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海上三角洲厚油层非均质性对早期聚驱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针对海上三角洲厚油层,近年来提出了早期聚合物驱的开采方法,而其强非均质性对早期聚驱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的储层概念模型,并研究了非均质性对早期聚驱的影响.研究表明:渗透率非均质性及韵律性越强、平面储层物性差异越大,则早期聚驱开采效果越差;而层内夹层的垂向遮挡有利于早期聚驱的开采,但其侧向遮挡会导致剩余油富集.总体而言,相对水驱,早期聚驱降低了海上三角洲厚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并能抑制窜流通道的形成.通过认识油层非均质特征,调整开发井网,细分开发层系,可以提高早期聚驱的开发效果.
- 徐振华吴胜和杨勤王婧
- 关键词:非均质性数值模拟
- 一种用于沉积取样的半开放式钻杆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沉积取样的半开放式钻杆,包括:钻杆主体,所述钻杆主体为一圆柱形体,所述圆柱形体的侧壁上沿着钻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个缺口;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为一半圆柱壳体,所述半圆柱壳体与所述钻杆主体上的所述缺口配合,且...
- 徐振华吴胜和岳大力张佳佳李庆
- 文献传递
- 西湖凹陷花港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构型
- 2024年
- 渐新统花港组上段是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南部地区的主要产油气层位,但对其沉积体系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砂体构型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也相对匮乏。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研究渐新统花港组上段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沉积构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上段以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分流河道是最主要的砂体类型。根据弯曲度差异,可将分流河道划分为辫流型(弯曲度1~1.05)、曲流型(弯曲度大于1.15)和辫-曲转换型(弯曲度1.05~1.15)3种类型,其中辫流型分流河道砂体“宽而厚”,平面组合呈交织宽条带状,心滩呈斑点状排列,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以切叠型为主;曲流型分流河道砂体“窄而薄”,平面样式为单一条带型或分叉-合并型,厚砂以点坝的形式分布在河道边缘,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以“孤立型”为主;辫-曲转换型分流河道是辫流型和曲流型的过渡类型,河道砂体规模中等,河道内心滩和点坝同时发育。3类分流河道的厚度与宽度呈对数正相关,宽厚比具有辫流型>辫-曲转换型>曲流型的特征。推测古地貌和基准面变化是影响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构型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古地貌控制了分流河道的河型变化,较陡的地形有利于低弯度辫流型分流河道的形成,而长期基准面上升造成了分流河道规模逐渐下降,中期基准面的上升造成了分流河道砂体叠置样式发生切叠型→叠加型→孤立型的演变。研究成果完善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构型知识库,对地下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集层的预测及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杨征吴胜和段冬平徐振华熊绮聪张玉飞
-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
- 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构型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被引量:36
- 2019年
-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砂体进行了构型解剖,探讨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内部的沉积微相组成,分析指状砂坝的宏观分布及内部构型特征。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分支砂体为指状砂坝沉积,由河口坝、坝上分流河道以及天然堤组成,分流河道下切河口坝,薄层天然堤则披覆于分流河道两侧的河口坝之上。指状砂坝平面上多呈弯曲状,向盆地方向弯曲度有所增加,内部分流河道由深切河口坝型到浅切河口坝顶部型转变。研究区指状砂坝宽厚比为25~110,宽度与厚度呈一定双对数线性正相关关系,并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变化。针对指状砂坝,在注水开发方式下,应避免同一分流河道内注采的开发方式,并指出指状砂坝内分流河道的中上部及注采井未钻遇的河口坝砂体为剩余油挖潜的重点。
- 徐振华吴胜和刘钊赵军寿耿红柳吴峻川张天佑刘照玮
-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
- 一种基于数据事件差异度选择训练图像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事件差异度选择训练图像的方法,包括:步骤1,设定N个搜索框;步骤2,利用N个搜索框,分别在仅包括条件数据的实际地质模型的网格内及M个候选训练图像内捕获条件数据事件及训练数据事件;步骤3,根据条件数...
- 冯文杰吴胜和夏钦禹景亚菲黄梅徐振华
- 文献传递
- 浅水缓坡三角洲指状砂坝内部构型模式及形成机理——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现代沉积为例
- 浅水缓坡三角洲指状砂坝由河口坝、坝上分流河道及天然堤沉积组成,呈指状形态,广泛发育于地下油气储层中,明确其内部构型模式对于该类油气储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提出了顺直状指状砂坝的内部构型模式,但浅水缓坡三角洲指...
