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医学教学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法
  • 1篇肢体
  • 1篇治疗仪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学
  • 1篇神经病学教学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恢复
  • 1篇神经功能重建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苷脂
  • 1篇神经内科
  • 1篇瘫痪肢体

机构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3篇李昱
  • 3篇丛玲
  • 3篇王禹
  • 2篇赵宏
  • 1篇隋欣
  • 1篇赵明
  • 1篇郭贺丰
  • 1篇辛亭
  • 1篇郭明星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5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应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单独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73,P<0.05);治疗后对两组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Fug I-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法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32,t=5.693;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9,t=10.263,t=7.626,t=6.623,t=8.257,t=6.003;P<0.05)。结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在治疗脑卒中起到了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的治疗脑卒中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并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李昱丛玲王禹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血液流变学
神经节苷脂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对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及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对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及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给予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统计2组弛缓性瘫痪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Barthel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Barthel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迟缓性瘫痪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瘫痪的持续时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王禹隋欣赵宏李昱丛玲辛亭郭明星
关键词:脑卒中弛缓性瘫痪针刺
CBS联合SP在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应
2015年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较为复杂抽象的学科,在医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枯燥、难以理解及记忆的发病机制和诊疗原则,它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有效的提升医学生在神经病学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促进其快速熟练掌握临床诊疗技能,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医学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神经病学教学的科学路径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李昱赵明赵宏王禹丛玲郭贺丰
关键词:见习教学神经内科CBS神经病学教学SP临床医学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