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叶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高邮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6-2019年某三乙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2016-2019年某三乙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和病原学送检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床边调查和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6-2019年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使用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9年各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波动在2.23%~3.57%,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5,P=0.367)。医院感染总现患率位居前三位的科室依次是脑外科(16.92%)、ICU(16.67%)和肿瘤放疗科(6.69%),科室间医院感染现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181,P<0.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手术部位感染有下降趋势(χ趋势2=3.880,P=0.049),其余感染部位未见明显下降或上升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0.79%;真菌构成比有逐年下降趋势(趋势性χ^(2)=4.510,P=0.034)。抗菌药物使用率有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10.981,P=0.001)。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有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34.016,P<0.001)。糖尿病、放化疗药物使用、泌尿道插管、动静脉置管、脑梗死和脑出血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2016-2019年某三乙综合医院各年度感染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逐年规范,但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血培养等无菌体液送检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针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葛学顺陆正民陶晓军吴叶陈云冯晓鸿陈维开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病原菌
- 颅脑外伤后洼田饮水试验3级患者饮食指导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予以颅脑外伤后洼田饮水试验3级患者饮食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7年9月我院60例洼田饮水试验3级患者分为实验组(规范饮食指导,30例)和对照组(管饲饮食护理,30例),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吞咽改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颅脑外伤后洼田饮水试验3级患者规范饮食指导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且不明显增加误吸风险,应用安全有效。
- 吴叶
- 关键词:颅脑外伤饮食指导管饲
- 改良管状胃在Ⅱ、Ⅲ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后抗反流效果的临床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中行食管-改良管状胃吻合消化道重建的抗反流效果。方法Ⅱ、Ⅲ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66例分为两组:A组32例,实施食管-改良管状胃吻合手术;B组34例,行食管-残胃吻合手术。比较两组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第3、6个月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估反流相关症状(以RDQ评分>12分为诊断临界值)。结果 A组消化道重建时间长于B组[(35.16±3.25)min vs.(32.33±3.50)min](P<0.01);A组术后第3和6个月RDQ评分低于B组(9.72±3.54)分vs.(17.60±8.97)分和(8.90±4.58)分vs.(15.20±8.34)分](P<0.01)。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在Ⅱ、Ⅲ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手术采用改良管状胃重建消化道有效降低了术后反流症状,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 谢明皓吴叶方广元李赞
-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管状胃消化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