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明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动脉钙化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手术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静脉
  • 2篇化生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金属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血栓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覃晓
  • 5篇胡明
  • 3篇杨晗
  • 2篇卢海林
  • 2篇林秋宁
  • 1篇郭思恩
  • 1篇蒙元彪
  • 1篇覃忠
  • 1篇梁雪婧
  • 1篇陈靖
  • 1篇张江峰
  • 1篇黄群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差异,总结针对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恰当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的30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比较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门静脉置管溶栓及手术治疗病死率、术后通畅程度、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不同治疗组年龄、病程、病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病死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组与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组术后门静脉通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穿刺治疗组穿刺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组。结论针对门静脉血栓的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与门静脉置管溶栓同样有效。与这两种治疗方式相比,手术取栓风险较大,有肠坏死时,可行肠切除术。
胡明覃晓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手术取栓
动脉钙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水平的改变和强力霉素的保护作用
2016年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DOX)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DOX对大鼠动脉钙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OX 60 mg/kg、120 mg/kg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维生素D360万U/(kg·d)皮下注射,连续3天,诱导动脉钙化模型,干预组每天还分别给予DOX 60 mg/kg、120 mg/kg皮下注射,连续14天。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大鼠动脉组织的病理变化,运用von Kossa染色判断动脉钙化程度,使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主动脉钙含量,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法检测动脉组织TGF-β1、MMP-2以及TIM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脉组织HE染色可见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弹力纤维断裂,von Kossa染色显示有大量黑色颗粒沉积在动脉中层,主动脉钙含量,TGF-β1、MMP-2以及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DOX干预能改善弹力纤维层的排列紊乱,减少主动脉钙沉积和钙含量,并降低TGF-β1、MMP-2但增加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且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结论 TGF-β1、MMP-2和TIMP-1在动脉钙化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OX可通过降低TGF-β1、MMP-2,增加TIMP-1的表达而起减轻动脉钙化的作用。
卢海林蒋汶洪胡明蒙元彪杨晗林秋宁覃晓
关键词:动脉钙化强力霉素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动脉钙化大鼠差异表达基因
2016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正常大鼠和动脉钙化大鼠腹主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及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量,以探讨动脉钙化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_3建立大鼠动脉钙化模型,采用Von Kossa染色观察动脉钙化程度,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两组大鼠差异表达基因及检测TGF-β、MMP-2和MMP-9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710条,其中上调基因344条,下调基因366条。模型组TGF-β1、TGF-β3和MMP-2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2和MMP-9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钙化的形成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TGF-β、MMP-2和MMP-9对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卢海林韦肖敏蒋汶洪胡明杨晗覃晓
关键词:基因芯片动脉钙化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
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以及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对33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549条下肢静脉曲张肢体)使用国产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其中按国际静脉联盟制定的CEAP分级中的临床(C)分级法,C4~C6级的下肢静脉曲张肢体占226条(41.17%)。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均操作成功。549条下肢静脉曲张肢体中523条肢体(95.26%)手术阻断隐静脉主干后,再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出现皮下硬结20.40%(112/549),血栓性浅静脉炎6.01%(33/549),皮肤溃疡2.00%(11/549),皮肤色素沉着1.46%(8/549)。23条残留曲张静脉肢体(4.19%)实施了补充注射治疗。未发生空气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泡沫硬化剂具有安全、简单、经济、可靠、可重复的的特点,泡沫硬化剂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覃忠覃晓郭思恩胡明陈靖林秋宁张江峰梁雪婧
关键词:静脉曲张微创下肢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39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4~72个月,平均22.7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19例)和死亡组(2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AA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率和瘤体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瘤体直径大是AAA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0,95%CI:1.043~1.696,P=0.021;OR=1.313,95%CI:1.133~1.523,P=0.001)。结论:高龄和瘤体直径大是AAA行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龄及瘤体直径大的患者应进行密切地随访和观察。
黄群杨晗胡明覃晓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