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晓飞 作品数:47 被引量:101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郑州市骨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郑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电子电信 更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11例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11例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病例,探讨髋关节置换作为二次手术治疗方案的方法和术后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5年1月间11例应用髋关节置换作为挽救性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骆晓飞 宋树春 王少华 魏瑄 陈煜东 蔡松涛 侯颖周 王金良 孙京涛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 后外侧关节面塌陷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和效果探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关节面塌陷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8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19例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前外侧入路外侧平台截骨联合边缘钢板(rim plate)技术治疗。末次随访通过患膝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估患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为(10.9±0.7)cm;手术时间(78.0±17.7)min;术中出血量(258.7±38.9)mL;随访时间(13.6±1.3)月;骨折愈合时间(4.8±0.6)月;末次随访时优良率94.74%;均无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外侧入路外侧平台截骨联合rim plate技术治疗可有效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度,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楚利涛 张宇飞 王爱国 李兴华 魏瑄 骆晓飞关键词:胫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骨髓干细胞及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目的 观察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骨髓干细胞及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3例ONFH病人资料,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骨髓干细胞及自体骨移植(治疗组... 王少华 乔登朝 李志强 宋树春 白玉 陈煜东 骆晓飞关键词:骨髓干细胞 活络骨康丸 髓芯减压 自体骨移植 股骨头坏死 桃红四物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06--2014.11期间我科收治的80例行TK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观察... 陈煜东 宋树春 王少华 魏瑄 蔡松涛 侯颖周 王金良 骆晓飞 孙京涛关键词:桃红四物汤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 先行股骨截骨与先行胫骨截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先行股骨截骨与先行胫骨截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8例(88膝),均行TKA治疗。依据不同截骨顺序分组,对照组(44例)先给予胫骨截骨,观察组(44例)先给予股骨截骨,统计分析两组术中情况、HSS评分情况、术后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行股骨截骨与先行胫骨截骨应用于TKA中均有明显疗效,先行股骨截骨能使术中胫骨充分暴露,更利于术中操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 王金良 孙京涛 骆晓飞 魏瑄 王少华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34例,术中均采用金属垫块修复髋臼骨缺损。男21例,女13例。年龄53~84岁,中位数68.5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髋臼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ⅢA型28例、ⅢB型6例。初次THA距本次翻修手术时间6~16年,中位数8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术前与术后1年髋臼中心的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1.88±9.14)min,术中出血量(571.88±60.91)mL。单纯髋臼翻修12例,全髋关节翻修22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中位数2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6.55±10.28)分、术后3个月(65.71±11.25)分、术后6个月(76.04±9.35)分、术后1年(84.19±6.81)分。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4.11±1.04)分、术后3个月(1.05±0.21)分、术后6个月(0.94±0.17)分、术后1年(1.02±0.24)分。髋臼中心垂直距离,患侧术前(33.68±4.19)mm、术后1年(23.31±2.17)mm,健侧(15.31±2.24)mm,患侧术后1年较健侧上移(8.27±2.65)mm;髋臼中心水平距离,患侧术前(26.47±3.92)mm、术后1年(33.01±3.15)mm,健侧(33.46±1.97)mm。末次随访时,金属垫块与骨面紧密接触,骨长入良好;均未发生金属垫块移位、螺钉断裂、骨溶解、感染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能够恢复髋关节解剖结构,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骆晓飞 王金良 王少华 蔡松涛 孙京涛 魏瑄关键词:再手术 髋臼 骨缺损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体部损伤的一期修复 目的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一种罕见但相对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常常会导致术后关节不稳,影响术后疗效,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更换高限制假体,自体肌腱修复,一期缝合和保守... 骆晓飞 魏瑄 王金良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 内侧副韧带损伤 一期修复 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危重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465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初次TKA患者术后常见危重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共465例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纳入统计。根据是否因危重症转入I... 骆晓飞 宋树春 王少华 魏瑄 陈煜东 蔡松涛 侯颖周 王金良 孙京涛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 危重症 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T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并关节外翻畸形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介绍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的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3年3月~2018年6月采用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一期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31例。术前对全下肢行薄层(0.5 mm)CT扫描,重建下肢全长3D影像,设计出截骨平面和截骨厚度,预测假体型号,3-D打印出尼龙材料个体化截骨导板备用。术中在个体化截骨导板引导下进行截骨,安装假体。[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63个月,平均(37.35±2.61)个月。ROM由术前(83.26±4.1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7.22±7.81)°。HSS评分从(54.88±6.16)分提高到(85.39±8.93)分。VAS评分由术前(6.86±0.53)分下降至(2.15±0.34)分。影像方面,31例患者冠状位下肢机械轴偏移角度由术前(16.17±5.73)°纠正至(2.93±0.58)°。未见假体松动等不良征象。[结论]在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通过关节内代偿截骨结合软组织平衡技术一期完成全膝关节置换,能够很好恢复下肢机械轴线,获得满意的疗效。 骆晓飞 宋树春 魏瑄 王少华 王金良 李哲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较对照组(29.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卧床时间,安全可靠。 骆晓飞 魏瑄 陈煜东 王金良关键词: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