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康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6 种园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分析
- 2024年
- 为探究北京市6种常见园林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的组成,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集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侧柏、雪松、矮紫杉、银杏、北京丁香以及月季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离子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峰面积进行百分比标准化,测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侧柏BVOCs包括8类62种,雪松BVOCs包括8类64种,矮紫杉BVOCs包括7类65种,银杏BVOCs包括8类56种,北京丁香BVOCs包括8类57种,月季BVOCs包括9类56种;6种园林植物BVOCs均含有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7类化合物,但各类别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且挥发性有机物中均含有(+)-α-蒎烯、(+)-柠檬烯、甲苯、正己醛、反式-3-己烯-1-醇5种共有成分,其含量分别占侧柏、雪松、矮紫杉、银杏、北京丁香和月季挥发性成分总量的12.24%、40.1%、2.44%、10.74%、24.32%、4.65%。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合理选择及科学配置具有参考意义。
- 牛香王兵袁卿语郭雅君许庭毓张维康
- 关键词:园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气质联用
- 北京不同污染地区园林植物对空气颗粒物的滞纳能力被引量:61
- 2015年
- 城市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滞纳空气颗粒物,净化城市大气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市6种常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了不同污染地区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能力,同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测试树种叶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在所测的树种中,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纳空气颗粒物的能力比阔叶树种高,其中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滞纳量最高,为(3.89±0.026)μg·cm-2,其次是白皮松(Pinus bungeana),为(2.82±0.392)μg·cm-2,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最小,为(2.00±0.118)μg·cm-2;2通过观察叶片微观形态结构发现,针叶树种气孔排列紧密,气孔密度比阔叶树种大,表面粗糙度高于阔叶树种,而且能够分泌油脂;3在不同污染区,相同树种叶片滞纳PM10存在显著差异,五环周围的树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滞纳PM10能力要高于植物园的,而相同树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则无明显差异;4在不同污染区下,叶片结构发生了重要的适应性变化,相对于轻污染区,在重污染区植物叶片外表皮细胞收缩,叶片表皮纹理变得更加粗糙,气孔频度和绒毛长度增加.尽管暴露于重污染区植物叶片发生重要变化,但是这些植物仍然能够正常健康地生长.
- 张维康王兵牛香
- 关键词:植物园园林植物颗粒物
-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规范
- 王兵蒋有绪牛香宋庆丰 周梅 魏江生 陈波 陈祥伟 甘先华 申文辉 曹建生 彭明俊 邱林 陈志泊 夏尚光 李明文 阮宏华 艾训儒 姚兰丁访军张维康 曹秀文任军 管清成 宋希强 龙文兴 陈凤臻 沈志平 倪细炉
- 侧柏枝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月份差异和日变化分析
- 2023年
-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S-GC/MS)技术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枝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月份(7月至11月)差异和日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侧柏枝叶VOCs中鉴定出133个化合物,化合物总数在9月和13:00—14:00最多(均为74),各月份和时段的烯烃类化合物数量和相对含量最高,且烯烃类相对含量在上午低于下午、夜晚低于白天。综上所述,侧柏枝叶VOCs以烯烃类为主,且化合物数量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的月份差异和日变化规律。
- 牛香王兵张维康张维康李婉婷许庭毓
- 关键词:侧柏
- 不同树种叶片微观结构对其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7年
- 空气颗粒物能够危害人体健康,而植被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提高环境质量。本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树种叶片表面微特征(气孔密度、蜡质层、油脂、绒毛、纹理等)、粗糙度和湿润性,研究了城市中不同树种叶片微结构对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滞尘能力存在差异,针叶树种滞尘能力要高于阔叶树种;叶片表面结构对于树种滞尘能力的影响非常显著(P<0.05),其中测试树种中油松、白皮松叶片滞尘主要受气孔密度、蜡质层厚度、油脂、纹理的影响,而旱柳、五角枫、银杏和杨树叶片滞尘能力主要受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叶片表面湿润性与叶片的滞尘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 张维康王兵牛香
- 关键词:叶片颗粒物接触角粗糙度
- 北京市常见树种叶片吸滞颗粒物能力时间动态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前,以显微镜观察叶片微观结构已被证明是研究叶片吸滞颗粒物机理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颗粒物再悬浮法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北京市主要园林树种吸滞颗粒物的能力和叶片的表面特征,并探讨了不同树种吸滞颗粒物能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叶片微观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针叶树种吸滞总悬浮颗粒物(TSP)能力大于阔叶树种,排序为:油松((27.13±0.44)μg·cm^(-2))>白皮松((10.74±0.23)μg·cm^(-2))>五角枫((8.24±0.18)μg·cm^(-2))>柳树((7.71±0.18)μg·cm^(-2))>银杏((6.43±0.17)μg·cm^(-2))>杨树((6.17±0.19)μg·cm^(-2)),不同时间段树种滞尘能力不一致;2观测期间,针叶树种吸滞TSP和粗颗粒物(PM10)能力随月份呈U型趋势,在8、9和10月最低,随后又逐渐上升,而阔叶树种吸滞颗粒物能力则呈倒U型趋势,在7、8月最高,但不同树种吸滞细颗粒物(PM2.5)能力随时间变化均无明显规律性;3通过对叶片表面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构观测发现,叶片表面粗糙度越大,其吸滞颗粒物能力越强.
