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江燕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细胞
  • 2篇内膜
  • 2篇内膜癌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内膜癌
  • 1篇第二产程
  • 1篇第二产程时间
  • 1篇多血质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分娩

机构

  • 5篇南昌大学第一...
  • 4篇江西省妇幼保...
  • 2篇吉化总医院
  • 1篇江西省安义县...

作者

  • 9篇于江燕
  • 3篇张一琼
  • 1篇曾晓明
  • 1篇张一琼
  • 1篇杨国锟
  • 1篇彭金香
  • 1篇张春英
  • 1篇朱元方
  • 1篇赵玉娥
  • 1篇乔翔云
  • 1篇徐琳
  • 1篇钟卫东

传媒

  • 2篇江西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单绒毛膜双胎(monochorinic twin,MC Twin)由于胎盘内血管交通支的存在可导致以双胎羊水过少-羊水过多序列症(twin oligopolyhydramnios sequence,TOPS)为典型临床表现的单绒毛膜双胎特有并发症-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2007年国外学者Lopriore首先提出了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症(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这一诊断[1],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症以两胎儿巨大的血红蛋白差异而不伴有“TOPS”为典型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胎儿-胎儿间输血。其自然发病率2%~5%,继发于TTTS胎儿镜激光血管凝固术治疗后约3%-16%[2-5]。目前,国内对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症的报道较少。本文将2018年6月26日我院收治的1例TAPS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报告如下。
于江燕雷晓真
关键词:发病机制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2019年于安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439例VBAC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VBAC是否成功将其分为VBAC成功组(382例)和VBAC失败组(57例)。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BAC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比较2组母婴结局。结果纳入分析的VBAC成功率为87.02%(382/4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阴道分娩史、孕周、Bishop评分、胎儿体重是影响2组VBAC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16周及以上流产史或阴道分娩史(尤其是有VBAC史)、Bishop评分≥6分及胎儿体重<3.0 kg是VBAC的有利影响因素,而BMI>30 kg·m^(-2)是独立危险因素。VBAC成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失败组(P<0.001),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VBAC成功率与产妇分娩前BMI、孕16周及以上流产史或阴道分娩史(尤其是VBAC史)、Bishop评分及胎儿体重相关。对VBAC产妇进行个体化评估时应重点关注上述因素。
徐琳于江燕张一琼
关键词: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影响因素
HER2和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子宫内膜癌、4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ER2与BRCA1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这2个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7.5%、67.1%(P=0.000),BRC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2.5%、31.7%(P=0.000)。子宫内膜癌中,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BRCA1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HER2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HER2阴性表达患者(69.8%vs 92.3%,P<0.05),BRCA1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6%vs 72.2%,P>0.05);BRCA1与HER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无相关性(r=-0.103,P>0.05)。结论 BRCA1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ER2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性及不良预后有关。
于江燕张一琼
关键词:基因,ERBB-2预后
13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出现的新生儿窒息病例,探讨新生儿轻度窒息脐动脉血pH截断值及第二产程长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单胎孕周≥34周分娩中诊断为新生儿窒息的病例,进行相关数据回顾性分析,病例总数268例,其中轻度窒息组242例(阴道分娩130例,剖宫产112例),重度窒息组26例(阴道分娩18例,剖宫产8例)。通过对比新生儿轻度窒息阴道分娩130例与正常组130例(出生无窒息的单胎孕周≥34周阴道分娩新生儿)新生儿脐动脉pH行ROC曲线分析,找到这些新生儿窒息病例脐动脉血气分析pH的截断值,并分析上述两组第二产程时间长短。结果(1)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绘制ROC曲线找到这些新生儿轻度窒息病例出生后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的截断值为pH<7.15,7.10≤pH<7.15的频率最高,为最佳的判断阈值,作为评估新生儿安全和轻度窒息的有效阈值。(2)比较阴道分娩中轻度窒息组(130例)与正常组第二产程时间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新生儿窒息病例中新生儿脐动脉血pH及第二产程时间,对比目前诊断标准下新生儿窒息标准,为制定更加完善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提供数据支持;细化新生儿窒息诊断,积极处理第二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新生儿结局,减少围生儿死亡。
雷晓真于江燕樊小艳孙仙娥周文俊曾晓明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第二产程时间
皿治林治疗急性荨麻疹32例疗效观察
2002年
杨国锟于江燕张春英乔翔云赵玉娥
关键词:皿治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被引量:2
2016年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极强侵袭力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宫颈癌的0.5%-3%。SCCC的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浸润转移,预后差,Ⅰ期的5年生存率仅33%,而其他期别的2年生存率为40%,5年生存率为14%。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SCCC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张一琼于江燕
关键词:宫颈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2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注射用奈达铂治疗,同时行相应的护理。观察5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1例,疾病稳定(SD)23例,疾病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44.23%,疾病控制率为88.46%。不良反应主要是脱发,其次是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贫血、便秘及血小板减少。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且及时进行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护理干预,有助于化疗顺利完成。
彭金香钟卫东于江燕
关键词:培美曲塞奈达铂护理
祛皮肌手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被引量:9
2003年
宋娅赵彦张丽娜于江燕
关键词:老年性睑内翻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方法
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肿瘤微环境是决定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肿瘤局部的病理微环境。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免疫炎症细胞等称为基质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基质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分泌多种可溶性因子,与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及其他基质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中相关基质细胞与子宫内膜癌恶性行为的关系做一综述。
张一琼于江燕朱元方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子宫内膜癌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