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庆玲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伤患者
  • 1篇湿化
  • 1篇湿化器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早期
  • 1篇通气
  • 1篇气道
  • 1篇气道湿化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内
  • 1篇气管内吸痰
  • 1篇气管切开
  • 1篇气管切开术
  • 1篇气管切开术后
  • 1篇切开
  • 1篇切开术
  • 1篇切开术后
  • 1篇人工鼻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机构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叶庆玲
  • 1篇陈梅
  • 1篇肖勤

传媒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呼吸机湿化器与人工鼻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器与人工鼻对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气道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颅脑外伤患者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呼吸机湿化器组与人工鼻组,每组28例。呼吸机湿化器组采用湿化器加温加湿。人工鼻组使用一次性人工鼻保温保湿,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氧饱和度(SPO2)值及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5天,呼吸机湿化器组的平均PaO2及SPO2较人工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痰痂形成、气道痉挛及气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两组组内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人数逐渐增多,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鼻组相比,呼吸机湿化器组在术后早期呼吸道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但呼吸机湿化器能显著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氧含量,更适合长期卧床的气管切开患者。
叶庆玲肖勤陈梅濮德松吴雨洁许卫
关键词:呼吸机湿化器人工鼻气管切开术后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内多为经口/鼻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来说,给这些有气管导管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气管内吸痰是最为普通而常见的操作,但国内外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因为这项护理操作蕴含着诸多内容。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叶庆玲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内吸痰护理机械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