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云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趋化蛋白Chemerin对肥胖哮喘儿童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Chemerin因子辅助Th1/Th2细胞平衡对肥胖哮喘儿童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肥胖的患儿(观察组),同时纳入BMI在正常范围内的同期哮喘发作患儿60例(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血清嗜酸细胞数量(EOS)、血清超氧化歧化酶活性(SOD)、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清Chemerin、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采用PCR技术检测T-bet mRNA与GATA3 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组患儿血清Th1/Th2细胞。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hemerin水平、EOS数量、MDA含量、IL-4、GATA3 mRNA、Th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INF-γ水平、T-bet mRNA、Th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哮喘患儿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可以抑制Th1细胞、激活Th2细胞,从而加重哮喘的进展。
- 刘翠云王晓佳施森马金海
- 关键词:CHEMERINTH1/TH2细胞
- 婴儿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1例
- 2021年
- 婴儿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也称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CHI),是由于胰岛素过量分泌而出现低血糖的病症[1]。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隐匿,由于持续反复性低血糖难以纠正,导致婴儿不可逆性脑损伤甚至死亡[2-3]。本文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婴儿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
- 刘凯林梁丽俊刘翠云徐玲玲于辛酉
- 关键词:高胰岛素低血糖症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不可逆性基因检测婴儿
- 血清GPAA1、SF、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的关系及对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效能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血清糖基磷脂酰肌醇锚附着蛋白1(GPAA1)、铁蛋白(SF)、骨桥蛋白(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的关系及对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效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12例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血栓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GPAA1、SF、OPN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5);在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发生血栓12例,占10.7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GPAA1、SF、OPN均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GPAA1、SF联合OPN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AUC为0.901。结论:血清GPAA1、SF、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患儿发生血栓的效能较好,对此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静刘翠云马金海卫雪利汤长超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铁蛋白骨桥蛋白
-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川崎病的168例患儿,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川崎病患儿男女比例为1.7∶1;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21.4%,5岁以下为主要发病年龄占88%;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川崎病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钠、血钾、AST、ALT、TG及ESR水平在冠状动脉损害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i回归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密切相关,应对此类患儿加强监测及随访。
- 刘翠云徐建梅马金海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血沉C反应蛋白
- 探讨73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高危因素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导致肾脏损害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73例患儿的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33例;年龄2~13岁,中位年龄6. 81岁。7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有无肾脏肾脏损害分为:非紫癜性肾炎组(HSP 35例)和紫癜性肾炎组(HPSN 38例)。收集患儿的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皮疹反复、是否合并腹痛、是否合并四肢关节肿痛、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是否肥胖、是否链球菌感染、白细胞计(WBC)、血小板计数(PLT)、Ig 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胆固醇(TC),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因素上,HSP(5. 77±1. 9)岁与HSPN(7. 61±2. 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皮疹发生次数上,HSP(2. 29±0. 98)次与HSPN(3. 45±0. 82)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中:WBC、PLT、IgG、C3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IgA、IgM、C4、HDL、LDL、TC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中:年龄、皮疹次数、肥胖、链球菌感染、WBC、PLT、C3、Ig G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肥胖、链球菌感染、C3是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年龄≥6岁、皮疹次数≥3次、肥胖、链球菌感染、WBC升高、PLT升高、IgG升高、C3降低的患者容易发生肾脏损害,其中年龄、肥胖、链球菌感染、C3降低是过敏性紫癜继发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翠云陆睿郭佳琦
-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Midkine与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肾脏损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Midkine与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收治的8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信息,其中41例合并肾脏损害。其中男性50名,女性33名;年龄2~14岁,平均6. 33岁。将患儿分为HSP组与HSPN组。收集2组患者血清中Midkine、IL-6、TNF与IgA、IgE、IgG、IgM的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SP组与HSPN组在Midkine(283. 73±8. 23、321. 91±7. 10)、IL-6(16. 37±1. 17、17. 50±0. 95)、TNF(8. 80±0. 29、9. 71±0. 32)、IgA(2. 13±0. 08、2. 53±0. 21)、IgG(9. 81±1. 13、8. 19±1. 51)、IgM(1. 32±0. 19、1. 54±0. 17)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IgE(123. 76±41. 21、139. 79±47. 62)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Midkine与IL-6、TNF、IgA、IgM呈正相关,与IgG呈负相关,与IgE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Midkine的下面积为0. 792。95%置信区间为0. 794~0. 890 (P <0. 05),诊断最佳临界值是305. 01 pg/mL。结论血清Midkine可作为诊断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有效指标。
- 刘翠云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