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梅
- 作品数:32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三维重建引导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引导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CT三维重建引导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经骶裂孔入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疼痛程度。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3 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计算治疗后1、3、6个月优良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大幅度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时VAS评分为(1.91±1.15)、(1.47±0.76)分,均低于对照组[(3.75±1.50)、(2.38±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WBC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软组织及椎管内血肿、神经受损、腰椎间盘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引导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董蕊杨旭杜思扬徐幼苗刘悦李丽梅赵健鑫张志利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三维重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臭氧胶原酶
-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胸部带状疱疹疼痛患者的比较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将胸椎旁神经根阻滞(TPVB)和点式直线偏振光(SL)治疗仪照射分别用于胸部带状疱疹疼痛患者,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TPVB治疗组(A组)和SL组(B组)以及SL照射治疗后TPVB组(C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第15、30、60、9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经治疗后A、B、C3组优良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90.0%(27/30)和100%(30/3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在同一时间3组治疗后第15、30、60、90天VAS评分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照射后TPVB治疗是治疗带状4疼痛有效方法,而单纯SL照射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 张志利李丽梅张莉莉
- 关键词:带状疱疹疼痛
- 超声联合CT引导定位双极脉冲射频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联合CT引导定位双极脉冲射频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作用,以有效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诊治的1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采用彩色超声仪,22 G射频针给予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硬膜外注射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肌电图颈神经F波传导速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级量表(NRS)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5,P<0.05)。观察组治疗第1周和第4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2,t=6.92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45,t=6.29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3,P<0.05)。结论:超声联合CT双极脉冲射频能持续促进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状况,加快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杨旭董蕊徐幼苗李丽梅刘悦张志利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背根神经节
- 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TRTE)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临床价值,分析超声弹性分级与前列腺恶性病灶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我院诊治的107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对其进行TRTE检查及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采用超声弹性分级法和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分别对107例患者的121个病灶进行诊断,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对照;绘制两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分别计算其诊断BPH和PCa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值);对比两种方法鉴别诊断BPH、PCa的准确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超声弹性分级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07例患者(121个病灶)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PCa 48例(44.9%)(49个病灶),BPH 59例(55.1%)(72个病灶)。121个病灶超声弹性分级Ⅰ级-Ⅴ级分别为22个、44个、19个、27个和9个。超声弹性分级法诊断BPH、PCa的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77.8%、准确度为78.5%,AUC值为0.803(95%CI:0.714-0.867)。应变率比值法诊断BPH、PCa的最佳阈值为4.672,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9.2%、准确度为81.8%,AUC值为0.847(95%CI:0,798-0.912)。两种方法诊断准确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AUC值均介于0.7-0.9。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超声弹性分级与Gleason评分间存在正相关性(r=0.655,P=0.000)。结论:TRTE技术用于鉴别诊断BPH、PCa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利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
- 刘晓东李丽梅史文宗王东齐铮琴
-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ROC曲线GLEASON评分
- 三维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比较三维CT引导下与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21-03采用PVP或PKP治疗的60例椎体转移瘤,38例术中在三维CT引导下完成手术(三维CT组),22例未在三维CT引导下完成手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三维CT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率较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CT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及PKP治疗椎体转移瘤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在三维CT的引导下进行手术可提高PVP及PKP的手术效率,能有效改善疼痛水平,控制骨水泥注入量,减少骨水泥渗漏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刘悦李丽梅张志利赵健鑫杨旭邵莎莎
