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欣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锥形束CT联合六维床在宫颈癌VMAT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及六维床在纠正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中摆位误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我科室接受VMAT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6例,治疗前通过加速器附属的KV级CBCT扫描出容积CT图像,重建后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三个平移方向左右(Lateral,Lat)、头脚(Vertical,Lng)、前后(Longitudinal,Vrt)及三个绕轴旋转方向Rx,Ry,Rz的摆位误差;应用六维床纠正摆位误差,再次行CBCT扫描配准,得到残余误差,在线记录残余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结果16例患者六维床纠正前Lat、Lng、Vrt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3±0.45)cm、(-0.04±0.6)cm、(0.01±0.41)cm,计算出Lat、Lng、Vrt的外放边界分别为0.38、0.50、0.31 cm,六维床纠正后Lat、Lng、Vrt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4±0.07)cm、(0.05±0.07)cm、(0.02±0.03)cm,计算出Lat、Lng、Vrt外放边界分别为0.13、0.15、0.06 cm,其中Ry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锥形束CT联合六维床在线纠正VMAT调强摆位误差,计算出外放边界,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提高肿瘤放疗的精确性。
- 方亚玲杨欣曹泓立孙欣汪志
- 关键词:锥形束CT宫颈癌
- 基于EPID分析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测定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治疗计划设计时CTV外扩到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调强放射治疗,将每周在治疗前应用EPID拍摄的正、侧位图像与数字重建图像(DRR)根据骨性标志进行配准比对,分别记录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根据得到的位移数据计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δ)。结果: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采集120组数据,统计分析在左右、头脚、前后三个方向上的系统摆位误差分别为0.18,0.22,0.18 cm,随机误差分别为0.19,0.19,0.16 cm。结论:对于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CTV到PTV的外扩边界至少为左右方向0.49 cm,头脚方向0.57 cm,前后方向0.47 cm。
- 曹泓立唐虹孙欣汪志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 腹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中基于锥形束CT的误差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应用机载锥形束CT(CBCT)分析腹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方法 选取应用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19例,通过机载OBI系统(附属在机架90°方向上的kV影像系统)应用CBCT扫描出容积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来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误差原因并计算外放边界.结果 19例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8±0.57)cm、(0.01±0.90)cm、(0.01±0.46)cm,计算出X、Y、Z 3个方向外放边界分别为0.56 cm、0.65 cm、0.34 cm.结论 应用CBCT扫描可得到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出现的摆位误差,分析其原因并且计算出PTV的外放边界,从而能够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性.
- 方亚玲汪志唐虹孙欣杨欣
- 关键词:锥形束CT调强放射治疗腹部肿瘤摆位误差
- 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中不同配准方法对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比较不同灰度配准方式和不同配准范围对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中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2019-03-01-2019-10-20经病理确诊的15例原发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首次放疗前均行1次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之后每周治疗前行1次CBCT验证,共计4次CBCT验证。15例宫颈癌患者计划CT和放疗前摆位CBCT图像以不同灰度值[软组织组(S组,0200 HU)、骨结构组(B组,2001700 HU)、综合感兴趣区内所有信息组(A组,01700 HU)]和不同范围(1靶区或2体廓)分别对图像进行三维和六维配准,比较各组配准在实际治疗时PTV_(CT)对CTV_(CBCT)覆盖率、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相似性指数,并对各组配准数据进行成组或配对t检验。结果15例宫颈癌患者共采集720组数据,三维配准时S1组、S2组、A1组、A2组、B1组和B2组PTV_(CT)对CTV_(CBCT)覆盖率分别为(95.51±2.24)%、(95.31±2.09)%、(95.78±2.03)%、(95.27±2.29)%、(94.98±2.12)%和(95.87±2.31)%;六维配准时S1组、S2组、A1组、A2组、B1组和B2组PTV_(CT)对CTV_(CBCT)的覆盖率分别为(97.42±1.22)%、(97.52±1.22)%、(97.34±1.35)%、(97.64±1.15)%、(96.79±1.99)%和(97.34±1.36)%;相同灰度配准条件,不同配准范围各组数据比较,不同灰度配准条件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维和六维配准时S1组靶区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6±0.060和0.860±0.071,t=-3.230,P=0.006;S2组分别为0.836±0.062和0.860±0.071,t=-3.733,P=0.002;A1组分别为0.838±0.061和0.860±0.071,t=-3.556,P=0.003;A2组分别为0.835±0.063和0.861±0.072,t=-3.828,P=0.002;B1组分别为0.833±0.061和0.855±0.069,t=-3.452,P=0.004;B2组分别为0.837±0.060和0.860±0.071,t=-4.120,P=0.001。三维和六维配准时S1组、S2组、A1组、A2组、B1组和B2组膀胱相似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维和六维配准时S1组、S2组、A1组、A2组和B1组直肠相似
- 曹泓立李玉胜裴曦汪志杨欣孙欣方亚玲
- 关键词: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
- 容积旋转调强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MAT)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VMAT结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稳定率为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199、AFP、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MAT结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 杨欣李玉胜方亚玲孙欣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