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祥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前方后尖浮舱五边形后弯管水槽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为提高后弯管(BBDB)波浪能的转换效率,对基于新理念和经验研制的前方后三角浮力舱五边形后弯管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一级能量转换实验研究。共考虑约束方式、喷嘴比、链长、吃水深度、模型浮态等因素,设置23种实验工况进行对比。实验中测量入射波高、波周期、气室液位和气室内外气压差。实验结果得到,该模型俘获宽度比最高值为121.34%,远优于同样实验条件下前方后圆后弯管模型79.1%的历史文献最高值;并且具有较宽的响应周期,为后弯管在随机波条件下实现高效转换创造条件;在BBDB模型正向波作用自由漂荡运动中,测得最大俘获宽度比为94.73%。模型实验结果与高效空气透平机组的结合,为波浪能的高效、低成本利用提供可能。
- 李猛吴必军吴必军陈天祥
- 关键词:波浪能
- 中心管底部形状对浮标波能转换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为改善中心管振荡水柱式波力发电浮标的能量转换性能,对中心管底部设计了4种模型并在造波水槽中进行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直管型中心管俘获宽度比最小,实验测得最高为4.12%,底部有一定锥度的模型会提高俘获宽度比,目前实验最高为19.25%,并出现较高的双峰值,提高了通频带,峰值周期也随锥度的不同出现了移动。试验得到的较佳模型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实验,为设计适应不同海况的发电浮标提供基础数据。
- 李猛陈天祥伍儒康吴必军
- 一种可自航的波力发电平台和其移动及停泊方法
- 一种可自航的波力发电装置和其移动及停泊方法,包括后弯管和设置在后弯管上的浮力舱,后弯管的后端位于海水面以下,后弯管的前端位于海水面以上并连接有空气透平,在空气透平上连接波力发电机,在浮力舱上覆盖有甲板,甲板一直延伸到后弯...
- 吴必军陈天祥
- 文献传递
- 改进型中心管模型能量转换性能试验及样机设计被引量:14
- 2017年
- 为了提高中心管振荡水柱波浪能利用技术能量转换效率,基于新的认识和目前常用的2.4米导航灯标,对中心管尾部设计了三种模型并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能量转换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管型中心管俘获宽度比最高达到了70.25%,但通频带宽度窄;加长喇叭口型中心管略好于喇叭口型中心管;在喷咀比为0.02条件下,加长喇叭口型中心管浮体有较高双峰俘获宽度比,波峰为40.0%,波谷为31.6%,通频带宽,为随机波下高效转换创造了条件。最高俘获宽度比和双峰通频带特性实验数据结果都优于历史文献值。根据试验数据对一些适合小型海洋仪器供电的样机进行了设计,设计的样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吴必军李猛陈天祥伍儒康
- 关键词:波浪能海洋仪器波力发电
- 一种高效节能自航式波力发电装置
- 一种高效节能自航式波力发电装置,包括船体、波浪能量收集和转换机构、推进机构;所述的船体包括船舱102、驾驶舱103、设备室104、甲板105、锚桩101、锚链107和锚106;所述的波浪能量收集和转换机构包括水平管211...
- 吴必军陈天祥张运秋蒋传有龙正翔
- 文献传递
- 后弯管波浪能利用技术及样机设计被引量:2
- 2016年
- 分析总结了目前世界上发展的后弯管波浪能利用技术。历史资料表明,水槽规则波模型实验俘获宽度比最大值达到了79.1%,水池规则波实验最高值达到172.8%,而且都呈现较宽的通频带。水池随机波实验俘获宽度比平均值最高为52%。后弯管技术表现出优良的波浪能量转换特性。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经过对模型的改进和水槽规则波实验,研究发现模型从波浪能到气动功率的俘获宽度比最高值达到了99%,远超过历史文献最好值79.1%。样机设计表明,基于后弯管技术发展的波浪能利用装置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 吴必军李猛伍儒康陈天祥
- 关键词:波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