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症
  • 1篇多西紫杉醇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治疗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标志物
  • 1篇增殖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直肠肿瘤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肝内胆...
  • 1篇妊娠期肝内胆...

机构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张强
  • 2篇杨杰
  • 1篇王俊
  • 1篇黄卫东
  • 1篇夏美艳
  • 1篇汤建军
  • 1篇钱群
  • 1篇张敏
  • 1篇李恒平
  • 1篇黄亚雄
  • 1篇匡乔婷
  • 1篇陈政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活体内转染方法的优化选择
2016年
目的确定一种更加稳定、有效的活体内转染干细胞的方法。方法从人的脐带提取干细胞,体外培养,并分别用PKH 26和慢病毒-GFP两种方法标记干细胞。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PKH 26转染组和慢病毒-GFP转染组,将用PKH 26和慢病毒-GFP标记的第3代干细胞液分别注入大鼠门静脉,继续饲养。然后分别于转染后第3 d、8 d及13 d时各处死大鼠10只,取出肝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转染细胞百分比和凋亡细胞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 PKH 26和慢病毒-GFP两种方法标记的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PKH 26红色染料可以均匀分布在干细胞的细胞膜内,标记清晰;慢病毒-GFP标记的干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清晰、稳定。转染后的干细胞在活体内第3 d时,两种方法转染的干细胞在镜下颜色清晰、明显,区分度大,转染效率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PKH 26转染的红色逐渐变淡,颜色模糊,到第13 d时,干细胞的红色逐渐消退;而慢病毒-GFP转染的干细胞,3个时间点的颜色都较清晰,在第8 d时达到高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在第8 d和第13 d时慢病毒-GFP细胞转染方法的效率明显高于PKH 26转染(P<0.05),而两种转染方法的细胞凋亡率在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GFP转染是一种更加稳定、高效的活体内细胞示踪方法,可用于活体内细胞移植的长期观察。
陈政匡乔婷杨杰张强
关键词:干细胞转染
多西紫杉醇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从诱发自噬和凋亡角度探究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GBC-SD细胞,用浓度分别为4、8、16、32、64μg/ml的多西紫杉醇处理GBC-SD细胞6 h。分别用噻唑蓝(MTT)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多西紫杉醇对GBC-SD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多西紫杉醇对GBC-SD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的影响;Western印迹测定多西紫杉醇诱导下Beclin1、LC3、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多西紫杉醇对GBC-SD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一定浓度多西紫杉醇作用肿瘤细胞一定时间后,细胞凋亡率提高,G2期阻滞,且自噬蛋白Beclin1、LC3表达升高,PI3K和p-Akt蛋白水平降低。结论多西紫杉醇有抑制GBC-SD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可诱导细胞自噬性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eclin1、LC3自噬蛋白表达和抑制PI3K-Akt自噬负调控信号有关。
张强李恒平王俊黄卫东汤建军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胃癌细胞自噬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ATX、Melatonin与炎症标志物和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TX)、褪黑素(MT)与炎症标志物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收治的ICP患者120例作为ICP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CP患者分为轻度组(78例)和重度组(42例),根据ICP患者妊娠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79例)和结局不良组(4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产检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ATX、MT及炎症标志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的差异。应用Pearson分析SATX、MT与ICP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TX、MT对IC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P组血清ATX、WBC、NLR显著升高,MT、PLR显著降低(P<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清ATX、WBC、NLR显著升高,MT、PLR显著降低(P<0.05)。ICP组患者血清ATX与WBC、NLR均呈显著正相关,与PLR呈负相关(P<0.05);MT与WBC、NLR均呈显著负相关,与PLR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结局良好组相比,结局不良组患者血清ATX、NLR升高,血清MT、PLR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TX、总胆汁酸水平升高,MT水平下降,重度ICP是IC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TX、MT联合ICP分级预测IC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高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ICP患者血清ATX水平升高,MT水平下降,是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二者与炎症标志物显著相关。ATX、MT联合ICP分级对ICP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夏美艳黄亚雄曹文雅李侠张敏张强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自分泌运动因子褪黑素炎症标志物
直肠癌患者的循证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直肠癌属世界范围的高发疾病,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循证医学证据的应用可为初诊直肠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笔者就直肠癌患者的循证治疗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杨杰张强钱群
关键词:直肠肿瘤循证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