- 张维康王兵牛香
- 关键词:叶片AFM颗粒物PM10PM2.5
- 北京市常见落叶树种叶片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了探求北京市常见落叶乔木树种滞纳空气颗粒物的功能,选取了6种典型落叶乔木树种(杨树、刺槐、栾树、垂柳、元宝枫、银杏),利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了不同树种单位面积叶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滞纳量.结果表明:16个树种的叶片对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均能起到一定的滞纳作用,且不同树种滞纳量表现出较大差异,栾树和刺槐单位面积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纳量最高,杨树的滞纳量最小;2不同树种单位面积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纳量并不完全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雨后8 d和雨后5 d,不同树种单位面积叶片对TSP和粗颗粒物的滞纳量差异较大,但不同树种单位面积叶片对细颗粒物的滞纳量在不同取样时间下没有明显差异.在北京以空气污染的生态治理为目标选择落叶树种时,与银杏、垂柳、元宝枫、杨树相比,应优先选择栾树,其次为刺槐.
- 王兵王晓燕牛香张维康汪金松
- 关键词:落叶树种空气颗粒物
- 北京10个常绿树种颗粒物吸附能力研究被引量:87
- 2015年
- 大气中颗粒物PM(particulate matter)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城市绿色植物作为大气过滤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因此了解不同树种对空气颗粒物的吸附滞纳作用是必要的.以北京植物园10种常绿植被为研究对象,应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了北京市常见6种乔木和4种灌木叶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0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叶片表面附着颗粒物的能力差异明显,最高的是雪松(Cedrus deodara)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吸附量分别是(18.95±0.71)μg·cm-2和(14.61±0.78)μg·cm-2,冷杉(Abies fabri)最小,为(8.02±0.4)μg·cm-2;2不同树种叶片单位面积对不同颗粒物的附着能力也存在差异,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油松和雪松,附着PM2.5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Juniperus procumbens)、龙柏(Juniperus chinensis cv.kaizuka)和油松,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冷杉和油松;3不同月份叶片上附着的各粒级颗粒物(PM10、PM2.5)占TSP的比例不同.其中PM10在4~6月之间主要表现两种变化趋势,一是先上升后下降,主要为灌木树种;二是逐渐上升,主要的树种是乔木树种.而PM2.5则没有这种明显的变化趋势.
- 王兵张维康牛香王晓燕
- 关键词:颗粒物常绿树种总悬浮颗粒物PM10PM2.5
- 不同景观空间中颗粒物与负离子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城市公园中不同形态的植物景观空间可以影响空气颗粒物(PM)和负离子浓度,并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本研究以沈阳市东陵公园5个不同特征的植物景观空间为对象,通过构建基于PM及负离子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模型,探究了2019年7—10月不同特征的植物景观空间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空间显著影响PM浓度(P<0.05),但对于负离子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无硬质铺装的下垫面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景观空间中PM浓度,半围合的空间形态更有利于负离子的产生;东陵公园不同植物景观空间人体舒适度指数在一天中的变化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16:00—19:00为舒适度最高的时间段,景观空间特征为乔⁃灌⁃草的群落结构、无硬质铺装的下垫面且半开敞的空间形态更有利于提高人体舒适度;相比于传统的舒适度模型,将PM及负离子浓度作为影响因子纳入人体舒适度指数的计算模型中,各景观空间的舒适时长平均减少了11.66%。因此,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物景观空间对于小气候的影响,还要考虑不同植物空间对于PM和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从而营造出适宜游人活动的绿色空间。
- 王翘楚李玉李沐倪孟焕张智张桐张维康
- 关键词:绿地大气颗粒物空气负离子人体舒适度
- 不同植被结构对空气质量的调控功能被引量:17
- 2020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改善空气质量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不同的植被结构可以有效调控大气颗粒物浓度,提高负离子的浓度,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不同植被结构对空气质量的调控能力以及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以沈阳市东陵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观测法,监测8块不同植被结构内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空气负离子浓度,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结构调控大气颗粒物的能力存在差异,但是不显著。PM2.5和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在S1(稠李Padus avium+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均为最高,分别是(48.63±18.05)μg·m^−3和(68.55±20.64)μg·m^−3;S3(云杉Picea asperata+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最低,分别是(28.95±8.91)μg·m^−3和(45.21±10.38)μg·m^−3。PM2.5和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95—48.63)μg·m^−3和(45.21—68.55)μg·m^−3。(2)不同植被结构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浓度在S7(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玉簪Hosta plantaginea)最高,为(1007.50±53.10)ion·cm^−3;S1(稠李+萱草)最低,为(446.21±34.9)ion·cm^−3。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浓度范围(446.21—1007.50)ion·cm^−3。(3)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乔木层郁闭度和相对湿度呈正显著相关,而与温度呈负显著相关;大气颗粒物浓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负显著相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绿地植被结构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 刘双芳张维康韩静波王兵牛香
- 关键词:植被结构大气颗粒物空气负离子空气质量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