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跃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支架术后亚急性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被引量:2
- 2016年
- 患者男,79岁,因"头晕行走不稳2个月伴发作性言语不清15 d"于2015年4月12日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山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2月12日患者出现头晕及走路不稳,并伴发作性言语不清,共发作3次,每次持续30 min-2 h后自行缓解,不伴肢体无力。于当地医院就诊并行头部MRI及MR血管成像(MRA)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多发性缺血灶,基底动脉近端重度狭窄[脑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1级](图1),血栓弹力图示正常。
- 万跃刘文军但毕堂朱碧峰彭小祥
- 关键词:血栓形成颅内动脉狭窄
-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严重偏头痛:65例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自身对照研究
- 目的比较口服药物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严重偏头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严重偏头痛的患者先后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及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前瞻
- 葛林通吴惠娟胡晴万跃杨昊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行血管内再通与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20例,根据入选标准及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4例、常温组8例(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和低温组8例(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体温、心率、血压、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和术前、术后1、7、15d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动态变化及发病24h梗死体积。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临床上未有不良反应发生。低温组术后1、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降低,低温组发病24h梗死体积[(6.41±3.28)cm3 vs(13.65±5.27)cm3,(9.15±4.12)cm3]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比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在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有明显改善。
- 万跃彭小祥刘文军但毕堂严丹朱遂强
- 关键词:颈动脉
- 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在高危颈动脉窦部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在高危颈动脉窦部狭窄支架成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高危颈动脉窦部狭窄支架成形术应用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2-76(69±5.2)岁;对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颈动脉窦部重度狭窄(狭窄率〉70%)15例,有心律失常10例,其中窦缓(R〈50次/min)5例,缓慢心房纤颤3例,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并心率均〈60次/min1例,交界性逸搏1例;对所有患者使用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装置;重度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均行预扩张,预扩张后使用自膨式支架。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残余狭窄均〈30%,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血压下降,心电监测上均有起搏脉冲钉样标记,所有患者均起搏成功,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在高危颈动脉窦部狭窄支架成形术中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 万跃彭小祥刘艳霞刘文军左靖熊英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 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 <正>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47-80岁,平均57岁;左锁骨下动脉闭塞28例,右锁骨下动脉闭塞...
- 万跃彭小祥林力刘文军但毕堂
- 文献传递
- 20例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出血型烟雾病(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患者主要集中在35~45岁年龄组,其中80为女性。头颅CT扫描示脑室系统出血、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DSA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脑底烟雾状血管网、侧枝循环血管网以及动脉瘤形成。结论DSA检查是确诊烟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对于无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均应常规行DSA检查。
- 万跃刘艳霞徐金枝胡小红邓小容葛林通彭小祥
- 关键词:脑出血烟雾病CT脑血管造影
- 肢体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13年
- 缺血预适应(IPC)指机体预先经过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刺激后,提高抵御未来严重甚至致死性缺血打击的耐受能力。其作为一种激活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机制来对抗脑缺血损伤的手段,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兴趣。肢体缺血预适应(LIP)是通过反复捆绑止血带间断阻断其血流供应来实现的,虽然LIP的保护作用在心肌缺血领域已较为清楚[1],但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现就LIP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 万跃彭小祥张苏明
-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抗脑缺血损伤内源性保护机制非致死性血流供应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7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葛林通吴惠娟万跃胡晴董登贤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
- 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随访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支架治疗和随访。结果共纳入2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65±9)岁。总的技术成功率为92.9%,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23例(82.1%),锁骨下动脉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例(17.9%),有2例发生并发症,无介入相关的严重脑卒中和死亡。平均随访(24±18)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和临床相关事件5例。术后12、24个月和随访结束时首次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2.4%、82.5%和78.8%,无临床相关事件存活率分别为92.5%、78.6%和70.5%。结论血管内支架可安全和有效地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
- 万跃刘艳霞彭小祥严丹左靖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动脉闭塞性疾病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局部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纳入术前行CDFI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6例,对其中40例符合手术标准的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AS.术后3 d,1、3、6、12及24个月应用CDFI检测支架近心段、中段、远心段的内径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并与DSA结果相比较.CAS后≥6个月,PSV≥155 cm/s的患者立即复查DSA,PSV正常的患者6个月后复查DSA.结果 ①40例CAS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2.5%)死亡,2例失访,37例获得24个月随访,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为50%~69%),再狭窄发生率为2.7%.②CAS后各时间点支架中段内径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后随时间延长,支架各段内径均逐渐增加,术后1~3个月增幅最明显,6、12及24个月支架各段内径与前一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支架形态渐趋稳定.③CAS后各时间点支架各段PSV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均在正常范围内.④术前行CDFI和DSA检查的76例患者,两种方法诊断狭窄程度符合的有74例,其中2例DSA诊断为重度狭窄,CDFI诊断1例为中度狭窄,1例为闭塞.符合率为97.4%.术后≥6个月,共20例行DSA检查,CDFI与DSA均显示为轻度狭窄的有19例,中度狭窄的有1例.符合率为100%.结论 应用CDFI动态监测CAS后支架各段管径及血流的改变,有助于发现支架内再狭窄.与DSA比较,其检查结果可靠.
- 刘文军李军彭小祥万跃林力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