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
- 作品数:12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混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定量判识被引量:2
- 2021年
- 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次研究以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下乌尔禾组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混源油进行了定量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混源现象普遍存在。综合分析后认为,现今混源油中可划分出3个端元,其中端元A和B可能主要代表了二叠系风城组早期和晚期烃源岩的贡献,并以晚期充注原油为主,而端元C差异较大,可能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或风城组不同岩相、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生烃。研究区以风城组生烃聚集为主,虽然晚期生烃占比不高,但对油气运聚成藏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一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混源油的比例计算、端元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对传统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的有效补充,值得推广应用。此外,研究认识还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
- 蒋文龙阿布力米提·依明李卉陈静李宗浩
- 关键词:混源油化学计量学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13
- 2023年
-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薄片、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来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为70.93%~96.55%,平均值为81.78%,总体为湿气。碳同位素分布相对较广,甲烷碳同位素值为−41.62‰~−30.42‰,平均值为-34.75‰,天然气大多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乙烷碳同位素值为−31.69‰~−24.16‰,平均值为−27.50‰,可见天然气成因以煤型气为主,其次为混合成因气。C7轻烃化合物中甲基环己烷和正庚烷的相对含量均较高,甲基环己烷相对质量分数为32.14%~58.37%,平均值为38.84%,正庚烷相对质量分数为25.37%~56.56%,平均值为47.79%。②研究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复杂,主要来自于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煤型气及其与风城组油型气的混合气,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油型气较少。③研究区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气潜力大,多种岩性储层发育,断裂和不整合面渗透性砂体为深层天然气的运移成藏提供了输导体系,且石炭系的古凸起和二叠系的岩性圈闭形成互补之势,对天然气在斜坡区的聚集起到了良好的侧向遮挡作用。④研究区鼻凸构造带石炭系火山岩和洼槽二叠系风城组碎屑岩2类规模较大的勘探领域是下一步盆1井西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潜力区。
- 江梦雅王江涛刘龙松李卉陈海龙蒋中发王学勇刘海磊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二叠统风城组天然气勘探潜力与重点领域被引量:2
- 2024年
- 基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数据,结合区域沉积环境与生烃演化模拟实验,评价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气潜力,刻画规模有效源灶分布,厘定天然气成因来源,优选有利勘探领域。结果表明:(1)风城组为1套倾油型烃源岩,但滞留液态烃有利于晚期裂解成气,具有生气潜力大、晚期规模成藏的特点;(2)风城组烃源岩最大厚度可达900 m,盆1井西凹陷和沙湾凹陷已进入规模生气阶段,生气强度大于20×10^(8) m^(3)/km^(2)的面积约6 500 km^(2);(3)环中央坳陷西部发现的碳同位素组成较轻的天然气主要为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高熟油型气,其他则为来自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的煤成气;(4)中央坳陷西部天然气勘探需重点关注源边构造型、源边地层型、源内页岩气型和源内构造型4种类型的有利勘探领域,其勘探潜力值得期待。
- 唐勇胡素云龚德瑜尤新才李卉刘海磊陈轩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气源对比勘探领域
- 准噶尔盆地石西凸起晚石炭世火山岩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23年
- 准噶尔盆地石西凸起晚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储集性较好,油气显示活跃,是重要的油气储层。该区火山岩储层油水关系复杂,目前对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认识尚不明确。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元素地球化学及测井等资料,对晚石炭世火山岩储层的岩石成因及储层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石西凸起晚石炭世火山岩化学风化(蚀变)指数(CIA)均大于0.50,反映陆上喷发陆上堆积成因。岩浆性质影响储层原生孔缝以及次生溶蚀微孔的发育,中性杏仁状斑状安山岩和斑状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原生孔缝及次生溶蚀微孔发育,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油气显示较好的层段主要出现在喷发溢流作用早期与末期的安山岩和爆发作用中后期的火山角砾岩中。物性最好且原生构造缝及成岩缝较发育的是安山岩,其次是火山角砾岩,较差的为英安岩。埋深对安山岩孔隙度影响明显,对火山角砾岩和英安岩孔隙度影响不大,对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英安岩的渗透率影响较小;主干断层对储层裂缝发育密度及渗流能力控制明显,在受主干断层影响的1.5 km半径范围内储层裂缝发育密度大,渗流能力好。风化淋滤及蚀变作用主要影响储层物性,经历强风化淋滤及蚀变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和火山角砾岩均能成为有利储层。
- 李宗浩侯磊李卉黄志强李娜
-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影响因素晚石炭世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模式研究——以玛西地区风二段为例