- 徐振华吴胜和
- 碎屑岩沉积构型研究若干进展被引量:14
- 2021年
- 近10年来,国内外的沉积构型研究从之前的以精细表征为主扩展到成因机制分析。文中以同生逆断层控制的冲积扇、可容空间影响下的曲流河点坝、浅水缓坡背景下的三角洲指状砂坝以及大陆斜坡微盆地背景下的重力流沉积等为例介绍相关研究进展。(1)挤压盆地边缘复杂的同生逆断裂构造活动控制了冲积扇的构型要素类型、叠置样式、分布演化及定量规模,表现出有别于构造稳定条件下的冲积扇构型模式;(2)曲流河在可容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可发育顺流迁移型点坝,表现出特殊的微相类型、分布样式及旋回特征,而随着A/S值的不断增大,曲流河点坝可由鳞片状逐步演变为条带状,最后变为点状;(3)浅水三角洲中可发育类似于河控较深水三角洲中的指状砂坝沉积,其平面形态、微相组合样式、定量规模等特征受气候、沉积物供给、沉积水体等多因素的影响;(4)大陆斜坡微盆地内部可发育重力流水道、朵叶体、块状搬运体等多种构型要素类型,不同构型要素的空间分布样式、定量规模及构型演化模式受复杂地形地貌及构造活动的影响较为明显。综合原型模型分析、沉积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开展系统的定量化研究,建立定量的、可预测的碎屑岩沉积构型模式,是今后碎屑岩沉积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 吴胜和岳大力冯文杰张佳佳徐振华
- 关键词:冲积扇曲流河点坝浅水三角洲
- 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构型被引量:44
- 2019年
- 自浅水三角洲的概念提出以来,已经历了60多年的研究历史。虽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在浅水三角洲的概念内涵、砂体成因类型及沉积构型样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探讨了浅水三角洲概念的内涵,并总结和分析了其沉积构型特征和样式。根据浪基面和河-盆水深比(初始河道深度与河口盆地水体深度比值),可将三角洲分为极浅水三角洲、较浅水三角洲和较深水三角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为极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河-盆水深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浅水水体,分流河道可下切至下伏的前三角洲沉积。根据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组合样式,将河控浅水三角洲的端元类型分为分流砂坝型和指状砂坝型。分流砂坝型三角洲为河道入海(湖)后形成的多级分叉的河口坝与分流河道系统,平面上呈扇状,河—坝组合呈现"河在坝间"的样式,而指状砂坝型三角洲为指状砂坝与分流间湾相间分布的系统,平面上呈枝状,河—坝组合呈现"河在坝内"的样式。
- 吴胜和徐振华刘钊
-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
- 逆断层正牵引构造对冲积扇沉积过程与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逆断层正牵引构造广泛发育于挤压盆地边缘,伴随逆断层的幕式活动而生成,并影响山前冲积扇沉积过程与沉积构型。为进一步认识这种特殊的凸起构造对冲积扇沉积过程及其内部构型的控制作用,利用水槽实验对正牵引构造发育背景下的冲积扇沉积过程进行模拟与观测。研究表明,携带大量沉积物的碎屑流冲出供水槽后很快受到正牵引构造的阻挡,大量的粗粒沉积物快速卸载在正牵引构造的迎水面,形成一个砂砾坝,同时水流被分成两股分支水流。由于较粗粒的沉积物快速在迎水面卸载,砂砾坝迎着水流逐步向物源方向生长,形成逆向(生长)砂砾坝。分支水流绕过正牵引构造后形成两个新的次级物源,在次级物源持续供给下,形成两个由多期碎屑流朵体复合而成的次级扇。受控于正牵引构造的阻挡,冲积扇表面不同位置的沉积物卸载过程差异较大,相较于正常冲积扇沉积体,砂砾坝沉积物偏粗、分选更差,而次级扇沉积物粒度偏细、分选更好;正牵引构造凸起幅度高低也会影响冲积扇沉积构型,凸起幅度越高,正牵引构造对水流的阻挡作用越强、越持久,逆向砂砾坝和次级扇的规模越大、空间结构也越复杂。正牵引构造完全被沉积物覆盖后,扇面沉积特征与一般冲积扇无异。受控于正牵引构造的冲积扇与一般冲积扇的内部构型存在较大差异,在顺物源剖面上前者依次发育碎屑流朵体、逆向砂砾坝及次级扇,而后者则整体以碎屑流朵体为主;在由近端至远端的切物源剖面上,前者依次以碎屑流朵体主控、逆向砂砾坝主控及次级扇主控,而后者则均以碎屑流朵体主控为主。
- 冯文杰吴胜和刘忠保夏钦禹张可徐振华向显鹏
- 关键词:冲积扇
- 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储层构型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角洲指状砂坝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井震层位精细标定识别指状砂坝宏观分布,确定指状砂坝侧向边界;2)基于所述指状砂坝侧向边界建立指状砂坝砂体三维砂体模型,确定指状砂坝砂体的厚...
- 徐振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