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晴 作品数:7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 淄博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认知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及培训需求,为ICU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建议与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对11名ICU新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的分析、编码、汇集、提炼主题及求证,确保主题准确。结果:从访谈结果中提炼出4个主题:ICU新护士缺乏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管理持有不同态度;影响亚谵妄综合征管理因素多样化;ICU新护士渴望得到亚谵妄综合征知识的培训。结论:为提高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水平,需制定相关培训方案以加强对ICU新入职护士对亚谵妄知识的系统培训。 张华 宋晴 崔菡斐 李婷 吴超 房晓杰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新护士 ICU护士对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认知与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3年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认知及其真实工作体验状况,为优化ICU照护模式、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ICU护士对实施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态度(赞同;怀疑或反对);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下ICU护士的工作体验(减轻了一定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造成护士安全意识淡薄;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困境(专业培训欠缺;相关标准与制度流程不完善;多学科合作不足)。结论 ICU护士对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实施态度因人而异,表现出多重工作体验,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建议ICU护士转变保守的照护理念,并加强专业培训,同时加快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专业规范和标准出台,促进跨学科合作,重视并推进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发展。 周纪云 房晓杰 魏玉莲 宋晴 高素芳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 宋晴 房晓洁 贾美君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 :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对策. 方法:通过PICCO监测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置管的配合、测量注意事项、导管的日常护理及拔管后... 宋晴关键词: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 并发症预防 社区护理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115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比较两组一般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力衰竭、心绞痛、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护理可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石玉梅 刘倩 崔子春 宋晴 董丽丽关键词:社区护理 心房颤动 急性心力衰竭 实习护生针刺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有关实习护生针刺伤体验的质性研究,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实习护生针刺伤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22个研究结果,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针刺伤发生后的感受、希望获得的帮助),共8个类别。结论管理者应重视实习护生针刺伤后真实感受,并加强专业指导,学校和医院共同做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支持系统,给予护生更多人文关怀,有效降低针刺伤风险。 宋晴 景雪冰 乔娟 周纪云关键词:护生 针刺伤 强化气道护理在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探讨强化气道护理在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98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 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予半卧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其舒适度将床头摇高约30度-45度,并在足部垫一软枕以避免身体下滑;改用容易弯曲的小口径胃管(直径为3 mm) ,鼻饲时将患者上半身抬高约30-40°并采取持续泵入的方式,速度为约40-60 ml/h. 而对照组则予常规鼻饲,取侧卧或平卧位,且每次鼻饲体积为150-200 ml. 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 结果 对照组有20例继发VAP (发生率40. 82%) ,实验组则仅出现9例(发生率18. 37%)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实验组的平均通气时间为(9. 89±2. 7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 07±4. 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也发现,实验组的死亡率(12. 24%)明显低于对照组(30. 61%),组间差异显著(P〈0. 05). 结论 发生VAP的机制复杂、危险因素多,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只有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气道护理,才能减少VAP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贾美君 高素芳 宋晴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