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松
- 作品数:20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CLIF-C OFs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 OFs)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HBV-ACLF患者24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组(n=107)、中期组(n=63)、晚期组(n=73),并根据患者60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53)和存活组(n=190)。发色底物法检测患者入院时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并计算入院时的CLIF-C OF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CLIF-C OFs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者的抗凝血酶Ⅲ活性依次降低,CLIF-C OFs评分依次升高(H=195.003、139.852,P均<0.01)。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CLIF-C OFs评分、中性粒细胞比值、总胆红素、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Z/t=6.712、2.691、2.692、3.166、6.234,P=0.000、0.008、0.008、0.002、0.000)。高中性粒细胞比值、高HBsAg、高CLIF-C OFs评分为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48(1.005~1.092)、1.866(1.200~3.481)、2.850(2.011~4.039)],高抗凝血酶Ⅲ活性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848(0.785~0.917)]。抗凝血酶Ⅲ活性、CLIF-C OFs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0.787、0.878,二者联合预测大于单独评估(Z=3.655、2.912,P=0.000、0.004)。结论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和CLIF-C OFs评分升高与HBV-ACLF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相关,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CLIF-C OFs评分能提升对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
- 张蕾贺建勋范雪松何立娟闫树凤崔颖袁慧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
- 北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布情况及参考区间的建立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布情况,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表观健康成人1323名,采用迈瑞BS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Hcy浓度,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结果不同年龄组中,男性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18~29岁为14.38(10.93,23.32)μmol/L比9.24(7.83,11.76)μmol/L,30~44岁为12.30(10.16,16.77)μmol/L比9.13(8.15,10.73)μmol/L,45~59岁为12.47(10.56,17.30)μmol/L比9.28(8.19,11.23)μmol/L,60~74岁为12.96(10.54,16.18)μmol/L比11.05(9.54,13.66)μmol/L,≥75岁为16.07(12.83,19.89)μmol/L比11.98(10.24,15.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年龄呈正相关(R2=0.007)。男性Hcy水平随着年龄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30~44岁年龄组降至最低;女性Hcy水平在60岁前处于平稳状态,随后显著升高。男性5个年龄组的HHcy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18~29岁为45.1%比8.9%,30~44岁为29.4%比4.6%,45~59岁为29.1%比3.9%,60~74岁为29.3%比15.4%,≥75岁为59.1%比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0.076,P<0.001)、TG(B=-1.679,P=0.028)、LDL-C(B=0.997,P=0.023)、HDL-C(B=-1.772,P=0.015)、ALT(B=-0.047,P=0.002)和SCr(B=0.013,P=0.004)均能影响女性Hcy水平;上述变量均与男性Hcy水平无关(P>0.05)。建立Hcy的参考范围为男性18~74岁为7.61~19.20μmol/L,≥75岁为8.58~19.03μmol/L;女性18~59岁为6.11~16.28μmol/L,≥60岁为7.54~17.81μmol/L。结论健康成人血清Hcy水平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男性18~74岁和≥75岁、女性18~59岁和≥60岁Hcy的参考区间。
- 陈柯范雪松莘琳琳袁慧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健康成人性别年龄
- 血清免疫球蛋白E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E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6—12月101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心力衰竭组,其中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性心力衰竭(CHD)患者为CHD组,38例其他原因所致心力衰竭(NCHD)患者为NCHD组,同时随机选取224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86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连续入组的血清标本,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IgE水平与B型钠尿肽(BNP)、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和冠心病组血清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血清IgE水平高于冠心病组和N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IgE水平与舒张压、BNP呈正相关(r=0.330、0.346,均P<0.05),与LDL-C呈负相关(r=-0.238,P<0.05)。IgE联合BNP诊断效能较高。结论血清IgE水平在CHD患者中升高,且与心功能状态相关。IgE与BNP联合诊断可以提高CHD的诊断效能,对于心力衰竭病因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 张如南袁慧范雪松贺建勋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免疫球蛋白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健康成人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dLDL-C参考区间的Meta分析
- 2022年
- 对国内采用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的健康中国人群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sdLDL-C)水平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sdLDL-C的参考区间建立文献,两名研究者单独对所有纳入的文献全文进行系统地回顾,并提取文献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的地区、研究设计类型、纳入的研究对象数量、研究对象性别、研究对象年龄、测定试剂及sdLDL-C水平。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收集国内外截止2021年10月公开发表的研究有关中国人群血清sdLDL-C参考区间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6篇,入组表观健康受试者3392人,其中男性1682人,女性1710人。结果显示中国人群过氧化物酶法血清sdLDL-C水平为0.57±0.36 mmol/L。Egger’s检验结果显示未见明显的发表偏倚(P=0.18)。结论 健康中国人群sdLDL-C的范围与现在使用的参考区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多中心的大样本建立适合国人的参考区间。
- 孙奇范雪松莘琳琳王晴袁慧
- 关键词:META分析
- 基于规范化培训基地实施社区检验培训的实践和探索
- 2021年
- 加强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是保证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重要方面。笔者及其团队对利用规范化培训基地实施社区检验培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首先分析了这种培训模式的可行性,其次以北京市朝阳区社区检验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利用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源建立不同层面的社区培训体系,从最基本的社区检验全员上岗培训,到提高岗位能力的骨干培训,再到提升整个检验服务能力的医联体对口培训。针对培训目标建立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后评价体系,在不同层面培训中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为逐步加强社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最后探讨了这种培训模式在社区检验人员培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社区检验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曾小莉王燕范雪松袁慧