- 2024年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作为全油气系统的典型实例,是未来规模油藏勘探开发的潜在区域。本文以岩心、铸体薄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明确了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成藏模式。取得认识如下:1)晚二叠世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风二段盐类矿物、结晶白云石脱玻化作用形成较多微小孔隙空间;早三叠世有机酸的溶蚀作用促进了储层空间的有效发育,早侏罗世白云化作用强烈,有机酸进一步溶蚀长石、碳酸盐矿物;2)晚二叠世风城组储层未致密,早三叠中后期部分岩相开始致密化,至早侏罗世开始大部分储层已致密,仅储层局部存在甜点区;3)晚二叠世成藏动力表现为浮力和生烃增压共同发挥作用,早三叠世以后逐渐以生烃增压为主要动力,发展成为源内—近源—源外的全油气系统成藏特点。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玛湖凹陷风城组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 李卉刘新龙周作铭阿不力孜·克力木姜懿洋任海姣刘得光李娜马银山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成藏模式
- 准噶尔盆地玛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叠合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3
- 2021年
-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目前已发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生烃凹陷,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研究其叠合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了录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及试油资料分析,并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表明:①玛中地区发育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2套优质储层,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在湖侵背景下,砂体多期叠置连片,具备形成大面积岩性圈闭群的地质条件。②研究区储盖组合配置较好,砂体纵向上相互叠置,侧面的断裂和上覆的三角洲平原亚相泥岩可为油气成藏提供遮挡。③研究区发育高角度走滑断层及一系列伴生构造,深层断裂沟通油源,浅层断裂控制圈闭和油藏,与不整合面一起共同构成了高效的输导体系,是多层系叠合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对玛中地区中深层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 陈静陈军李卉努尔艾力·扎曼
- 关键词: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油藏下乌尔禾组准噶尔盆地
- 达巴松凸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准噶尔盆地下组合火山岩发育,受埋深大、构造运动活跃且持续时间长等客观因素影响。研究区深层断裂系统复杂,火山岩体的识别与刻画存在诸多困难。为此,运用GeoEast解释系统提供的构造导向滤波、基于特征结构的相干结合体曲率等技术对断层进行识别;通过已钻井资料与地震相属性结合的方法,明确不同火山岩性地震反射特征,建立研究区火山岩岩相识别模式。利用GeoEast解释系统进行多属性模式识别及波形聚类分析,能够在平面上快速有效预测深层火山岩岩性展布,落实和优选深层火山岩有利勘探目标。明确了研究区全新层系火山岩目标发育,是下一步寻找规模油气藏的重要勘探领域。
- 李宗浩王春利李卉陈静王忠泉
- 关键词:多属性分析
- 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被引量:2
- 2024年
- 玛湖凹陷风城组属于具有物源多、岩性复杂、整体含油、甜点分散等特征的混积型碱湖沉积,为了对页岩油进行高效勘探和开发,需要对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以高压压汞、岩石热解等实验结果为基础,对玛页1井风城组储集层及其页岩油可动性等进行评价,构建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模型,评价页岩油地质甜点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和游离烃含量与100倍总有机碳含量之差分别是评价风城组储集层储集性能、含油性、脆性和页岩油可动性的参数;利用4个参数构建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模型,玛页1井风城组一类、二类和三类页岩油地质甜点的页岩油甜点因子分别为大于0.2823、0.0111~0.2823和小于0.0111;玛页1井风城组一类页岩油地质甜点主要分布在风二段上部和风三段,岩性以泥岩和白云质泥岩为主。
- 李娜李卉刘鸿陈方文杨森邹阳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页岩油
- 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沉积时限厘定
- 2024年
- 【目的】早二叠世的准噶尔盆地是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形成的一个陆内继承性断陷盆地。同断陷阶段,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充填了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烃源岩,但是尚不明确其沉积年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一件凝灰质岩屑砂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样品包含大量的凝灰岩岩屑和火山玻璃(52%)、中—酸性岩浆岩岩屑(38%),以及少量石英、长石和角闪石矿物(10%),报道的最年轻五颗碎屑锆石年龄平均值及最年轻年龄图谱一致,年龄为282±4 Ma,指示早二叠世的同沉积火山活动是主要物源区,西准噶尔山系和中拐—陆梁凸起是次要物源区。结合碱湖沉积底部和顶部报道的两件凝灰岩样品锆石U-Pb结果,最年轻的五颗碎屑锆石平均年龄分别为284±4 Ma和279±4 Ma。从底部到顶部年龄逐渐变年轻,是同断陷阶段幕式火山喷发的同沉积记录,表明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的沉积年龄为284-279?Ma。
- 唐文斌尤新才张元元李卉郭召杰何文军李威唐勇雷冬
- 关键词:锆石U-PB测年下二叠统
-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阜康断裂带及其周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被引量:9
- 2020年
-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阜康断裂带及其周缘发育典型的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气成因复杂,给成藏规律认识和勘探部署带来了不确定性。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系统报道了研究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并讨论了其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相似的山峰型C20-C21-C23三环萜烷及上升型C27-C28-C29甾烷分布特征。尽管如此,结合其他一些地球化学参数,主要是碳同位素和Pr/Ph值,仍可将研究区原油分为3类。其中,Ⅰ类原油在整个研究区都有分布,源自二叠系芦草沟组(平地泉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为δ13C值小于-28‰,Pr/Ph值低于2;Ⅱ类原油来自石炭系,混有二叠系的贡献,主要分布于北三台凸起西部与吉木萨尔凹陷J15井区,典型地球化学特征是δ13C值大于-28‰,Pr/Ph值为1.7~2.5;Ⅲ类原油分布在西泉鼻隆南斜坡和三台凸起西斜坡,为来自侏罗系与二叠系的混源油,δ13C值为-29‰^-26.5‰,Pr/Ph值大于2.5。它们的分布及成因表现为典型的源控特征。据此,建议对研究区的勘探应以烃源岩分布为基础,在隆起及稳定的构造环境寻找大中型油气藏。
- 刘海磊李卉向辉王学勇杜社宽
- 关键词:复合含油气系统原油地球化学油源对比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