-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三维CT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 PKP联合不同方法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比较PKP联合不同方法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20年12月本科收治的椎体转移性肿瘤90例,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PKP治疗)、B组(PKP+射频消融术治疗)、C组(PKP+放射治疗),评估术前和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体力状态、ODI指数和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三组并发症情况。结果重复测量分析发现,交互效应、时点效应、组别效应中,三组疼痛评分、体力状态、ODI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arthel指数只在时点、组别效应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体力状态和ODI指数、Barthel指数的改善幅度方面,均表现为A组0.05)。结论PKP+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效果最好,略优于PKP+射频消融术,单一PKP的疗效最差。
- 刘悦李丽梅张志利赵健鑫杨旭邵莎莎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射频消融术椎体转移性肿瘤
- 经皮椎间孔镜与经侧隐窝入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经侧隐窝入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及髓核溶解术组,每组42例。经皮椎间孔镜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行腰间盘切除术,髓核溶解术组行经侧隐窝入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治疗优良率;分析两组典型病例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结果: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VAS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但经皮椎间孔镜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在术后3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时间点均大于髓核溶解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7,t=6.67,t=4.68,t=2.06;P<0.05)。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经皮椎间孔镜组治疗优良率均高于髓核溶解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7,x^2=4.94;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与经侧隐窝入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但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短期内效果更优。
- 董蕊徐幼苗张志利杨旭李丽梅王维彬
- 关键词:髓核溶解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 叩刺拔罐合中药方剂辅助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叩刺拔罐合中药方剂辅助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6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叩刺拔罐合中药方剂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氨基末端激酶(JNK)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随访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及血清IL-4、IL-10、MAPK、ERK及JNK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IL-2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叩刺拔罐合中药方剂辅助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负面情绪,降低远期复发率,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MAPK信号通路有关。
- 徐幼苗董蕊杨旭李丽梅刘悦张志利
- 关键词:叩刺拔罐带状疱疹神经痛
- 超声检测晚孕期胎儿阻力参数及比值在评估围产期结局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检测晚孕期(孕30~40周)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A)及肾动脉(renal artery,RA)阻力参数,计算阻力参数的比值,评估其在围产期结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2例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胎儿超声检查并住院分娩的晚孕期(孕30~40周)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危妊娠组83例,正常对照组129例。2组均应用CDU检测晚孕期胎儿MCA、UA和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计算RA与MCA阻力参数(S/D、PI、RI)的比值,UA与MCA阻力参数(S/D、PI、RI)的比值,并随访胎儿围产期结局。结果 2组比较,高危妊娠组MCA的阻力参数(S/D、PI、R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UA的阻力参数(S/D、PI、R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危妊娠组RA与MCA阻力参数(S/D、PI、RI)的比值、UA与MCA阻力参数(S/D、PI、RI)的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危妊娠组胎儿出生孕周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 min Apgar评分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晚孕期胎儿MCA、UA和RA阻力参数(S/D、PI、RI)及其比值,能够评估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在评估围产期结局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刘晓东张志利李丽梅齐铮琴李淑文郑晶晶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高危妊娠胎儿宫内缺氧
- 经皮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大鼠后肢行为学影响的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e doxorubicin,PLD)对成年大鼠后肢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镇痛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3):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隐形脂质体组(Liposome组)、0.2%多柔比星组(DOX组)及0.2%多柔比星脂质体组(PLD组)。各组均采用经皮椎间孔注射方法,于大鼠左侧L4~5、L5~6椎间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隐形脂质体注射液、0.2%多柔比星及0.2%多柔比星脂质体10μl。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21天、28天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并观察注药后大鼠后肢的运动情况。注药后3天,DOX组和PLD组随机各抽取3只大鼠,观察多柔比星自发荧光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显示,DOX组和PLD组大鼠注药侧DRG内均可见大量红色多柔比星自发荧光分布。与Vehicle组和Liposome组相比,DOX组注药后1周内、PLD组注药后2周内MWT值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后呈逐渐上升趋势,至注药后28天增高最明显(P<0.05);DOX组和PLD组注药后1天TWL值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点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注药后28天,DOX组轻微跛行率为30%,其余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正常。结论:经皮椎间孔注射0.2%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大鼠背根神经节能够产生和多柔比星相似的镇痛作用,且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
- 李丽梅李丽梅郑宝森郑宝森王慧星张志利杨帆王晓亮喻文立喻文立
- 关键词:多柔比星脂质体自发荧光行为学