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黎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孝感市康复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立哌唑替换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我们对因利培酮致体质量增加和(或)月经不调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阿立哌唑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年龄17~41岁,平均(20.2±5.7)岁;平均病程(4.8±2.1)个月;首次治疗使用利培酮。
- 王光海刘芬兰博龚云飞董黎胡明星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
- 孝感地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孝感地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孝感地区年龄≥60岁老人的人口学及社会学特征、患有慢性疾病情况进行调查,并给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UCLA孤独量表(UCLAL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以GDS>11分表示有抑郁症状;分析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100名老人完成调查,其中空巢组2251名(72.61%),非空巢组849名(27.39%);空巢组抑郁症状检出率(24.03%)明显高于非空巢组(19.43%)(χ^(2)=7.414,P<0.01)。性别、年龄、居住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吸烟、饮酒、合并≥2种慢性疾病、SSRS、PSQI、UCLALS、ADL评分分布是空巢老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均<0.01);女性、独居、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合并≥2种慢性疾病、SSRS、PSQI、UCLALS、ADL评分与抑郁症状的发生相关(P均<0.01)。结论:孝感地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女性、独居、低收入及身体健康状态是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 董黎张明胡明星
- 关键词:抑郁症状空巢老人影响因素
- 青少年童年虐待、焦虑抑郁症状、认知功能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青少年的童年虐待史对其神经认知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焦虑、抑郁症状在上述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入组480名年龄12~18岁的健康青少年,所有受试者完成童年期虐待问卷、9项患者健康问卷、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中文版成套认知测试评估。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效应量。结果童年虐待史对神经认知功能(r=-0.405,P<0.001)和社会认知功能(r=-0.228,P<0.001)两者均有直接影响;童年虐待史与焦虑/抑郁症状间亦有直接影响(r=0.392,P<0.001)。焦虑/抑郁症状在童年虐待史和神经认知功能(中介效应量15.8%)之间以及童年虐待史和社会认知功能(中介效应量25.4%)之间的关联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童年虐待史会直接影响社会认知和神经认知功能,也会通过焦虑/抑郁症状这一中介因素而间接影响社会认知、神经认知功能,但焦虑抑郁症状不是唯一的中介因素。
- 杜隆彬陈小磊殷淑娴彭欢董黎张圆圆孙霞宗小芬胡茂林
- 关键词: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焦虑抑郁症状
- 精神卫生中心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并探讨精神卫生中心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并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制定,从而使精神卫生中心的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提升。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7月卫生统计数据纳入到本次研究中,针对每条数据进行仔细核对,选取其中存在问题的100条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现阶段已经统计好的精神卫生中心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本次研究共选取100条问题数据,100条问题数据中,有46张未重视卫生统计工作,占比46%,有16张统计数据制度不完善,占比为16%,有20张统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体改,占比为20%,有18张统计技术信息化程度偏低,占比为18%。其中未重视卫生系统工作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结论针对精神卫生中心卫生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有效提升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董黎
- 关键词:数据质量卫生统计精神卫生中心影响因素
- 非自杀性自伤与心境障碍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联
- 2023年
- 目的研究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症状、认知功能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入组242名受试者:55名MDD患者、66名BDⅠ型患者、59名BDⅡ型患者,以及62名健康对照;评定受试者NSSI行为评分、当前情绪及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神经/社会认知功能评分;探讨情绪及精神症状与NSSI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在MDD组,认知功能、临床症状对NSSI无显著影响(P均>0.05)。在BDⅠ型患者中,连线测试A成绩(P=0.033,β=0.044),以及抑郁症状(P=0.002,β=-0.104)、焦虑症状(P=0.004,β=-0.099)、躁狂症状(P=0.011,β=-0.064)严重程度对NSSI行为发生有显著影响,而迷宫成绩对NSSI行为发生的影响呈边缘显著(P=0.065,β=-0.09)。BDⅡ型患者中抑郁症状(P=0.014,β=-0.111)及精神病性症状(P=0.002,β=-0.101)严重程度对NSSI行为发生有显著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的损害程度对NSSI行为发生的影响呈边缘显著(P=0.092)。结论与MDD相比,BD患者的自残与当前情绪症状、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的联系更紧密。在各认知维度中,神经认知可能影响BDⅠ型患者自残行为的发生;社会认知可能影响BDⅡ型患者自残行为的发生。
- 彭欢殷淑娴魏方艳董黎宗小芬胡茂林徐顺生王毅刚
-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社会认知
- 分裂谱系-双相情感障碍认知损害异质性的跨诊断分析
- 2024年
- 目的借助跨诊断聚类分析揭示分裂谱系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认知损害组内异质性特征。方法本研究入组264例受试:117例健康对照,55例双相I型,56例双相II型,以及36例分裂谱系障碍患者;评定所有受试神经/社会认知功能水平,以及焦虑、抑郁、躁狂、精神病性症状水平;将认知功能分数转为Z分后进行分层聚类分析,检测认知亚型,比较不同认知亚型间症状差异。结果经分层聚类分析共识别3个认知亚型:亚型1为轻度认知损害型,亚型2为中度认知损害型,亚型3为重度认知损害型。3个亚型中各疾病(精神分裂症谱系、双相I型、II型)占比差异存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0.412,P<0.0001):亚型1分裂谱系占比最小,双相II型占比最多;亚型2双相I、II型占比相当,均较分裂谱系多;亚型3分裂谱系占比最多,双相II型占比最小。亚型3的精神病性症状较亚型1(P=0.03)、2(P=0.03)重;亚型1(P=0.09,边缘显著)、2(P=0.05,边缘显著)较亚型3的焦虑症状重。结论在认知损害重的亚型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更重;认知损害轻、中度亚型患者焦虑症状更重。分裂谱系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在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上是个“连续谱”:双相II型趋于轻、中度损害,双相I型趋于中度损害,分裂谱系趋于重度损害。跨诊断分层聚类分析有助于揭示重型精神障碍认知损害异质性及其临床症状特征。
- 宗小芬卢隆莹张苗苗陈小磊杜隆彬董黎殷淑娴袁伟贺振祥陈胜泉王如雪腾汉颖胡茂林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层聚类
-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与重型抑郁障碍认知表型的跨诊断聚类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青少年重型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多病种认知表型的跨诊断聚类分析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入组335名受试者:84名BD患者,58名MDD患者,以及193例青少年健康对照;评定受试者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及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y Rating Scale,BPRS)、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采用分层聚类检测认知亚型;比较不同亚型间症状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分层聚类分析共检测出3个认知亚型:亚型1为中度受损型,亚型2为重度受损型,亚型3为轻度受损型;分3类认知亚型对应的五折交叉平均ARI值(反映聚类稳定性)为0.462;三个认知亚型里正常人占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7.26,P<0.001),各疾病(双相Ⅰ型、Ⅱ型、MDD)占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认知亚型3的焦虑、抑郁、躁狂及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较认知亚型1、2均轻。结论认知损害轻的亚型抑郁、焦虑、躁狂、精神病性症状均轻;多病种认知表型的跨诊断聚类分析在青少年BD、MDD的症状严重程度划分中有一定实际临床意义,但缺乏诊断特异性。
- 胡茂林陈小磊殷淑娴董黎杜隆彬张苗苗卢隆莹陈胜泉贺振祥王如雪腾汉颖宗小芬
- 关键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分层聚类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氨磺必利及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ANSS评分、TESS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ANSS评分、TE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中,实行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 董黎
-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