偶联剂对MCM-41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同时采用热失重、傅里叶红外光谱、小角X衍射、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表面修饰前后的MCM-41颗粒表面结构进行表征。随后利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表面改性后不同MCM-41含量的MCM-4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中,首先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法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MCM-41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次,采用热刺激去极化电流对复合材料中内部的陷阱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MCM-41的添加,复合材料内部陷阱深度变浅,陷阱电荷总量降低。实验结果说明在偶联剂的作用下MCM-41能够与环氧树脂基体形成有效的化学键连接,提高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特性,减少复合材料内部的物理或者化学缺陷。
- 罗潘徐曼徐曼王绍辉张艺涵徐阳谢大荣
- 关键词:MCM-41表面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
- 介孔分子筛MCM-41对环氧树脂固化性能影响
- 本文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表面修饰后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得到环氧树脂/MCM-41复合材料。采用热分析、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表面修饰前后的MCM-41进...
- 王绍辉徐曼罗潘谢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