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敏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桉树
  • 2篇污染
  • 1篇形态分析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分布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制革
  • 1篇制革污泥
  • 1篇土壤中重金属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尾矿
  • 1篇污泥
  • 1篇污染风险
  • 1篇污染风险评价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分布

机构

  • 5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科技开发...

作者

  • 5篇王维生
  • 5篇黄雪芬
  • 5篇蒙敏
  • 3篇龙海洋
  • 2篇李磊

传媒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砷胁迫对桉树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砷胁迫对桉树根和叶的生物量,对砷、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讨论了桉树抗氧化酶系统在砷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桉树叶的砷含量随砷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的砷含量高于叶。在低浓度砷(5 mg/L和10 mg/L)胁迫时,生物量及根和叶中MDA含量较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根中SOD、CAT和POD的活性增加,过氧化物的积累减缓。在高浓度砷(20 mg/L和30 mg/L)胁迫时,生物量和叶绿素的含量减少,SOD、CAT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性增加,桉树遭受较强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砷胁迫时,抗氧化酶系统对砷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在高浓度砷胁迫时,大量过氧化物积累,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大大降低。
蒙敏黄雪芬李磊罗宇晨王维生
关键词:桉树丙二醛抗氧化酶
制革污泥中Cr形态分布及Cr(Ⅵ)还原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以广西宾阳县某制革厂的制革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及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污泥样品中Cr的形态分布,并选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研究并优化了模拟制革污泥中Cr(Ⅵ)的还原条件。结果表明:样品中的Cr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87%~88%)或可氧化态(97%)存在,其他形态的比例均较低。结合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经济等因素确定Cr(Ⅵ)的最佳还原条件是抗坏血酸投加量为理论用量的1.5倍,p H为2.0,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35℃。此条件下Cr(Ⅵ)的还原率可达82.2%。
黄雪芬蒙敏谢刚罗宇晨李磊王维生
关键词:制革污泥连续提取法抗坏血酸
应用复合改性粉煤灰吸附尾矿浸出液中的Zn被引量:3
2016年
以粉煤灰为基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NH4Cl为改性剂,通过湿法制备了复合改性粉煤灰,研究了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Zn的吸附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改性粉煤灰去除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Zn的条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较好的拟合了改性粉煤灰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改性粉煤灰的饱和吸附量为17.39 mg·g-1,在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改性粉煤灰对Zn的去除率分别为96.8%和91.9%,与原粉煤灰相比均有显著增加。对于实际尾矿浸出液,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的改性粉煤灰的最佳使用条件是:投加量2.5 g·(50 g)-1尾矿,反应温度25℃,p H≥4.0。模拟酸雨实验的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适合在酸雨频发的地区使用。
应成璋黄雪芬蒙敏龙海洋韦月越王维生
关键词:粉煤灰复合改性尾矿
矿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污染风险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解某矿区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污染程度,以广西河池市某矿区周边6处矿山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法消解和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d、Zn、Pb和Cu)的总量及形态分布,并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重金属呈现一定的富集效应,总量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从总量超标倍数看,其污染程度为Cd〉Zn〉Pb≈Cu。BCR结果显示,离矿山较近的5个采样点的可提取态重金属均占总量的50%以上,有较强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最远的采样点的重金属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中(〉60%),可提取态低于40%。RSP结果显示,离矿山较近的两个采样点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最高(RSP在1.62-3.20),矿山周边3个采样点有轻度或中度的的污染风险(RSP在1.11-2.16),离矿山最远的采样点几乎没有污染风险(RSP在0.42-0.67)。说明该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活性较大,离矿区越近,污染风险越高。
龙海洋王维生韦月越应成璋黄雪芬蒙敏
关键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
桉树对矿区污染土壤中Cu和Cd的耐受机制被引量:17
2016年
为明确桉树对土壤中Cu和Cd的耐受机制,采用某矿区实际污染土壤进行盆栽实验,研究了桉树对Cu和Cd的吸收和累积,分析了桉树根、茎和叶中Cu和Cd的亚细胞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土壤污染程度的增加,重金属的转运系数降低,Cu和Cd滞留在桉树根部。重度污染土壤中,桉树根部的Cu和Cd分别占植株总量的43%和90%。随污染程度的增加,桉树根部Cu和Cd的含量先增加后稳定,重度污染土壤中,桉树根部Cu和Cd的累积系数降低,对Cu和Cd的吸收受到限制。桉树吸收的Cu和Cd主要分布在根、茎和叶的细胞壁组分(>45%),随土壤污染程度的增加该比例大致保持稳定。重度污染土壤中,Cu和Cd在桉树根部可溶组分中的比例增加。综上所述,根部的滞留作用、根部的吸收限制、细胞壁固持作用及可溶组分的区隔化作用,是桉树耐受污染土壤中Cu和Cd的主要机制。
韦月越蒙敏黄雪芬龙海洋应成璋王维生
关键词:亚细胞分布桉树耐受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