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炯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3篇股骨
  • 2篇置换术
  • 2篇转子间
  • 2篇骨头
  • 2篇股骨头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大转子
  • 1篇带线
  • 1篇带线锚钉
  • 1篇隐性失血
  • 1篇置换术后
  • 1篇韧带
  • 1篇失血
  • 1篇术后
  • 1篇双环
  • 1篇速康
  • 1篇青壮年
  • 1篇青壮年股骨颈...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尹良军
  • 6篇付炯
  • 6篇张平
  • 2篇李锐冬
  • 2篇秦晋
  • 1篇聂茂
  • 1篇张松
  • 1篇吴念
  • 1篇陆洋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rhBMP-2联合内固定及股方肌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空心加压螺钉加股方肌肌骨瓣转位移植联合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3-2013-03诊治29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取微创髋关节后外侧切VI切开复位。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骨折断端,于股骨颈骨折端后侧开一骨槽并在局部放置2mgrhBMP-2药片,另取股方肌肌骨瓣转位移植嵌插于骨槽内并以1枚空心钉固定,术后随访观察股方肌骨瓣及股骨颈骨折断端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29例获得随访2-5年,平均3年。所有患者均在4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随访期间4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1例有明确外伤病史,另外3例于术后1.5、2、2.5年发生股骨头坏死。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17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达86.21%。结论该方法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股方肌骨瓣丰富的血液供应及rhBMP-2的骨诱导作用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降低骨不连发生率.术后功能恢复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rhBMP-2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诱导新血管生成的能力,但在本研究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低是否与应用rhBMP-2有关。还需要进行长期随访的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舒科杰付廷付炯张平吴念李锐冬尹良军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肌骨瓣
外旋肌群止点缝扎术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2-08—2014-08诊治50例行单侧初次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患,随机分为A组(术中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和B组(不予缝扎外旋肌群止点)。2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微创手术入路。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为(103.63±14.51)ml,B组为(150.80±15.85)ml,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2,P=0.019)。A组术后隐性失血为(206.89±50.23)ml,B组为(340.37±54.72)ml,A组术后隐性失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3,P=0.036)。2组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6个月,A组术后下床活动较B组明显提前。结论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缝扎外旋肌群止点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及隐性失血,有利于术后康复。
付廷付炯舒科杰张平尹良军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缝扎隐性失血老年
双环钢丝捆扎技术联合关节置换对转子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交叉双环钢丝捆扎技术联合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2014年行人工关节置换结合钢丝捆扎治疗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Ⅵ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采用双环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19例采用普通环形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分别比较住院时间、首次行走时间、术前术后记录每日睡眠时间、每日饮食量、精神状态、髋关节Harris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电解质、是否有关节脱位、呼吸及泌尿系统炎症等疾病,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交叉双环钢丝捆扎组与采用普通钢丝捆扎组比较,前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首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后者(P〈0.05),两者血液指标出院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恢复速度较后者更快(P〈0.05),两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叉双环钢丝捆扎加人工关节置换术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髋近期功能,在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方面有积极作用。
付炯尹良军付廷舒科杰张平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
股骨头缺血坏死保髋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好发于青壮年人群,致残率高,其病因、病理机制的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目前认为ONFH主要为各种因素引起股骨头微循环障碍,骨组织缺血坏死,后期纤维、血管增生使髓内压增高,而髓内高压进一步影响股骨头血供,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早中期ONFH如何逆转缺血环境、保存股骨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基础上将保髋治疗现状及进展总结如下。
舒科杰尹良军陆洋付廷张平付炯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
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小切口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4.2个月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显示优15例,良2例。结论空心钉和带线锚钉双联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学习曲线短,操作容易,术后能更早康复锻炼,获得更好的功能,效果满意。
张平舒科杰付廷付炯张松秦晋李锐冬尹良军
关键词:空心钉带线锚钉后交叉韧带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转子再结合装置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转子再结合装置(greater trochanter reattachment,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Jensen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重度骨质疏松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固定的21例病人纳入GTR组,采用股骨头置换联合普通钢丝捆扎固定的27例病人纳入钢丝捆扎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侧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以及术后1、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GTR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68.86±5.47)min、(2.76±0.70)d,较钢丝捆扎组的(72.07±4.47)min、(3.52±0.85)d显著缩短(P=0.030,P=0.002);GTR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为(10.81±1.78)s,较钢丝捆扎组的(9.33±1.24)s显著延长(P=0.001);术后1个月时GTR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5.71±2.39)分,明显优于钢丝捆扎组的(73.56±2.24)分(P=0.002);但两组病人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舒科杰尹良军付廷秦晋付炯张平聂茂
关键词:髋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