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春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植株高大的目标作物对防护林防风效应影响的风洞模拟试验被引量:8
- 2016年
- 防护林对降低风害,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防护林配置研究仅注意到防护林本身,忽视了果树等植株高大作物对风速的影响。该文选取1种果树(枣树),3种疏透度林带(30.12%、25.01%和20.92%),在3种风速下(8、10、和14 m/s)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种植枣树等植株高大目标作物时,防护林风场特征及防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风速和林带疏透度下,枣树对林带前后流场均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林带后近地面风速削减程度较大。1)随风速增大,无枣树林带防风效应减小,有枣树林带变化较小,但增量增大,在8、10、和14m/s风速下分别增大16.40%、23.65%和29.05%;2)疏透度为30.12%时,有枣树林带综合防风效应最佳。随疏透度减小,无枣树林带防风效应增大,有枣树林带变化较小,但增量减小,在3种疏透度下分别增加22.72%、15.22%和1.28%。因此总结认为在集约化和精准农业要求下,进行枣树等植株高大作物防护林带配置时,应考虑目标作物的防风效应,如此可减少防护林面积,显著提高目标作物的经济效益。
- 郑波刘彤孙钦明朱乐奎刘尊驰张礼春欧阳异能
- 关键词:风洞枣树防风效应疏透度
- 多层林网与单林带防风效应差异的风洞模拟被引量:4
- 2017年
- 农田防护林是有效降低作物风沙灾害的重要屏障,而目前防护林研究多围绕单个林带及林网,缺少对多层林网与单林带防风效应差异的整体认识,故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行数林带配置(4、6和8行林)3层林网,在3种风速下(8、10和14m/s)进行风洞模拟,研究多层林网与单林带流场及防风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林网与单林带流场差异主要表现在林带以上高度,近地面风速差异相对较小。另外,随水平距离增加风速恢复方式不同,林网上下同步恢复,呈平行状;而单林带自上向下逐步恢复,呈阶梯状;2)随着风速增加,单林带防风效应变化较小,林网后略减小,较单林带的效应增量呈减小趋势,在8、10和14 m/s风速下分别为7.99%、3.05%和2.38%。3)4行林林网配置综合防风效应最佳。随着林带行数增加,单林带和林网防风效应均先增大后不变,且林网后多出的效应增量变化趋势也相同,在林带为4、6和8行条件下分别为6.29%、7.99%和7.65%。因此,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化农业推进,在进行防护林配置时,应从农田林网的整体效应进一步定量,减少林带冗余,实现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化。
- 郑波刘彤朱乐奎孙钦明刘尊驰张礼春郝晓冉
- 关键词:林网风洞流场防风效应
- 基于防护保证率的农田防护林林带间距调控被引量:11
- 2016年
- 农田防护林林带间距的设置关系到防护林防护效益和农田单位经济效益的权衡。该文以新疆南疆枣树防护林为例,引用水文学中防护保证率的概念和方法,以枣树受风害危害的概率特征为基础,兼顾防护林防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建模分析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农田防护林林带间距调控方法。结果表明:1)运用防护保证率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农田防护林防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权衡的优化;2)枣树防护林的防护保证率在95%,林带间距为132.1 m左右时,单位经济价值达到最优,高出常规防护林间距经济产量6.2%;3)林带疏透度为0.34大于疏透度为0.49的防护效益。该研究可为农田防护林林带间距定量调控提供参考。
- 朱乐奎刘彤郑波孙钦明韩志全刘尊驰张礼春
- 关键词:作物南疆枣树
- 南疆枣园风沙特征及对枣树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以南疆红枣主产区Ⅰ、Ⅱ、Ⅲ、Ⅳ4个试验区和田骏枣为材料,Ⅰ、Ⅱ、Ⅲ区为垦区绿洲边缘防护林完整的枣园,Ⅳ区为500 m内无防护林的枣园,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风沙特征及对枣树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以探明风沙对果园枣树授粉受精的危害。结果表明,园中近防护林Ⅰ区风速相对很小,随着Ⅱ、Ⅲ、Ⅳ区防护林的远离,风速逐渐增大,4个区的降尘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强风沙胁迫下和田骏枣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呈现为Ⅱ区>Ⅲ区>Ⅰ区>Ⅳ区,而弱风沙胁迫下和田骏枣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呈现为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因此,在风沙区枣园防护林建设中,应根据当地风沙气候特征,以枣树对风沙最为敏感的授粉受精期为依据设置防护林林带间距,以提高红枣的生产效益。
- 张礼春刘彤郝晓冉郑波孙钦明
- 关键词:风沙枣树授粉受精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