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洁
- 作品数:5 被引量:10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P2X7R调控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matter,PAG)中P2X7受体(P2X7receptor,P2X7R)的分布和表达变化规律,并观察鞘内给予P2X7R拮抗剂对疼痛的影响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8只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行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将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C组)、亮蓝G(brilliant blue G,BBG)组(BBG组)。术毕当天起连续7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或P2X7R拮抗剂BBG10μl,每组各取8只,分别于术前、术后7、14、21d测定50%缩足阈值(PWT)作为机械痛阈,每组各取18只分别于建模后14和21d处死,取PAG组织,通过免疫荧光观察P2X7R的分布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2X7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建模后7、14、21dC组和BBG组大鼠损伤同侧后肢PWT明显降低,建模后14、21dP2X7R表达、GFAP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C组比较,建模后7、14、21dBBG组大鼠损伤同侧后肢PWT明显升高,建模后14、21d P2X7R表达、GFAP表达明显减少(P<0.01)。Sham组、C组和BBG组PAG中均存在P2X7R表达分布。P2X7R与GFAP具有重叠分布性,而与Iba-1和NeuN无重叠分布性。结论 P2X7R参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中脑节段的调控。
- 程祝强章洁陈浩飞朱红梅贾宏彬刘红军刘晓明金毅
- 关键词: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60
- 2016年
- 目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以及围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仍有争议。文中旨在对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Ovid、Springer、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关于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alled trial,RCT)。并按照改良Jadad质量评估量表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筛选,最后合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33篇文献,均为RCT研究,共涉及21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甲状腺手术中,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及其他手术类型中,瑞芬太尼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舒芬太尼缩短(P<0.05)。2瑞芬太尼术后PONV的发生率与舒芬太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瑞芬太尼术后Ramsay清醒评分为1级的病例数较舒芬太尼明显增多[MD=13.67,95%CI:(2.67,6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瑞芬太尼组拔管后30 min、1 h的视觉模拟评分高于舒芬太尼[MD=3.37,95%CI:(3.28,3.46);MD=2.53,95%CI:(2.43,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瑞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时间较长,但躁动发生率低,且苏醒期疼痛较轻。
- 王依慰陈春龙支亦博章洁李伟彦
-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苏醒时间META分析
-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神经调控治疗进展被引量:18
- 2016年
- 慢性盆腔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由于病因复杂,药物、神经阻滞和手术等常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近年来发现,神经调控(neuromodulation)对CPP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用于治疗CPPS的神经调控方式主要有骶神经电刺激、阴部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胫神经电刺激和经会阴电磁刺激等。这些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为一些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CPPS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神经调控并非使所有CPPS患者均能获益,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神经调控方式,其镇痛效果有很大不同。但随着对CPPS形成机制和神经调控机理的深入认识,以及神经调控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调控用于CPPS的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 章洁金毅
-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神经调控电刺激
- 鞘内注射乙酰化酶p300抑制剂Garcinol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乙酰化酶抑制剂Garcinol对L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大鼠痛觉高敏行为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日龄40~50d,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5只。N组不做任何处理,S组仅暴露L5脊神经。C、H、M、L组大鼠行SNL手术。H、M、L组分别将Garcinol按500、100、20μg/kg溶于10μl的100%二甲基亚砜溶剂中,SNL术后第3天经鞘内导管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d。C组在相同时间鞘内注入10μl二甲基亚砜溶剂。于SNL术前1d(T0)、术后1d(T_1)、3d(T_2)、5d(T_3)、7d(T_4)、9d(T_5)、11d(T_6)、14d(T_7)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T_4时取腰段脊髓,Western blot检测p300和乙酰化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背角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T_1~T_7时C、L、M、H组大鼠TWL明显短于N组,p300和乙酰化p65蛋白含量明显高于N组,脊髓背角NF-κB表达明显多于N组(P〈0.05)。T_3~T_7时M、H组大鼠TWL明显长于C组,p300和乙酰化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H组脊髓背角NF-κB表达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 p65乙酰化水平的增高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鞘内注射乙酰化酶p300抑制剂Garcinol可以发挥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00介导的p65乙酰化,降低NF-κB表达水平有关。
- 王依慰刘清珍陈春龙支亦博章洁李伟彦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GARCINOL乙酰化
- 白藜芦醇通过降低NF-κB p65乙酰化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腰5脊神经结扎(L5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5)。正常组;假手术组;疼痛组;高、中和低剂量白藜芦醇组。正常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其余各组行SNL。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将300、30、3μg白藜芦醇溶于10μL的100%二甲基亚砜溶剂中,于SNL术后d 4经鞘内导管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 d。术后1、3、5、7、9、11、14 d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和乙酰化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背角活化的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疼痛组大鼠术后PWL明显降低(P<0.05),SIRT1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乙酰化p65蛋白含量和活化的NF-κB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疼痛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大鼠给药后PWL和SIRT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乙酰化p65蛋白含量和活化的NF-κB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鞘内注射白藜芦醇可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促进p65去乙酰化,从而抑制NF-κB活化有关。
- 王依慰刘清珍陈春龙支亦博章洁李伟彦
- 关键词:白藜芦醇NF-ΚBP65乙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