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仙玲

作品数:53 被引量:149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核酸
  • 10篇适配体
  • 10篇配体
  • 10篇球形棕囊藻
  • 10篇棕囊藻
  • 10篇核酸适配体
  • 8篇卵形鲳鲹
  • 7篇养殖
  • 7篇弧菌
  • 7篇赤潮
  • 6篇藻华
  • 6篇溶藻弧菌
  • 6篇细胞
  • 6篇免疫
  • 6篇核苷酸
  • 5篇植物
  • 5篇灵敏度
  • 5篇免疫原性
  • 5篇敏度
  • 4篇单胞菌

机构

  • 49篇广西科学院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7篇广西民族大学
  • 5篇暨南大学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南宁学院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 2篇北部湾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3篇覃仙玲
  • 20篇陈波
  • 19篇李菲
  • 15篇陈宪云
  • 12篇姜发军
  • 12篇赖俊翔
  • 12篇董德信
  • 10篇许铭本
  • 8篇张荣灿
  • 8篇陆家昌
  • 5篇雷富
  • 5篇柯珂
  • 4篇庄军莲
  • 4篇黄庶识
  • 3篇师德强
  • 3篇欧林坚
  • 2篇吕颂辉
  • 2篇王巧贞
  • 2篇徐轶肖
  • 2篇赵鹏

