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亮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吉林大石头河子地区新生代橄榄玄武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吉林大石头河子地区新生代橄榄玄武岩为裂隙式喷发火山活动所产出的溢流相橄榄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玄武岩,岩浆来源于软流圈地幔,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橄榄石、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基本未受到地壳物质混染作用影响,形成与滨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松花江断裂再次复活,诱发区域性张裂作用关系密切,构造背景为板内拉张环境。
- 张辉李翱鹏王福亮刘正阳
- 关键词:橄榄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 超前地质综合预报技术在岩溶隧道中的应用
- 2015年
- 隧道工程在岩溶发育地区施工时常会伴有突水突泥、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由于地下岩溶发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加了超前预报的难度,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采用综合预报手段,能有效提高岩溶预报的准确性。
- 尚明明王福亮
- 关键词:岩溶隧道
- 吉林省金矿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谱系被引量:1
- 2024年
- 通过对吉林省金矿的成矿规律总结,为吉林省金矿找矿勘查提供新的参考.采用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和方法,将吉林省主要金矿床厘定为6个矿床成矿系列、11个矿床成矿亚系列、19个矿床式.并结合吉林省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总结了吉林省金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金矿床区域成矿谱系.研究表明,吉林省金矿床的形成具有时空不均衡性,最重要的金成矿期为燕山期,其次为五台期、中条期、华力西期、印支期;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为夹皮沟成矿带,其次为集安-老岭金成矿带、吉中地区金成矿带、延边地区金成矿带.
- 李斌孙伟国臧兴运陶传忠张明杨王福亮
- 关键词:金矿床矿床成矿系列成矿谱系
- 吉林省敦化尔站矿区地球化学异常与钼矿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吉林省敦化尔站矿区位于吉黑东部多金属成矿带中南部,以往资料表明有Mo、Cu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和斑岩体存在。为查明该区成矿条件,明确勘探思路,开展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和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工作。通过对各元素分布、相关性和异常特征研究,发现水系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较好重现性,R型聚类分析表明Mo与As、W元素相关性较好,主成矿元素为Mo元素,在地球化学高异常和低阻高极化率区域进行异常查证,发现钼矿体6条。钼矿体产于晚二叠世蚀变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Mo和As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和蚀变带的辉钼矿、黄铁矿等关系密切。综合分析尔站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在已发现矿体北东和南东圈定靶区2个,区域上含前寒武系残片呈北东向展布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区是重点找矿地段。
- 张海洪王福亮李存直薛昊日姜雪飞付涛李阳
- 关键词:钼矿地球化学异常晚古生代斑岩
- 吉林市龙潭区金珠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 2021年
- 对吉林省中部吉林市龙潭区金珠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样品中的锆石大部分自形程度较高,呈自形—半自形,在CL影像上绝大部分可分辨出明显的震荡环带结构,结合花岗闪长岩样品锆石Th/U比值0.25~0.48,暗示了锆石为酸性岩浆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金珠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165.0±2.6)Ma,即中侏罗世。
- 王福亮李翱鹏张海洪
-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
- 吉林和龙地区勇新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探讨被引量:5
- 2018年
- 通过对吉林和龙地区勇新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形成构造环境等问题。勇新岩体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与围岩新元古代长仁岩组大理岩接触带上,见有石英、钾长石与方解石共生现象;岩体中见有辉长岩脉;镜下观察,长英质矿物重结晶现象发育,并见有斜长石残斑。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高硅富铝贫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为S (I)型花岗岩;δEu值0. 09~0. 77,平均值0. 47,显示为较强烈的Eu负异常,La_N/Yb_N值12. 61~25. 77,平均值22. 57,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Th等活泼的不相容元素,明显亏损Nb、Ta、Zr、P、Ti等高场强元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勇新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其年龄分别为236. 9±1. 1 Ma和236. 5±1. 1 Ma。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勇新岩体形成于中下地壳的原地重熔,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
- 闫冬臧兴运马春生支宇博王福亮
- 关键词:中三叠世原地重熔古亚洲洋
- 吉林中部大口钦地区杨家沟组物源分析:来自地球化学特征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 2025年
- 关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间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吉林中部地区在古生代期间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体系的控制,是研究上述问题的理想场所。笔者对吉林中部大口钦地区杨家沟组岩屑杂砂岩和粉砂质板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杨家沟组的沉积时限和物源特征。地层最大沉积年龄采用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加权平均年龄进行限定,杨家沟组的2个岩屑杂砂岩样品(PM001-38-TW1和PM001-135-TW1)的沉积下限年龄分别为(255±5)Ma和(251±2)Ma,与二叠系-三叠系沉积界限年龄(251.902±0.024)Ma相符合。结合捕获自周围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235~227)Ma]锆石的年龄和侵入到杨家沟组中二长花岗岩的年龄(223±2)Ma,认为研究区杨家沟组应形成于晚二叠世。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表明杨家沟组岩屑杂砂岩和粉砂质板岩的w(SiO_(2))为65.13%~70.73%,w(Al_(2)O_(3))为14.75%~17.29%,w(K_(2)O)为2.43%~3.87%,w(Na_(2)O)为1.59%~3.26%,K_(2)O/Na_(2)O为0.75~2.34,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LREE/HREE=6.98~9.09,Eu/Eu*=0.56~0.70。CIA-ICV图解、物源区属性图解以及构造背景判别图解表明,杨家沟组物源沉积物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成熟度相对较高,其物源主要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岛弧背景下。杨家沟组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5组:古元古代(1819~1785 Ma)、中-新元古代(1491~561 Ma)、寒武纪-石炭纪(522~301 Ma)、早-中二叠世(295~259 Ma)和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8~238 Ma)。结合前人对区域上岩浆作用的研究表明,杨家沟组具有双向物源特征(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杨家沟组的源区性质及古生物学证据表明其形成于碰撞造山向构造稳定环境转化的阶段。综合研究区的岩浆作用特征,认为古亚洲洋在吉林中部的最终闭合发生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
- 李翱鹏王春阳吕鹏吕鹏王福亮王福亮
- 关键词:物源分析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
- 地气测量在吉林省玄武岩覆盖区的试验及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吉林省玄武岩覆盖区是我省找矿战略突破的重点靶区,但因大面积玄武岩覆盖,找矿难度非常大。地气测量是近年来地球化学领域为寻找隐伏矿床和提高找矿效果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该方法在吉林省玄武岩覆盖区的试验情况,以地气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同时结合重力测量、瞬变电磁测量、激电测深测量、频谱激电测深测量等多种物探工作方法,经钻探验证,发现玄武岩盖层下隐伏铜矿体。这一找矿成果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又一成功范例。
- 李鑫孙洪翔王福亮韩钊唐福明
- 关键词:地气测量深穿透隐伏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