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雷莹

雷莹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用药
  • 2篇基因
  • 2篇高血压
  • 1篇丹参
  • 1篇丹参多酚酸
  • 1篇丹参多酚酸盐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检测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机构

  • 6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雷莹
  • 3篇许红
  • 3篇陈杭
  • 3篇潘轶斌
  • 2篇陈毅
  • 1篇何三民
  • 1篇吕世文
  • 1篇潘利飞
  • 1篇仝淑花
  • 1篇包丽芳
  • 1篇陆雷
  • 1篇张向阳
  • 1篇于晓玲
  • 1篇朱亚兰
  • 1篇何钦
  • 1篇宋唤春
  • 1篇郭佳奕
  • 1篇袁青
  • 1篇华崇俊

传媒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TEN基因的沉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和体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PTEN基因沉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并观察其在心肌梗死区域的存活和增殖情况。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更优良的种子细胞。方法:通过脂质体法将PTEN基因特异的siRNA转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基因RNAi前后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制备细胞缺血缺氧模型,流式细胞仪(Annexin V和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情况。体内实验通过制备动物心肌梗死模型,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存活和增殖情况。结果:RNAI组的PTE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TEN基因被明显抑制。体外实验:MTT法显示RNAI组的细胞生长活力明显增强。RNAI组的细胞周期向右偏移。RNAI组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明显增强。体内实验:荧光显微镜显示RNAI组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域的数量明显增多。结论:PTEN基因的沉默能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向右偏移,同时能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体内实验也证实,PTEN基因的沉默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心肌梗死区域存活和增殖,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
雷莹陈杭许红陈毅
关键词:心肌梗死PTEN基因RNA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NP、HRV及LEVF水平变化在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心功能(LEVF)及心率变异(HRV)水平变化对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107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47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6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记录分析两组住院期间的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比较两组的BNP、HRV及LEVF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住院期间与出院后半年的死亡率,对其关联性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两组住院期间的LEVF水平无明显差异[(34.47±7.09)%vs(38.61±8.16)%,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325.63±87.39)pmol/Lvs(757.52±98.38)pmol/L,P〈0.051,室性心律失常组SDNN、LF及LF/HF等HRV三项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出院后半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4.89%vs5.00%,P〈0.05],经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BNP与HRV对两组的死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风险增大,BNP对伴或不伴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均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HRV与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半年的死亡率明显相关。
雷莹潘利飞许红潘轶斌陈毅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B型利钠肽心率变异心功能
前瞻性、开放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安全性研究
吕世文朱亚兰洪春霞宋唤春郭佳奕仝淑花雷莹何钦何三民徐晓孪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方法及其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特点设计研究方案,观察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发现使用存在的问题,予药事质控干预。 结果:以注射用...
关键词: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指数(PPI)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探讨脉压指数对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TC、TG、HDL-C、LDL-C、Scr、BUN;测定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测量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比(FMD)、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比(NMD);按PPI分组,分析各组间各个指标的差异。结果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显示:随着PPI的增加,ET-1、ET-1/NO、vWF依次增加,NO、FMD依次减少,NMD无统计学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脉压(PP)和PPI均与ET-1、ET-1/NO和vWF正相关,PP和PPI均与NO和FMD负相关。结论 PPI、PP均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PPI比PP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更大,对高血压病治疗和预测靶器官损伤更具有指导意义。
雷莹于晓玲陈杭许红
关键词:脉压指数内皮功能高血压病
糖尿病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伴隐蔽性高血压(MHT)患者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诊室正常血压(〈140/90mm Hg)的糖尿病患者436例。对所有受试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合诊室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和MHT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ADMA和L-精氨酸的水平。结果在本研究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436例中,104例符合MHT的诊断标准,归为MHT组,余下患者归为正常血压组(n=332),本研究MHT的检出率为23.85%。与正常血压组比较,MHT组ADMA水平升高[(6.82±2.22)比(4.28±1.07)μmol/L,P〈0.05]。MHT组L-精氨酸/ADMA较正常血压组降低(24.73±7.83比39.47±14.52,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ADMA、体质量指数(BMI)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是MHT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64(1.29~2.07)、1.20(1.06~1.36)和0.93(0.88~0.97;均P〈0.05)。结论糖尿病伴MHT患者血清ADMA水平显著升高。ADMA、BMI和HDL-C是糖尿病伴MHT的影响因素。
雷莹潘轶斌
关键词:糖尿病隐蔽性高血压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指导阿托伐他汀精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潘轶斌包丽芳袁青陈杭张向阳华崇俊陆雷雷莹汪晓
研究背景及内容:血脂异常已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健康问题,他汀类药物是最有效的降低血浆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均提示人基因组中相关基因的变异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影响不同个体他汀类治疗后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脂异常用药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