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维富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麻醉队伍剖析与科室建设的建议
- 1999年
- 应诗达类维富于金贵
- 关键词:麻醉麻醉师
- 改良硬膜外麻醉用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 2000年
- 齐峰类维富韩梅侯明丽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外科手术
- 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行急性血液稀释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观察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行急性血液稀释期间机体生理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例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属三组:①乳酸纳林格液(RL)组;②右旋糖酐葡萄糖液(D40)组;③海脉素(Hm)组。麻醉诱导后,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同时经外周静脉输注等量Hm或D40或3倍采血量的RL。采血量按预计全血总量的20%~25%计算。观察血稀前后机体血流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血浆胶体渗透压及其它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①三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稳定;②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C)均呈稀释性下降,Hb和HCT分别降至90g/L和29%,提示属中度血液稀释;③RL组、Hm组血清电解质含量无显著性变化,D40组血清Cl^-、Na^+浓度降低显著;④RL组胶体渗透压显著降低,D40组和Hm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①采用晶体液或胶体液作为稀释液施行中度血液稀释时,循环稳定,机体耐受良好;②晶体液可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右旋糖酐可影响凝血功能,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③海脉素封血清电解质、胶体渗透压的影响轻微,用作稀释液的效果较为良好。
- 吴迪刘红兵刘德杰于金贵类维富应诗达
- 关键词:晶体液胶体液急性血液稀释机体生理功能胶体渗透压输血
- 麻醉深度监测被引量:2
- 2000年
- 类维富
- 关键词:麻醉心率变异
- 慢性疼痛患者体壁“敏化点”的红外热图研究
- 2000年
- 目的:体壁“敏化点”是引起疼痛性疾病的重要病因,也是疼痛治疗的首选部位。目前对“敏化点”尚缺乏客观的定位方法。本研究应用“红外热图”对敏化点进行定位并探讨其价值。方法:选择28例慢性疼痛病人,先用指诊触摸法对敏化点进行初步定位,然后用红外热图对其进行测试,同时与敏化点的周围点以及躯体对侧的相应点(对侧点)进行比较。结果:①40个敏化点的体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点和对侧点,差异非常显着(P分别<0.01和0.05),温度升高范围在0.5-2.2℃之间,平均1.3±0.4℃;②治疗后,敏化点体表温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30/40个点红外热图显示为“热”点,阳性率为75%;④指诊未能探查出的敏化点,经红外热图检测同样显示为“热点”。结论:红外热图对敏化点具有客观的辅助定位价值。根据敏化点与对照点的温差,并结合临床指诊,可对敏化点进行精确定位,但不能仅依“热”点对敏化点进行定位。
- 类维富齐峰易文波侯明丽
- 关键词:红外热图指诊慢性疼痛体表温度疼痛性疾病
- 全文增补中
- 全麻术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四例被引量:1
- 1996年
- 我院自1995年~1996年间曾遇全麻后并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四例,经X线确诊均系颈椎后关节突移位,经小针刀剥离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例中,男1例,女3例,年龄27~45岁。病种包括胃溃疡、胰腺纤维瘤、重症肌无力、胸腺纤维瘤及肺结核各1例,均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有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走路不稳等表现。X线平片示颈3、4双边征2例,颈3~5移位者2例。病史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3年。术后最初出现症状并未引起重视,出院后症状明显。并经多方诊治未见好转后来我院。
- 类维富王丽黎
-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