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豪
-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电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观察在发病48 h内电针头穴和体穴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CI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8 h时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规范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头穴和体穴治疗,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神经功能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其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观察治疗的短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和血清TNF-α、IL-10、IL-17均改善(P<0.05),且电针组NIHSS评分和血清TNF-α、IL-17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和血清IL-10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与血清TNF-α、IL-17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P<0.05)。电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2组组间比较,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有改善(P<0.05)。结论:常规药物配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于发病后48 h内给予电针头穴和体穴治疗可以加强上述疗效,并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IL-10、IL-17等炎性因子表达、减轻脑组织炎性损伤有关。
- 李文豪杜庆周徐子莉郑向楠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电针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炎性因子
- 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探求针刺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针刺下极泉、内关(1组),八邪(2组),合谷透后溪(3组),综合应用以上三组穴位(穴位4组),采用改良Fugl-Meyer(FMA)手功能评分评测治疗前后患者的手功能。结果: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组穴位对改善手功能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4组穴位改善手功能的疗效相当。
- 刘锋李响张洪蕊潘国栋李文豪鹿传娇张岩
-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障碍针刺疗法
- 分期针刺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的影响
- 李文豪
- 中医综合疗法对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影响
- 李文豪
- 头体针结合的电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神经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电针组给予头体针结合的电针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2.86%(26/28),高于对照组的68.97%(20/29)(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好转,且电针组均更优(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李文豪杜庆周徐子莉郑向楠
- 关键词:中风急性脑梗死头针疗法体针疗法电针疗法中医外治法
- CT鉴别胃平滑肌瘤与胃神经鞘瘤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鉴别胃平滑肌瘤(GLM)与胃神经鞘瘤(G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GLM患者(GLM组)和41例GS患者(GS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GLM与GS的独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GLM组女性比例和年龄明显低于GS组[59.52%(25/42)比85.37%(35/41)、(51.83±10.52)岁比(58.80±10.6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M组发生胃上部率、形态不规则率、腔内型率、长短径比值和轻中度强化率明显高于GS组[71.43%(30/42)比14.63%(6/41)、52.38%(22/42)比21.95%(9/41)、92.86%(39/42)比19.51%(8/41)、1.90±0.55比1.34±0.28和92.86%(39/42)比51.22%(21/41)],囊变率、溃疡率、肿瘤相关淋巴结发生率及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明显低于GS组[2.38%(1/42)比26.83%(11/41)、7.14%(3/42)比24.39%(10/41)、2.38%(1/42)比60.98%(25/41)、(59.21±9.75)HU比(66.22±10.33)HU和(65.02±8.62)HU比(76.85±11.8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钙化率及平扫和动脉期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部位、生长方式、肿瘤相关淋巴结和长短径比值是鉴别GLM与GS的独立因素(OR=34.385、25.314、0.023和97.700,95%CI 2.848~415.171、2.674~239.670、0.001~0.637和3.113~3066.549,P<0.01或<0.05);当模型阈值>0.647时,该模型的AUC为0.988(95%CI 0.934~1.000),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97.6%。结论当肿瘤发生于胃上部、呈腔内型生长、长短径比值>1.28并少见肿瘤相关淋巴结时倾向于GLM,相反则倾向于GS;因此,CT影像特征术前鉴别GLM与GS有一定的价值。
- 赵鲁平李文豪刘乔璐毛森陈月芹于昊王唯伟孙占国
- 关键词:平滑肌瘤神经鞘瘤
- 早期电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在发病48 h内电针头穴和体穴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ACI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8 h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规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头穴和体穴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后,2组组内比较,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3个月后,2组组间比较,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常规药物配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于发病后48 h内给予电针头穴和体穴治疗可以加强上述疗效,并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李文豪杜庆周徐子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电针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84例。对照组采取抗凝、抗血栓聚集、改善脑循环、降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常规方法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Barthel Idex(BI)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中,研究组92.86%高于对照组73.81%(χ^2=5.486,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9.1±1.2)分低于对照组(13.8±2.5)分(t=5.856,P<0.05),BI指数(75.5±5.3)分高于对照组(62.2±5.2)分(t=6.836,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功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张洪蕊李文豪李响
-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依据不同时期分别选用不同的针灸穴位、给予不同的针刺治疗,对照组待急性期结束后,到静止期方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始针刺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起效人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的不同时间点起效人数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李文豪张岩李响张洪蕊郑向楠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疗法分期针刺
- 揿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风痰阻络型卒中面瘫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揿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面部残疾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其正常躯体功能与社会生活能力。
- 鹿传娇张儒奇李石林李文豪杨宪章
- 关键词:中枢性面瘫揿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