传媒

  • 13篇广西科学院学...
  • 8篇广西科学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生态科学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 1篇生物过程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3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有溶藻能力的新属菌株及其对球形棕囊藻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溶藻能力的新属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404,分类命名为Mesobaculum littorinae M0103。该菌株筛选简单、容易培养,发明人还建立了相应培养方法。研究表明,...
李菲覃仙玲陈波潘信利姜发军李喆
文献传递
尖刺拟菱形藻和抑食金球藻碱性磷酸酶生理学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比较研究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两种海洋微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的生理学特性,分析细胞内、外磷含量的变化对AP表达的调控。结果表明,尖刺拟菱形藻和抑食金球藻的AP均为诱导酶,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P activity,APA)表达受到外部溶解态无机磷酸盐(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ate,DIP)与细胞内颗粒磷含量(Particulate phosphorus,PP)的共同调控。尖刺拟菱形藻APA对磷胁迫的灵敏度较高,在DIP尚高(1.80μmol·L–1)且PP充分(222.19 fmol·cell–1)的条件下,尖刺拟菱形藻就开始大量表达APA。而抑食金球藻则是在内外磷源都即将耗尽(DIP和细胞PP分别为0.26μmol·L–1和4.49fmol·cell–1)的条件下才开始大量表达APA。尖刺拟菱形藻的AP基本是结合在细胞上的,而抑食金球藻会释放一定量(6.1%—20.9%)的AP于水体中。抑食金球藻单位体积的最大APA约为尖刺拟菱形藻的73倍。尖刺拟菱形藻与抑食金球藻依靠AP水解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的能力有差异。
覃仙玲欧林坚吕颂辉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尖刺拟菱形藻
北部湾钦州港近江牡蛎重金属污染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为近江牡蛎的食用安全及养殖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7—11月在北部湾钦州港采集近江牡蛎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近江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污染程度。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牡蛎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Zn>Cu>Cd>Cr>As>Pb>Hg,其中Zn、Cu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532.03、126.96 mg/kg。Cu参照《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发现除了7月2号站样品未超标,其余样品均超标,超标率达89%。As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发现总超标率为11%,仅7月3号站样品存在超标。Pb、Hg含量较低,其平均值分别为0.02、0.009 mg/kg。重金属富集系数揭示近江牡蛎对Zn、Cu、Cd、Cr富集严重。膳食暴露评估方法显示,重金属的膳食摄入量低于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暂定每周摄入量,钦州湾近江牡蛎属于安全食用范围。
赵鹏张荣灿覃仙玲蓝文陆陈波胡宝清徐轶肖
关键词:近江牡蛎重金属
广西卵形鲳鲹小脑来源细胞系的建立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广西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但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各种病害侵染引起的疾病频繁暴发,给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卵形鲳鲹小脑来源的细胞系(Cell line from cerebellum of Trachinotus ovatus,TOCC),将有利于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中病毒性病害的分离、鉴定和病害的侵染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和变化的动态监测。【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卵形鲳鲹小脑组织的原代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待原代细胞铺满单层后进行传代培养。对稳定传代的TOCC进行18SrDNA基因测序分析,然后进行生长速率分析和染色体分析,并开展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胞外产物对TOCC的毒性分析。【结果】稳定传代的TOCC为成纤维样细胞,18SrD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来源于卵形鲳鲹;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OCC具有二倍体特征,特征染色体数目为62条;不同培养条件下TOCC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28℃生长速度最快;病原菌胞外产物对TOCC具有明显的毒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广西卵形鲳鲹小脑组织来源的细胞系(TOCC)。细菌胞外产物对TOCC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替代活体检测,实现体外细胞水平对广西海水养殖中病害侵染和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为养殖病害的有效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余庆李菲覃仙玲陈宪云董德信牙韩争
关键词:细胞特征细胞毒性
球形棕囊藻北部湾株对不同形态磷源的利用及碱性磷酸酶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北部湾株BBW PG-01对不同磷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特性,揭示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在该藻赤潮发生时的重要作用。【方法】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KH_2PO_4(PO_4^(3-))、核糖核酸(RNA)、葡萄糖-6-磷酸钠盐(G-6-P)、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和卵磷脂(LEC)作为磷源,对比研究BBW PG-01在这5种不同磷源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并结合磷饥饿条件下的无机磷吸收动力学及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分析其对无机磷和有机磷的竞争机制。【结果】5种形态磷源均可被BBW PG-01利用,RNA为其最优生长磷源,而以大分子有机磷LEC为磷源时生长最差,两者最大细胞密度分别为4.40×10~8 cells/L和2.39×10~8 cells/L,水解大分子DOP可能需要更高的酶活性。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磷缺乏的条件下,BBW PG-01具有通过高亲和力来竞争磷源以维持生长的能力。【结论】球形棕囊藻北部湾株在AP的作用下,能够利用多种DOP进行生长,且在低磷条件下对无机磷(DIP)和DOP均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海洋中DOP可能是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和维持的重要磷源。
覃仙玲陈波赖俊翔陆家昌牙韩争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有机磷碱性磷酸酶
山口红树林土壤芽孢杆菌多样性及纤维素酶活性筛选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究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结合刚果红纤维素培养法、滤纸条崩解试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对分离出的芽孢杆菌开展纤维素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出171株芽孢杆菌,隶属于4科12属4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从中筛选出9株具有显著纤维素酶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4株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类,且部分菌株呈现出显著的纤维素酶活性,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李菲李喆覃仙玲黄庶识苏芯莹潘信利
关键词:土壤芽孢杆菌物种多样性纤维素酶活性
2015年冬季钦州湾浮游动物死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浮游动物死体在广西近海的可能规模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冬季在钦州湾选择6个站位进行垂直拖网,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区分浮游动物死体,研究冬季钦州湾浮游动物死体的组成、分布及其对丰度、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调查期间,浮游动物死体的平均丰度为2 252个/m3,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24.5%。共鉴定浮游动物31种(类),其中出现死体的有15种(类)。在优势种(类)中,除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外,其它优势种(类)一旦在某站位发现活体,则其死体出现的概率为100%。死体的出现提高了多样性指数,缩小了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差异。【结论】冬季钦州湾约有1/4的浮游动物是死体。死体的存在会误导我们对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的理解,应该引起重视。
陆家昌姜发军许铭本赖俊翔覃仙玲
关键词:浮游动物桡足类
红树林放线菌抗沃柑病原真菌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离鉴定沃柑叶斑病害中的病原真菌,并从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中筛选高效抑制病原真菌的菌株,为开展沃柑真菌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通过形态学、ITS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健康沃柑叶片进行回接验证。采用平板对峙法对24株红树林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并检测活性菌株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及防病害效果。通过antiSMASH对目标菌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结果从沃柑叶斑病害中分离出4种植物病原真菌,其中大豆茎点霉(Boeremia exigua)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可导致沃柑叶片出现叶斑病症;从24株放线菌中筛选到1株链霉菌M2020,其对4种病原真菌C1~C4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且其发酵产物在沃柑真菌病害(真菌C4侵染)防治试验中效果显著;菌株M2020基因组中含有38个负责聚酮类、非核糖体多肽类和萜烯类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结论致使沃柑出现叶斑病症的病原真菌至少有大豆茎点霉和腐皮镰刀菌,链霉菌M2020具有防治沃柑叶斑病害的潜力。
李菲杨玲王巧贞许秀松黄庶识杨慧欢覃仙玲
关键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为微塑料和致灾赤潮藻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以f/2培养基为培养介质、初始密度为2000 mL^(-1)的球形棕囊藻藻液中添加小粒径(直径0.1、1.0μm)及大粒径(直径10.0、100.0、1000.0μm)聚苯乙烯微塑料,扩大培养30 d,分析不同粒径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单细胞密度、囊体数量、囊体直径以及囊体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粒径微塑料的抑制作用较强,10.0μm组和1000.0μm组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9.3%及99.2%。微塑料可使实验组囊体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粒径微塑料对囊体数量的抑制率均在94.0%以上,并延缓囊体的形成时间。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囊体直径的增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大粒径微塑料对囊体直径增长率最高分别达到2633.4%(30 d)、2515.1%(27 d)及1868.2%(27 d)。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囊体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小粒径微塑料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大粒径微塑料,培养至30 d,0.1、1.0μm组囊体单细胞密度增长率已分别达到52249.4%、47666.3%。【结论】聚苯乙烯塑料微球可抑制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的生长,延迟球形棕囊藻形成囊体的时间,减少囊体数量,增加囊体直径,增加囊体细胞密度。大粒径(10.0、100.0、1000.0μm)微塑料对游离单细胞密度、囊体数量、囊体直径影响较大,而小粒径(0.1、1.0μm)微塑料则对囊体细胞的生长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张荣灿覃仙玲覃仙玲陆家昌雷富陆家昌赖俊翔雷富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聚苯乙烯
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业现状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展望被引量:27
2018年
广西北部湾海域的海水养殖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随之而来的病害暴发、渔药滥用、养殖污染、优质种苗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和病害情况,就未来广西海水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李鹏飞余庆覃仙玲李菲陈宪云董德信秦启伟
关键词:海水养殖业生态养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