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凤
-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软骨瘤的CT与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MRI的特征性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颅内软骨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及CT、MRI特点。结果 3例CT表现均为类圆形占位,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明显点片状钙化,其中2例位于颅底,1例位于大脑镰区,2例相邻骨质侵蚀性破坏。MRI上呈混杂信号,实质部分呈等长T1、长T2信号,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边缘明显环形强化,内部呈"蜂窝"状不均匀强化。病灶常较大,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结论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 汪丹凤张雪林郭翠萍吕晓飞刘恺
- 关键词:颅内软骨瘤磁共振成像
- 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CT资料,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肿瘤均为单发病灶,6例发生于胃体部,2例发生于胃窦,2例发生于胃底,肿块大小不一,但以<3 cm为主,其内密度均匀,呈等或稍低密度,1例密度略不均匀,均未见明确囊变、坏死区,2例可见溃疡面形成,增强扫描静脉期呈中度强化,4例行延迟期扫描,强化程度未见下降。结论: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但具体诊断仍需结合病理表现。
- 李建胜汪丹凤刘恺张雪林
-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鞘瘤螺旋计算机
- CTA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显示C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顾性分析106例C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畸形血管团部位、大小、供血动脉类型、引流静脉类型及数目、合并动脉瘤与CAVM破裂出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位于脑深部、小型、单支静脉引流、深静脉引流与CAVM破裂出血相关。结论 :位于脑深部、畸形血管团<3cm、单支静脉引流、深静脉引流为CAVM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汪丹凤林黛英吴先衡郭瑞勇张海贤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PNET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发生于大脑半球7例,脑干及松果体区各1例。9例病灶边界均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CT平扫实质部分与脑灰质等或稍高密度,MRI上T1WI呈与脑灰质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7例无或轻度瘤周水肿;6例有明显占位效应;瘤内出血6例,钙化5例;6例见流空血管信号穿行,6例与侧脑室关系密切。5例与局部硬脑膜相连,其中2例邻近骨质变薄,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结论 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 李建胜汪丹凤刘恺张雪林
- 关键词:神经外胚层肿瘤磁共振成像
- 640层动态容积CT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 本文对640层动态容积CT在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正常人脑循环时间及全脑血流灌注的研究。
目的:⑴使用640层动态容积CT测量正常人脑循环时间(cerebral c...
- 汪丹凤
- 关键词:脑血管病动静脉畸形病灶诊断CT扫描
- 胃类癌动态增强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类癌10例,其中典型类癌6例,非典型类癌4例。10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及病理特征,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胃类癌病灶主体全部位于胃底贲门(6例)或胃窦(4例),且以胃后壁或小弯侧者居多(8例)。CT平扫肿瘤多(9例)表现为突入胃腔且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肿块;病灶长径在2.5~6.0 cm之间。3例发生胃周淋巴结转移;3例突破浆膜层出现胃外浸润。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中、重度强化,三期平均CT值分别为64.30 HU、74.30 HU、73.63 HU。结论胃类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对此疾病的定量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诊断亦有提示作用。
- 刘恺文戈邓燕佳侯刚强李建胜汪丹凤张雪林
- 关键词:胃类癌
- 双能量CT碘图成像与^(18)FDG PET/CT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碘图像与^(18)FDG PET/CT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癌患者92例作为对象,确诊前均行双源双能量CT成像与^(18)FDG PET/CT检查,分析肺癌原发病灶及淋巴结在^(18)FDG PET/CT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诊断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所有原发灶及胸部淋巴结^(18)FDG PET/CT中SUVmax、SUVmean与双源双能量CT动脉期碘浓度值及碘覆盖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92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双能量CT碘图像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5.87%(P<0.05);^(18)FDG PET/CT诊断符合率为96.74%(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双能量CT碘图成像联合^(18)FDG PET/CT用于肺癌原发病灶及淋巴结中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双能量CT碘图成像、^(18)FDG PET/CT(P<0.05);特异度低于单一双能量CT碘图成像合、^(18)FDG PET/CT(P<0.05);肺癌患者中病灶组织NICVP、SUVmax、SUVmean水平均高于阳性胸部淋巴结(P<0.05);NIC_(VP)、CT_(A)及CT_(V)水平低于阳性胸部淋巴结(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肺癌患者SUVmax、SUVmean水平与NIC_(V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与NIC_(VP)、CT_(A)及CT_(V)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双能量CT碘图成像与^(18)FDGPET/CT用于肺癌患者中存在相关性,能替代^(18)FDG PET/CT,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汪丹凤林黛英吴俊铠张晓琴庄荞玮
- 关键词:肺癌
- 鞍区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被引量:4
- 2012年
- 患者男,40岁.因"头部外伤后发现鞍区肿瘤3周要求手术治疗"入院,偶伴有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多饮、多尿,既往左眼视力较差,已数年.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左侧视力0.1,右侧1.0,无其他阳性体征.
头部CT扫描:鞍内及鞍上见不规则形团块影,以高密度为主,实性部分CT值约47 HU,内部散在分布小片状液性密度影;矢状面重建示垂体窝扩大;增强扫描病变呈欠均匀的中等强化,CT值约63 HU.
- 刘恺汪丹凤韩路军张雪林
- 关键词:神经细胞瘤蝶鞍磁共振成像
- 双源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为CAVM患者作出准确的预测,有效的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CAVM患者106例,其中破裂出血者74例,无破裂出血者32例。男性60例,女性...
- 汪丹凤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DSA
- 文献传递
- 不典型脑膜型脑囊虫病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男,27岁,因“双下肢无力10月,伴头痛、头晕7月,加重1月余”入院。查体:双下肢肌肉萎缩,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L2水平以下痛觉减退,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
- 汪丹凤刘恺彭旭红张雪林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膜神经系统囊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