- 一种防溢洒样本采集容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溢洒样本采集容器,包括:采集管,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体结构,容纳腔内可供容纳样本;盖体,盖合在采集管的开口处,适于密封采集管的一端开口;采集管包括主体段和衔接段,主体段为具有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
- 刘玉磊袁慧刘秀文范雪松陈柯
- 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208a(miR-208a)、miR-17-5p表达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LV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冠心病中心收治AMI患者133例,根据随访6个月时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分为LVR组51例和非LVR组82例,并根据6个月时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和预后良好组89例。采用qPCR检测患者血清miR-208a、miR-17-5p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ESV。Spearman相关性分析LVR组患者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与确诊时LVESV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LVR组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水平高于非LVR组(t/Z=7.432、10.964,P均<0.001);LVR组LVEDD、IVST、LVPWT、LVMI、LVESV高于非LVR组(t/Z=11.774、8.611、6.416、9.676、5.336,P均<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高于预后良好组(t/Z=5.270、5.376,P均<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VR组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与确诊时LVESV呈正相关(r_(s)=0.868、0.735,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Killip分级≥Ⅲ级和血清miR-208a、miR-17-5p升高为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58(1.005~1.114)、4.984(1.564~15.880)、1.051(1.007~1.097)、1.098(1.027~1.175)],LVEF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932(0.892~0.97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08a、miR-17-5p及二者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95、0.866,二者联合预测的价值高于单项指标(Z/P=2.102/0.025、2.511/0.014)。结论 AMI患者血清miR-208a、miR-17-5p表达升高与LVR和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AMI患者预后不良的辅
- 张蕾贺建勋张琳琳翟光耀范雪松袁慧
- 关键词: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预后
- 生物素干扰临床检测结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生物素在代谢相关疾病治疗及美容保健中获得广泛应用。新近研究发现,过量摄入生物素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等检测结果产生偏差。本文对国内外报道的生物素干扰临床检测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及相关检验人员了解生物素干扰及有效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宋丽颖李禹龙范雪松袁慧
- 关键词:生物素甲状腺激素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
- 高敏肌钙蛋白Ⅰ低水平升高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影响因子患者的临床特征
- 2023年
- 目的研究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I)低水平升高(本文选取高于参考值且低于100pg/mL的标本)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影响因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筛查hs-cTnI低水平升高的患者,其中心肌梗死271例、心绞痛446例、冠心病146例、心力衰竭59例、心肌病40例、瓣膜病48例、单纯性高血压64例、单纯性糖尿病9例、单纯性高脂血症6例。结果(1)在hs-cTnI低水平升高患者中占比较高的疾病为心绞痛占37.8%、心肌梗死占23.0%和冠心病占12.4%,在年龄分布中占比较高的分别为50~59岁占20%、60~69岁占33.7%、70~79岁占23.2%;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男性结果均高于女性,男性、女性的病例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将病例组按年龄段分组,30~39岁组结果最高为34.75(24.73,66.43)pg/mL,≥80组结果最低为23.50(16.45,36.53)pg/mL,随着年龄增加呈结果减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同性别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男性结果均高于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心肌梗死组结果高于其他疾病组(除外心肌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性别各病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病例组男性结果均高于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ROC曲线分析显示,hs-cTnI在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界值男性为15.45pg/mL、女性为10.85pg/mL。结论hs-cTnI低水平升高以心肌缺血类疾病为主;在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检测条件以及疾病人群确立适当的临床诊断界值。
- 王凤梅李琦范雪松莘琳琳陈柯袁慧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
- 健康成年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其相关比值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sdLDL-C/载脂蛋白(apo)B在健康成年人中的水平及sdLDL-C与血脂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151名健康体检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7名,女594名。根据空腹血脂水平入组,参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分为18~29岁(247名)、30~44岁(269名)、45~59岁(225名)、60~74岁(207名)、75~90岁(203名)5个年龄组。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DL-C、LDL-C、sdL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的含量,分析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使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上4个指标与其他血脂组分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组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分别为(0.56±0.23)mmol/L、0.24±0.07、0.49±0.22、0.27±0.07]均高于女性组[分别为(0.48±0.18)mmol/L、0.20±0.06、0.36±0.17、0.23±0.07](P均<0.001)。不同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18~29岁、30~44岁及45~59岁年龄组男性sdLDL-C均高于女性(P均<0.05)。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在18~29岁、30~44岁、45~59岁及60~74岁年龄组均高于女性组(P均<0.05)。全部受试对象的sdLDL-C水平与TC、TG、LDL-C、apoB、非HDL-C和残粒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50、0.45、0.67、0.68、0.61、0.11,P均<0.01),与HDL-C与apoA1呈负相关(r=-0.17、-0.10,P<0.01)。结论健康成年人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和sdLDL-C/apoB水平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均存在差异,血清中sdLDL-C水平与apoB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 范雪松贺建勋莘琳琳胡荣陈柯孙奇王晴桂媛袁慧
- 关键词:胆固醇载脂蛋白B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