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同娟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以生为本
  • 1篇优化课程
  • 1篇优化课程体系
  • 1篇孕震
  • 1篇孕震环境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意识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实践教学改革

机构

  • 6篇防灾科技学院

作者

  • 6篇纪同娟
  • 2篇殷娜
  • 2篇万飞
  • 2篇贾建鹏
  • 1篇欧阳群波
  • 1篇王爱玲
  • 1篇王艳萍
  • 1篇李魁明
  • 1篇王娜
  • 1篇李莹甄
  • 1篇王爱敏
  • 1篇秦海啸

传媒

  • 1篇环境教育
  • 1篇山西地震
  • 1篇科技资讯
  • 1篇才智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教育信息化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增强灾害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被引量:1
2020年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增强公众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非常必要。文中案例揭示了灾害意识缺乏,防灾减灾能力不足,使得本可避免的灾害却造成了巨额的损失甚至夺取了人们的生命。该文从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防灾减灾演练、培养公众特别是学生的灾害意识,防灾减灾工作常态化等方面阐述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具体措施。
纪同娟李魁明
关键词:灾害意识防灾减灾教育
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孕震机制及构造意义的研究现状
2021年
2016年1月21日海原-祁连山断裂北侧发生M_(s)6.4地震。诸多学者对其震源特征、孕震机制和发震构造等进行探讨,但仍存争议。该文综合区域构造活动特征、构造转换、地貌发育、历史地震以及现代地震活动性研究进展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门源M_(s)6.4地震的孕震环境特征,结合区域动力学的大尺度特征探讨其新构造运动的意义。研究认为,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顺时针旋转以及向SSE方向的挤出是该地震的主要力学背景,海原-祁连山地块向北挤压以及阿拉善块体地块的阻挡是该地区断裂及其邻区强震频发的主要原动力,反映了高原东北缘持续性向北扩展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和完善对祁连山地区地震动力学特征和强震活动规律的理解、认识。
殷娜邓淼万飞万飞贾建鹏程昊
关键词:孕震环境
OBE理念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
2021年
针对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基于OBE理念分析目前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基于OBE理念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新模式,以案例导入、案例分析、综合解决程序问题、教学评价为整体框架,说明OBE理念在项目中的实施过程,最后再进行课程总结与讨论,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张瑞蕾田益博纪同娟高峰
关键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2024年
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通识教育虽有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背景下,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数高校已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在非环境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环境保护概论”等通识课程[1],以普及环保基础知识和理念。然而,传统的环境教育往往局限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特定专业领域,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程度相对较弱,尽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环境通识教育往往被视为辅助性课程,学时有限,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和重视。
王爱敏张杰纪同娟王娜秦海啸
关键词:优化课程体系全球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非环境专业环境保护概论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浅谈
2015年
家访是高校辅导员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现代通信手段丰富的今天,家访依然是心灵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做好家访工作,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家访内容要精心准备,家访方法要细致得当并及时总结家访成果。
纪同娟王爱玲欧阳群波
关键词:家访辅导员高校以生为本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表破裂端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地震地表破裂端部的几何结构与运动学特征研究有助于科学认识断裂的破裂传播与终止过程。夏垫断裂是华北平原区最为重要的隐伏强震构造之一,于1679年发生了三河—平谷M8历史大地震,但其同震地表破裂长度及端部变形特征仍存争议。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跨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表破裂端部布设了2条浅层地震勘探剖面,研究断裂端部的新活动特征。结果显示,断裂端部的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运动方式以走滑为主兼正断,且呈现出明显的滑动亏损特征。结合同震垂直位移分布等数据,分析认为该次地震的地表破裂仅长10余公里,与8级地震不匹配,其发震构造和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殷娜李莹甄李莹甄余中元纪同娟王艳萍万飞
关键词:夏垫断裂浅层地震勘探地震地表破裂同震位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