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7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并发胎盘早剥分为胎盘早剥组和无胎盘早剥组各3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血细胞比容、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盘早剥组的血细胞比容优于胎盘早剥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胎盘早剥组,产后DIC、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胎盘早剥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发生率显著低于胎盘早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危害大,临床需加强产前检查,重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积极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 黄燕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的临床结局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4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再次采取剖宫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分娩时间、产后2 h与24 h的出血量,并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分娩时间长于对照组,产后2 h与24 h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产后出血9例(21.43%)、子宫切除2例(4.76%)、新生儿窒息8例(19.05%);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4.76%)、子宫切除0例、新生儿窒息1例(2.38%);研究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6.098,P<0.05);两组子宫切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9,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给母婴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仅可以延长分娩时间,且增加了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几率,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防治双方面着手保证患者的妊娠质量与安全。
- 陈瑶黄娟娟黄燕张铨富
- 关键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前置胎盘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Foleys导尿管宫腔填塞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Foleys导尿管宫腔填塞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Foleys导尿管宫腔填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改变情况,止血、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产前、产后无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6±1.3)min、(22.6±1.3)d,均短于对照组的(22.5±3.2)min、(7.8±1.7)d(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Foleys导尿管宫腔填塞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 黄燕周紫琼江丽萍
-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腔填塞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 维生素D在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结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利用维生素D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对其不良结局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为GDM孕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000例单胎妊娠孕妇,孕24~26周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查,将低血清25(OH)D水平孕妇按随机表法分为A组(按2013年ANZBMS方案给予口服维生素D干预)、B组(给予omega-3丸安慰剂),正常血清25(OH)D水平孕妇为C组,孕24~26周后,对三组孕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比较三组GDM发病率;将B组OGTT结果 (+)孕妇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在饮食控制,运动调理及非胰岛素药物控制的基础上予维生素D,阴性对照组继续口服安慰剂,分娩后对两组孕妇的不良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000例单胎妊娠孕妇中低血清25(OH)D水平254例,正常水平746例,因此A组127例,B组127例,C组746例。孕24~26周,OGTT检查显示B组GDM发病率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0,P<0.01),可以认为维生素D与GDM的发病率很可能有关。B组共44例孕妇OGTT结果 (+),因此实验组22例,阴性对照组22例。实验组有1例不良结局,阴性对照组有7例不良结局,利用χ2检验结果显示50%单元格的期望值<5,因此应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阴性对照组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说明维生素D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维生素D与GDM的发病率以及不良结局很可能有关。
- 陈瑶高洁黄燕张铨富
- 关键词:维生素D妊娠期糖尿病
- 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合应用对先兆流产产妇围生结局与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合应用对先兆流产产妇围生结局与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的先兆流产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生结局以及治疗前后的HO-1水平。结果研究组出现早产与低体质量婴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O-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围生结局,调节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陈瑶黄娟娟黄燕张铨富
- 关键词:黄体酮间苯三酚先兆流产血红素氧合酶-1
- 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176例,根据其产后出血量分为观察组(n=44,出血量>500 ml)和对照组(n=132,出血量≤50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产次、流产次数、孕周、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妊娠期合并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在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产次、孕周、妊娠期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多、有剖宫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等均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流产或宫腔操作次数多、有剖宫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等均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以早期发现、积极处理,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 黄燕李智泉黄志巧
-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