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英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建昌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管
  • 1篇血管
  • 1篇血浆
  • 1篇血浆B型
  • 1篇血压
  • 1篇药物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生理
  • 1篇他汀
  • 1篇他汀类
  • 1篇他汀类药
  • 1篇他汀类药物

机构

  • 4篇建昌县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郎英
  • 1篇欧阳嶷
  • 1篇刘颖
  • 1篇马越超
  • 1篇张婧
  • 1篇封宇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网膜素-1水平的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网膜素-1(omentin-1)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明确网膜素-1在急性脑梗死预测和病情演变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在建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5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92 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基本信息;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并通过颅脑CT和磁共振评估脑梗死面积和部位.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及GCS评分.分别在入院2 d,7 d和14 d清晨空腹抽取脑梗死组肘静脉血,ELISA法检测网膜素-1.将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牛津郡社区卒中分型(OCSP)及预后情况分别区分亚组,对网膜素-1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网膜素-1与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昏迷评分GCS以及预后情况mRS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网膜素-1和预后mRS评分的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2、7、14 d,脑梗死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 d、7 d以及14 d脑梗死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亚组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亚组网膜素-1水平显著降低(P<0.05).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及后循环梗死(POCI)组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低于腔隙性脑梗塞(LACT)组(P<0.05).预后较好组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升高(P<0.05).网膜素-1与GCS评分正相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负相关.空腹血糖、TG以及梗死部位是脑梗死患者血清网膜素-1的影响因素,入院14 d网膜素-1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网膜素-1为脑梗死发生和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网膜素-1是脑梗死重要的保护因子,提高网膜素-1水平,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
郎英郎英刘颖封宇张婧
关键词:脑梗死网膜素-1
观察急性老年脑梗死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急性老年脑梗死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到医院就诊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104例,根据脑梗死面积、是否合并意识障碍、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死亡等分别进行分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5例。对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量,并分析二者对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上,脑梗死患者显著高于健康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合并高血压患者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死亡患者显著高于存活者,各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意识障碍、高血压患者的这两项指标水平也显著升高,二者水平越高,则患者预后情况越差。
郎英
关键词:D-二聚体预后
血压新理解——动脉血管解剖生理新认识被引量:1
2016年
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雷诺氏综合征、叶克膜的试验应用等临床活动中有很多问题和现象,用现在的教科书理论不好解释,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回溯基础学科,在生理学教材基础上做了粗浅延伸探讨。
桓光健郎英马越超
关键词:血压动脉血管生理
观察不同时机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究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在不同时机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两组都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A组于发病的24~72 h内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B组于发病的24 h内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对两组预后效果作比较与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优于治疗前,B组的NIHSS评分(3.9±0.8)分优于A组的(7.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的过程中,B组出现残疾2例(5.3%)、死亡1例(2.6%)低于A组的8例(21.05%)和6例(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预后效果更优。
郎英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急性脑梗死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