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3 被引量:5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动脉血栓栓塞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症
  • 1篇炎性标志物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影响
  • 1篇栓塞症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组织抑制剂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阻塞性

机构

  • 3篇广元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王斌
  • 2篇欧红梅
  • 1篇陈国强
  • 1篇王树泉

传媒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炎性生物标志物对COPD患者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 :探讨炎性生物标志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完成肺功能检查。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化验炎性生物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随访的终点事件是死亡(全死因),随访期3年。结果 :随访期间死亡11例(10.3%)。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5%、86.7%、82.6%。死亡者炎性生物标志物水平较生存者显著升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年龄、中性粒细胞、CRP、纤维蛋白原、TNF-α、IL-6和IL-8为CO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统计分析发现,在将年龄、BODE指数构建的、基准模型基础上单独加上以上标志物并未明显改善C统计值,但是当所有生物标志物作为一个整体加入模型,可以明显提高C统计值。结论 :稳定期COPD死亡患者炎性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CRP、纤维蛋白原、TNF-α、IL-6和IL-8为CO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的死亡风险具有预测作用。
王斌陈国强李琳瑕欧红梅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性标志物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TIMP-1、MMP-9、NSE、IL-18水平变化对神经功能影响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病情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高血压脑出血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10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TIMP-1、MMP-9、NSE、IL-18水平并进行比较;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对高血压脑出血组进行分组,治疗2周前后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62~23.65,均P<0.05);重度、中度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轻度组(F=15.45~23.60,P<0.05),重度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均显著高于中度组(均P<0.05);治疗2周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治疗前水平(均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的TIMP-1、MMP-9、NSE、IL-18测定值与患者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TIMP-1、MMP-9、NSE、IL-18水平升高显著,并且可以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李琳瑕王树泉王斌吴奇中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白细胞介素-18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抗凝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行溶栓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2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治疗显效,3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组16例患者治愈,7例患者治疗显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抗凝治疗以及溶栓与抗凝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溶栓与抗凝治疗相结合治愈率更高。
王斌欧红梅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